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摘 要: 英語作為一種溝通工具,在職場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本文就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現狀,提出職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 就業導向 職業教育 英語教學 教學改革
一、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現狀
“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校重要的辦學理念。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其重要作用愈發凸顯。但是,當前職校英語教學在“就業導向”方面尚存不足,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職校英語教學狀況集中表現在學生基礎、師資狀況、大綱教材、教學方式、教學條件和考試評估等方面。
(一)學生基礎方面。
職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差,一項關于中職新生的調查顯示:72.24%的新生的英語水平尚未達到初中二年級應有的水平。英語基礎薄弱,帶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英語學習存在心理障礙,自學能力差等一系列不良影響。
(二)師資狀況方面。
職校英語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都比較滯后,側重傳統英語教學中對語法、詞匯的記憶、練習,缺乏師生交流,所授知識與實際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要求脫節,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三)大綱教材。
現行的英語教材大多沒有顧忌職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沒有體現職校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就業需求,統一教材下無法體現各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從而導致教材脫離學生實際和職業要求。
(四)教學方式。
職校英語教學方式還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使用口頭講授和板書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忽視了師生交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教學條件。
職校教學條件較差,如教室硬件設施不齊全,設備陳舊,英語資料匱乏,缺乏外教,難以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班級容量過大等。
(六)教學評價方式。
部分職校仍然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方式,但是過于重視書面英語成績,反而忽略學生真實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職校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一)轉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觀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內企業與外國企業的聯系更密切,語言作為溝通交流的基本手段,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要求。職業學校以向社會輸送職業人才為辦學宗旨,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快速、順利適應職場工作為學習目標。所以,職校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思路和觀念,從學生實際和職校培養目標出發,充分理解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實施英語教學。
(二)改革教學方式,注重能力培養。
教學方式不僅關系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更關系教師向學生教授的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教授教學內容的效率及培養學生何種能力。所以,要體現職校英語教學的“就業導向”特點,改革教學方式是重要方面。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實施交際教學、分層教學和探究式教學等方式實現教學目標。交際教學是指通過情景對話,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增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側重培養學生日常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分層教學指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方法等在一定范圍內分別實施教學,主要通過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方式,如布置基礎性和提高性作業。探究式教學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可以起到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溝通技巧、增強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教學作用。
(三)改革教學內容,適應職業要求。
學生學習的知識主要來自于課程教材,所以為體現職校英語教學“就業導向”的特點,應當對教材進行適當修改。對英語課程內容的修改應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內容要適應職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特點和職業要求。教材體系應當體現層次性,教材內容應當突出職業性和使用性。可以分別設置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基礎模塊側重培養學生應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的能力,專業模塊側重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如公文書寫、專業詞匯等。
(四)改革考評體系,體現就業導向。
過于重視考試成績的評價作用,反而會模糊對學生真實英語應用能力的評價。所以,應當改革現有考核評價體系,真正反映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考評內容上,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改革,對相應模塊分別進行考評,如對基礎英語模塊的考評內容為基礎知識、聽力、口試,對專業模塊的考評內容為綜合應用能力,包括專業詞匯的掌握情況、翻譯、職場公文的書寫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權,作為學生的總成績。考評形式可以將總成績分解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以激勵學生注重平時學習,避免期末突擊。
三、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職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提出相關要求,為了使職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滿足工作要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校應當以就業為導向實施英語教學。通過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方式,改革職校英語教學,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磊.淺談中職學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
[2]王國鳳.中職英語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探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