馬秀萍
體育教學不僅能增進學生健康和體質,還是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每一所學校、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當從根本上轉變觀念,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健康第一”為目標,緊密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育,真正發揮體育“育體育心”之道。為此筆者認為,中職體育課改必須從“細”、“嚴”、“實”和“活”四方面著手扎實推進,從教學思想、內容和方法、師生關系方面形成新的體育教學體系。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計劃的制訂——以“細”為著力點
“細”指我們制訂教學文件時要周密詳細,使行課有據可依。進行中職體育有效教學的前提和保證就是制訂出科學詳細的教學計劃,包括水平計劃、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教學計劃中不僅包括健康教育系列、田徑類項目,還應該有適合學生選修的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民族民間體育、新興運動六個技能中的選修課程。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首先,重視教學計劃的編制,在學科領域挑選出有威望和建樹的主編和編寫班子,參編人員固然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但更需要一顆細致認真的責任心,對新課標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證教學計劃準確、科學。其次確定編輯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健康第一”為目標,使新課標中提出的五大領域、三個層次的目標體系得到準確把握和落實,在計劃中既要提供主要教學策略,又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過程。
只有認真解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才能使新課標內容在教學計劃中得以準確把握和落實,才能讓每個體育教師都按照新課程的結構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學法。
二、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以“嚴”為著力點
“嚴”指教學的組織結構形式,教學紀律嚴格、嚴明。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如何直接影響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健康狀況和勞動者的素質,因此,要想方設法地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理論與實踐教育融合,具體到每節體育課程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營造良好的課前環境、氛圍。體育教師要做好體育課課前準備工作,明確學習內容與要求,向部分學生了解身體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才能迅速組織起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上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其次做好體育課課前的準備運動。準備活動是用以提高和恢復人體工作能力的一種措施,包括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等形式。如果體育課的內容是強度比較大的運動,準備活動要先進行慢跑熱身,然后活動各關節,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如果體育課的基本內容是技術性比較強的內容,那么除了上述一般性準備活動外,還要做專項準備活動。通過課前準備運動,克服學生生理和心理惰性,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再次是做到既“溫故知新”又“學新知新”,課與課之間不是孤立的,在傳授新技術、新動作時,教師要在課上首先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然后進行新知識的傳授,這樣更有利于新動作、新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鞏固提高。最后進行放松整理運動,幫助學生逐漸將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平靜。
上述過程中既有區別又密切聯系,準備部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構成體育課的完整組織形式,只有嚴格按照這一結構進行,才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三、體育與健康教學手段——以“實”為著力點
“實”指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法手段得當、有實效。目前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快樂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影響,認為只要學生玩得高興、玩得快樂就行,課堂教學內容不一定要有運動負荷,出現“放羊式教學”,誤解新課程理念。或許仍以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等方法作為教學方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某些學生不能接受這種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在反反復復的練習中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為此筆者認為,教師應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根據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身心發展,采用多樣手段創新教學方法,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將“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以“活”為著力點
“活”指教學評價過程中,把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相結合,運用自評、互評、師生評等多種方法進行靈活評價。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創新,體育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的田徑課程教學方法,從重技術技能轉向重運動知識、能力的教育,從教學內容重復、單調、競技化轉向關注學生學習態度、習慣和情感。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有效傳遞,對學生運動技能和成績進行評定,讓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內在潛能和學習態度等,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同時,意識到學生能力存在的差異性,以民主化、人性化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持續地發展。
總之,新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且細致的系統工程。面對這一場教育理念的革命,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在快樂、民主、平等、寬松的和諧氛圍中實現知識、能力、個性的同步發展,進而促進中職體育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蘊偉.中職體育有效教學的理念及其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35-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