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娟 劉海濤 張超
摘 要: 河北無論是被稱作北京的“畿輔重地”、“首善之區”,還是“菜籃子”、“米籃子”,其對京津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經歷七年之久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2014年有望出臺,在這種區域發展模式下,河北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抓機遇、迎挑戰,如何改革、怎么改革,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具體分析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河北高等教育應該在“環首都經濟圈”中如何定位,以及對河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展望。
關鍵詞: 河北高等教育 抓機遇 迎挑戰 環首都經濟圈
一、河北在環首都經濟圈中的定位
據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可知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8市既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現代化農業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閑度假區域,又是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產業中著重發展農業和牧業,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我們可以看到,首都環經濟圈發展規劃,在給河北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帶來的還有更多的挑戰,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還以北京、天津為主導。在環首都經濟圈中,河北只有正確定位,才能抓機遇、迎挑戰,吸引高科技人才,提高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科研成果。
二、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對河北高等教育現狀的分析,主要從改革開放以后為起止時間。實施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相當可喜的成績,河北高等教育事業緊跟時代步伐,在穩步發展的同時不斷創新,邁上新的臺階。其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高等教育學科門類不斷全面的同時,河北高等教育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培養體系,這就促進了河北高等教育綜合辦學能力的提高。2.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投入,河北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為實現科研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儲備了優先條件,科研成果顯著提高。3.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數不斷增長,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為實施大眾化作出了貢獻。
河北高等教育取得的成果讓我們為之歡呼,但是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如:1.高等教育在大力擴招的同時,忽視社會發展的要求,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難免會帶來就業壓力等各種問題。2.高等教育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與社會要求不相符合的現象。3.高等教育在重點院校建設方面還存在不足,不能更好地吸引精英學子,提高科研能力。4.在高等教育建設方面,沒能很好地把公辦與民辦相結合,很好地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資金投入,等等。為了實現河北高等教育的高效快速發展,為了河北高等教育能在環首都經濟圈的建設發展中抓機遇、迎挑戰,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必須認真解決這些問題。
三、河北高等教育的發展策略
河北在清末時期被稱為北京的“畿輔重地”、“首善之區”,而今又被稱為北京的“菜籃子”、“米籃子”。無論稱呼上如何變化,北京的高速發展不能說沒有河北的功勞,優越的地理條件為河北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清末新政時期,河北的高等教育是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領頭羊”,在高等教育的橫向和縱向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它既與政府的扶持,個別人物的倡導有關,更由于它的特殊歷史地位的優勢。然而,現在河北與北京、天津的高等教育,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科研成果還是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相差甚遠。在《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建設中,河北高等教育為了更好地發揮優勢,應該從以下方面采取對策: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
為了充分發揮河北高等教育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中的作用,政府應該加大對河北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在保證各院校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時,促使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地域特點設置相應的高等院校或專業課程,使其努力發展成為專業研究性院校或學科。加大公辦高等院校和私辦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適當調整公辦高等教育的建設結構,正確引導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建立相適應的保障機制,確保高等教育的快速高效發展。
(二)積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對河北高等教育的投入。
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對河北高等教育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如對高等院校的資金投入,可以為院校在硬件建設方面提供有力的幫助,與高等院校的學術交流,可以為河北高等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等。因此,政府和學校都要采取相適應的措施,正確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對河北高等教育的支持、投入。
(三)各類高等院校要抓機會、迎挑戰。
河北各類高等院校要抓機遇、迎挑戰,積極參與到環首都經濟圈建設中,取各家之長,補自己不足,才能真正實現發展。各類高等院校除了要和政府積極配合,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對課程進行調整,達到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目的外,還要正確引導高等院校學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他們的學科特長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為他們的發展指明方面又為國家選拔了專業人才。
(四)緊跟時代發展方向,培養現代高等教育觀念。
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激烈競爭,就是高科技人才的競爭,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只有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科研成果,吸引更多的精英,才能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生存地位。雖然這早已成為各類高校和政府的共識,但是如何改變教育觀念,真正把高等院校看成是科研場地,實現其自由發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現代高等教育觀念要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各類高等院校要積極發揮優勢,緊跟時代的步伐,把在校學生培養成適合社會所學求的人才。
河北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相互矛盾的問題,但只要政府、社會、學校等各級各類部門積極配合,為了共同目標而奮斗,就一定會取得滿意成果。這樣河北高等教育才能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中抓機遇、迎挑戰,貢獻力量,為環首都經濟圈的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梁旭,孫莉.河北高等教育與環首都經濟圈協調發展分析[J].科教文化,2012.06.
[2]閻國華,安效珍.河北教育史(第二卷)[M].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陳學恂,田正平.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四)[M].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5]王金霞.河北與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M].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