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臻
(黃淮學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較之其他一些樂器,手風琴的發展歷史并不長。但是,受到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多元化的音樂表現形式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獨具自身特色的手風器藝術和文化,并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本文從手風琴音樂表現形式多元化的相關背景入手,探討多元化手風琴的藝術特征音樂表象,分析手風琴文化和不同風格手風琴音樂之間的聯系,并從中探索手風琴的未來發展之路。
手風琴之所以可以呈現出多元化的音樂表現,與其多元化的琴體背景是分不開的。
手風琴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較之其他樂器,手風琴具有十分特別的地方,首先,其音色變化十分豐富,其次,聲音宏大。另外,在演奏手風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手指和風箱之間的配合,演奏出風格迥異的樂曲來。手風琴由鍵盤、低音鍵鈕和風箱三大部分。具有多種音色,可奏出小型樂隊的效果;音量宏大,發音持久。最早的手風琴出現于1829年的維也納。大多為右手演奏高音鍵盤,左手操縱六排鍵鈕,產生低音與和弦。具有較強的民間風格,特別能體現東歐國家的民族特色。在手風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不同結構的手風琴類型,例如半音階和全音階手風琴。其中,半音階手風琴在轉調方面為人們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并增加了左右手鍵鈕數量。另外,在推拉風箱發音高度方面,半音階手風琴也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造就了寬廣的音域。全音階手風琴的結構十分簡單,且在演奏的過程中,全音階手風琴無法實現轉調。
到了現代,手風琴的式樣和功能不斷的增加,具體來看,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1、鍵鈕式手風琴(巴揚);2、鍵盤式手風琴;3、電子手風琴;4、班東尼手風琴(六角琴演變)。而杜仲手風琴類型的存在和使用,也為多元化的手風琴音樂提供了重要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多樣化的琴體十分直觀的反映出多元化的手風琴文化,并呈現出多元化的手風琴音樂表現形式。其中,鍵盤式手風琴是一種較為傳統的手風琴類型。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電影和留蘇歸國人員將蘇聯文化帶到中國,又由于一段時間內,其他西洋樂器均受到限制,手風琴適合了當時需要,于是迅速發展。在當時,用到的便是鍵盤式手風琴。在當時,《喀秋莎》、《多瑙河之波》、《杜鵑圓舞曲》、《啊,朋友再見》……這些膾炙人口的音樂,都離不開手風琴。在鋼琴、小提琴席卷中國的熱浪下,手風琴藝術卻遭遇了沒人拉、沒人學、沒人聽的尷尬。音樂會上再也難以看到手風琴的影子,電臺里難覓其音,電視上難覓其影,知名琴廠相繼破產,學琴人數逐年下降。但是,近年來,手風琴開始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之中,各種類型和功能的手風琴也開始逐漸得到廣泛的學習和使用。其中,鍵鈕式手風琴(巴揚)成為一種十分常用的手風琴類型。鍵鈕式手風琴(巴揚)的鍵盤是由紐扣狀的琴鍵組成的,并呈蛇行排列。另外,每三個相鄰的鍵鈕會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從而方便了演奏者的彈奏,拓寬了其演奏音域。而且,在右手鍵盤上方,還安裝了新裝置,將變音器安裝在手風琴上演奏者的下頜部位,從而更好的解放演奏者的雙手,增加了表演的自由性。由于特殊的簧片布局,巴揚手風琴能演奏46個半音的音階,其音色之豐富是難以想象的,因此常用以演奏嚴肅的經典之作和一些現代作品。
多元化手風琴音樂表現形式的直接表象即為多樣化的音樂風格。總體來看,現如今的手風琴音樂風格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古典風格和現代流行風格。在現代風格方面,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多元化和創新性,例如音樂思想和觀念以及技術要素,還有題材和體裁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兩種不同的音樂風格更是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變化來。
古典手風琴音樂是以各種管弦樂和古典鋼琴作品為基礎,進行合理的移植和改編而成的,或者是將民族音樂素材和西方創作技法進行結合的作品。具體來看,古典手風琴音樂主要包含了以下一些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對各種巴洛克時期鍵盤作品進行改編的作品。例如
亨德爾的《b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以及斯巴赫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等。其次是對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改編,例如貝多芬的《A大調變奏曲》以及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 等。第三是對浪漫主義時期作品的改編,例如李斯特的 《匈牙利狂想曲NO、6》和羅西尼的《費加羅詠嘆調》,以及門德爾松的《e小調隨想回旋曲》等。另外在近現代,還出現了大量專門為手風琴而創作的現代音樂作品。例如國內的有李未明的《漁歌變奏曲》;王域平的《春到涼山》;李遇秋的《〈聊齋〉故事二首》和《前奏曲與賦格》等。國外作品有佐羅塔耶夫的
《兒童組曲》和《隨想曲》,貝納特的《四首夜曲》,列普尼可夫的《隨想曲》,祖賓斯基的《帕蒂塔》,以及 羅克伍德的《幻想奏鳴曲》。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的演奏家也開始積極的進行創新,不斷的為古典音樂注入新鮮的血液。
流行手風琴音樂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多種不同類型的舞曲,例如探戈舞曲和爵士樂以及圓舞曲等。現代手風琴音樂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首先,節奏十分鮮明,且輕松活潑,注重抒情。其次,在演奏方面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多樣化特征,色彩豐富多樣,織體層次十分簡明。在演奏的時候,既可以獨奏,也可以選擇與其他多種樂器進行合奏。例如,爵士風格的手風琴作品是將爵士樂風格和手風琴進行結合,并按照變形樂句和切分音以及循環主題等
方式進行音樂創作,并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例如《圣路易斯布魯斯》和《微笑的勃拉姆斯》,以及《搖擺的技巧》和《拉格泰姆舞曲》等。還有懷舊風格的俄羅斯音樂風格和手風琴演奏結合在一起,具有濃郁的懷舊特色。作品有:《山楂樹》、《喀秋莎》、
《三套車》、《孤獨的手風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而探戈風格的手風琴作品則是將探戈音樂的鮮明節奏有機的融入手風琴音樂之中。其中,阿根廷作曲家阿斯托·皮亞左拉 即為一個十分優秀的創作者,他創作出大量優秀的探戈風格的手風琴作品,賦予探戈音樂以新的生命力?,F如今,大量的探戈風格的手風琴作品在全面世界范圍內的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并得到人們的喜愛,例如《再見,羅尼羅》和《天使的歌謠》,《一觸即發》、《辛德勒名單》、《聞香識女人》、《真實的謊言》,《命中注定我愛你》、《市政廳》、《甜蜜間諜》、《黑店狂想曲》、《杜拉拉升職記》、《圣誕壞公公》、《國王班底》、《情遇成都》、《女人的香氣》《愛情是從告白開始的》、《尖刀戰士》等等。另外,在法國還十分流行一種風笛風格的手風琴曲。這種樂曲將風笛和手風琴結合起來,帶來了新的音樂風貌。風笛風格的手風琴曲大多樂曲樸實,旋律動人,并且具有完美的織體以及豐富的和弦。風笛風格的手風琴曲的優秀作品也有很多,例如《在巴黎的晴空下》和《回歸的燕子》以及《手風琴公主》,《La Valse D’Amelie》、《巴黎天空下的塞納河》、《哥斯達黎加人》、《法蘭西女孩》、《光和影》等。
多元化風琴音樂表現形式的重要手段 即為創作體裁的多樣化以及演奏形式的多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手風琴的創作體裁日漸豐富起來,并和演奏形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實現了手風琴音樂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手風琴音樂作品體裁十分繁多,隨想曲有《青藏高原隨想曲》(管科亞)、《鐵道游擊隊隨想曲》(任士榮)等;幻想曲有《諾恩吉亞幻想曲》(王樹生)、《冰雪幻想曲》(李云鶴)、《促織幻想曲》(李遇秋)等;《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 》(孟升榮)等;協奏曲有《長城戀》(林華)、《騎兵隨想曲》(鄭小提、耿蔚萍)等;組曲有《長征組歌》(李遇秋)等;獨奏曲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周培賢)等;重奏曲有《江南好》(黃立凡)等,手風琴與樂隊《陰山巖畫映象》( 王瑞林、張新化)等。在演奏形式方面,也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多樣化特征。早期,手風琴大多用來進行伴奏,且既可獨奏也可重奏,并且可以和傳統民族樂器以及西洋樂器完美配合。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手風琴演奏也開始逐漸的走向多元化,除伴奏之外,還可以進行協奏、與其他樂器,如鋼琴、提琴、民族樂器、電子樂等合作。從而不斷豐富了手風琴音樂的表現形式,更好的滿足了人們對音樂的多元化需求。
作為一件年輕且外來的樂器,手風琴在國內的發展歷史較短,但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在發展歷程中,逐漸在中國普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樂器,受到人們廣泛的歡迎。隨著其在國內的發展,我國的手風琴演奏理論研究逐漸系統化,演奏水平也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而在新時期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化發展是手風琴的發展方向,手風琴的未來樂器多元化,巴揚、鍵盤、班冬紐、自由低音,琴琴相和;演奏形式多元化,獨奏、重奏、伴奏、合奏,拍拍相應;音樂種類多元化,古典、流行、民歌、新作品,聲聲相隨;音樂方向多元化,專業、業余、院校、民間,道道相襯。
[1]馬驪驪.論手風琴在中國的早期發展——以近代上海口琴會中的手風琴活動為考察對象[J].藝術百家,2011,(4):242-244.
[2]王安潮.從“上海音樂學院手風琴專場音樂會”看中國手風琴藝術之發展[J].人民音樂(評論版),2013,(6):28-30.
[3]Matthew R Porembka,Bruce Lee Hall,MBA et al.Quantitative Weighting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ased on the Accordion Severity Grading System:Demonstration of Potential Impact Us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10,210(3):286-298.
[4]金偉.當代中國手風琴藝術的多元化發展[J].藝術百家,2013,(z2):355-35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