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宜興 214221)
紫砂光貨的造型,通常具有結構嚴謹、輪廓端莊周正、線面簡潔明快等特點。上等的紫砂光貨佳作,曲線流暢、大方舒展。現代紫砂光貨在高度有限的外輪廓線上極盡最大的轉換變化,有張力、有精神,這奠定了紫砂光貨以樸素、凝練為顯著特征的藝術風格,以簡約時尚為美的美學風范。
紫砂“古韻壺”(見圖1)造型古樸,整體搭配清新而淡雅,自然和諧,十分優美,平靜中孕育著動感。觀“古韻壺”的身筒,壺身弧度飽滿,線條圓潤有力、靈動優雅;壺肩圓滑自然,流把協調,張力十足;大口蓋,大氣十足;口蓋子母線精確地將壺蓋、壺口分割開來,口蓋線圓潤精細。“古韻壺”整體樸拙渾厚,壺頸及壺身骨肉勻稱,而頂蓋上的寶珠鈕更具天然神韻。圓潤的壺鈕與壺身一致,應和之下韻味十足。耳形壺把隨身勢,端莊宛若大家閨秀。這款外似美玉、內如碧云的“古韻壺”如若長期使用,能使茶汁滋養,輕輕地把玩、摩挲壺身,則壺器表面日益光潔如鏡。
圖1 古韻壺
紫砂壺的造型,自明、清時期流傳至今,已經純熟流美了,古人創制的紫砂光貨經典器型俯拾皆是。但有一些紫砂陶藝的初學者對于紫砂的創作往往是看看就畫,無所顧忌,他們在壺上的表現常常破壞壺的線條和造型美,而紫砂裝飾最起碼的要求是畫面要與壺的造型相得益彰、錦上添花,同時兼具工藝美感,這種粗放型的創作忽視了壺是作為整體而存在于紫砂陶的創作中。紫砂光貨之美,得中國傳統藝術之線條美。甚至可以說,優秀的紫砂器已經簡約、凝練到像行云流水般自然了,不可增減絲毫。可謂“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這一點在紫砂“古韻壺”中體現了出來,這也是紫砂制作過程中重要的審美標準。
紫砂“古韻壺”的造型具有“圓、穩、勻、正”的美感,它骨肉亭勻、比例恰當、轉折圓潤、雋永耐看,顯示了一種活潑柔順的美感。充分運用了比例與尺度、對比與和諧、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造型形式美的原理,創造出了這款圓潤而豐美的紫砂壺造型,并注重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對細部精心制作,并統一于“古韻壺”整體的圓潤造型設計中。
紫砂壺藝的造型既反映作品的創作內涵,又突出了作品的氣度,同時彰顯了作者的個性風格。紫砂壺藝造型不管如何變化,都應當在創新設計實踐中理解感悟,反映在自己作品的內涵里。這就要求我們每位壺藝創作者應該在紫砂壺藝創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多了解歷史文化,以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蘊,增強創新意識,使紫砂壺更具生命力,且更具內在的文化韻味美。
紫砂“古韻壺”蘊含著深厚的“圓”文化,整個壺體圓潤可愛,顯示了壺體的外形美與韻律美,它是紫砂圓壺變化發展的典范,對紫砂古典藝術注入了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藝術美感。紫砂“古韻壺”之美,不但表現為圓潤的造型之美,使人愉悅,更深層次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圓”文化之美。我國古代的圓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圓形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以對“圓”的親和為源頭,以儒、道兩家的圓道觀和陰陽五行時空觀為核心,體現了自然及其合規律的運動與主體審美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以圓為美的思維模式,既合乎于自然,又超越了自然,成了人們在審美王國中所追求的“自由的境界”。此外,中華民族追求任何事情的圓滿,人逢喜事,花好月圓,歡樂和諧,闔家團圓,這把紫砂“古韻壺”仿佛就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紫砂“古韻壺”的造型雖簡單,但透過這有限的體量和空間,卻讓人充分感受到了它內在的無限魅力。對于紫砂壺的從業者來說,作品里應包含某種意義和追求,才能體現壺的內在靈氣。這款紫砂“古韻壺”,雖簡約樸素,都不難看出對簡約生活的追求,這正是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和傳神的內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