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
截至目前,中華慈善總會已擁有355個團體會員單位。多年來,中華慈善總會堅持以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為宗旨,募集社會善款,資助、興辦各類慈善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組織熱心慈善的志愿者隊伍,并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慈善活動,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此基礎上,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團體會員單位穩扎慈善宣傳陣地,開展了以簡報、雜志、報紙、網站、新媒體為載體的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
在宣傳方面,中華慈善總會搭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自有媒體平臺。包括《慈善》雜志、《慈善公益報》、中華慈善年鑒、《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中華慈善總會網站、人民網·中華慈善新聞網以及內部發行的《大眾慈善》、《中華慈善總會內部參考》等。中華慈善總會把握慈善文化宣傳主旋律,各地團體會員積極弘揚正能量,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將工作會議、慈善項目、救助活動、義工服務、慈善典型等內容記錄并傳承,和兄弟單位積極交流經驗,和社會愛心人士互動,耐心解答他們關于慈善的疑惑,穩扎慈善陣地,做好宣傳工作。
發揮自媒體作用,傳承弘揚正能量
各地慈善會在慈善宣傳方面積極創辦簡報或內刊,在慈善系統內部廣泛宣傳、交流。有的也在新媒體領域下足工夫,以微博、微信作為新興的自媒體平臺,各慈善會可在個人帳號下發布訊息,在記錄慈善會發展歷程、樹立公信力、公開訊息的同時,也便于和社會愛心人士互動。自媒體以其多樣的形式和內容吸引眾人視線,并通過靈活、獨特的傳播方式和運營方法,贏得了眾多慈善會的青睞。
遼寧省慈善總會創辦了《遼寧慈善信息》、《遼寧慈善工作》等刊物,建立起全省慈善通訊員隊伍。同時在省民心網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遼寧省慈善總會網站,并于2013年編輯出版了《遼寧慈善》畫冊。
內蒙古自治區慈善總會開設了內蒙古慈善網(漢文版)(蒙文版),使之成為自治區慈善總會通過網絡對外宣傳的窗口。同時在內蒙古添意品牌傳播機構的資助下,創辦了報紙《財富1+1慈善之聲》。
陜西省慈善協會出版發行《善行天下》、《陜慈快訊》30期和協會《會刊》1000冊,設計制作各類慈善宣傳品、宣傳冊2萬余冊,拍攝制作慈善宣傳短片兩部。同時改版升級協會官方網站,開通網上捐贈功能,開通官方微博,目前正在開發微信平臺。
四川省慈善總會在《天府慈善》雜志、《四川慈善信息》簡報、四川慈善網、騰訊官方微博等自媒體的基礎上,利用開展重大項目活動的機會,引入重要媒體參與協辦和監督,形成對慈善全方位宣傳的態勢。
貴州省慈善總會設立貴州慈善網,開辟機構介紹、慈善公告、慈善動態、慈善項目、慈善法規、財務公開、慈善求助、慈善家、愛心榜、捐贈方式、慈善簡訊、圖片新聞等欄目,同時編印了《慈善年報》、《工作簡報》和慈善工作宣傳冊。
山東省慈善總會自辦雜志《山東慈善》,及時迅速地宣傳報道省慈善總會系統開展的各項工作。策劃制作《大愛山東——山東慈善事業巡禮》、《微笑像花兒一樣》兩個專題光盤,同時制作慈善郵冊、慈善年鑒、宣傳冊、愛心手冊、慈善日歷、慈善賀卡等宣傳品。
河南省慈善總會運營河南慈善網,自2011年3月開通官方微博,隨后又開通官方微信平臺,助借官方微博、微信平臺發布優秀項目信息。總會同時駐守平面媒體陣地,內刊《陽光慈善》自2011年1月創刊至今出版16期,以會員、理事、慈善組織、捐贈人、普通民眾為主要受眾,追蹤報道河南慈善事業的發展軌跡,尋找中原熱土上發生的慈善故事。
江西省慈善總會自辦了《江西慈善信息》,通過簡訊的形式將全省各級慈善組織的工作動態向各位理事和各級慈善會進行通報,編印出版《江西慈善》專刊,綜合報道省內慈善事業的典型。同時發行《慈善人》雜志,編印《愛心灑滿紅土地》大型畫冊、《與愛同行》紀念郵冊等。
廣西省慈善總會創辦《廣西慈善簡報》,開通“16889118”慈善一元捐熱線電話并運營“廣西慈善總會”網站,向公眾傳播了大量慈善信息。印發“微笑列車”項目宣傳畫,到社區、學校進行宣傳,喚起社會公眾的慈善情懷。
天津市慈善協會創辦天津慈善網,出版發行內刊《天津慈善信息》,主要報道全市慈善工作動態,自1996年創刊已經出刊180期。《慈善專報》是面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領導機關的重要慈善信息專報。《慈善》雜志是其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主辦的面向全國發行的慈善專刊,是傳承慈善精神、記錄慈善文化的重要陣地。
重慶市慈善總會創辦《重慶慈善》雜志、《重慶慈善動態》,編印《慈善參閱》(摘編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領導關于慈善事業的最新講話內容,關于慈善事業的最新政策、法規、條例,各省及各慈善基金會最新慈善動態、做法)。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內部編印《上海慈善信息》、《慈善信息選編》,運營上海慈善網,創辦公開發行的《至愛》雜志,還有定期出版的英文慈善雜志
哈爾濱市慈善總會創辦哈爾濱慈善網,并在《哈爾濱日報》推出了《行善舉·促和諧》欄目,專門報道慈善工作。
南京市慈善總會創辦《南京慈善》雜志,并在南京慈善網站及時更新慈善工作動態。
武漢市慈善總會積極與公眾互動,推出慈善微博、每周短信問候等,提升了慈善組織社會形象和社會公信力。同時印發慈善簡報,試辦《武漢慈善報》、《慈善人》雜志等。
青島市慈善總會自2012年創辦《尚善》刊物,雙月出版,全國公開發行,刊物匯集全國慈善先進經驗,并作為慈善理論的研討陣地。
寧波市慈善總會創辦《大愛》雜志。
本溪市慈善總會在升級本溪慈善網基礎上,創辦《本溪慈善》季刊和《慈善工作簡報》。
莊河市慈善總會編印《莊河慈善》簡報,創辦莊河慈善公益網,網上集中報道了莊河慈善工作動態和有關活動信息。設立慈善文化義工宣傳隊,以記者義工隊和城關慈善藝術團為主體,匯聚200多名新聞宣傳工作者和文化愛好者,常年參與慈善活動和采訪報道。
林州市慈善總會創辦《紅旗渠慈善》季刊,創辦林州慈善網,并在林州市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紅旗渠》內刊上設立慈善專刊。
安陽市慈善總會編印《安陽慈善信息》、建立安陽慈善網站、及時更新總會內外墻櫥窗欄宣傳內容、譜寫《安陽慈善之歌》、編印《安陽慈善宣傳手冊》、《慈善義工手冊》、慈善畫冊、編輯出版慈善故事集《慈海情深》等。
晉江市慈善總會每年編印《晉江慈善》月刊匯編、慈善相關文件匯編、慈善新聞報道集錦、慈善活動剪影等4個宣傳冊,及時匯總年度慈善工作情況,加大慈善工作宣傳效應。
各慈善會通過自媒體將開展的慈善項目記錄成冊、把慈善的捐贈情況公布于眾、讓國內外的慈善理念傳播開來,在傳承了慈善文化的同時,也給后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公眾通過各慈善會的自媒體更直觀的了解慈善、認識慈善,從而相信慈善的力量,更加積極地宣傳慈善、參與慈善。
借助主流媒體,擴大慈善宣傳影響力
借助主流媒體進行宣傳,是各慈善會積極開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相對于自媒體受眾面較窄的不足,主流媒體則可以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像在電視臺、廣播電臺設立欄目,與報社、雜志社合作開設慈善專欄,與傳媒公司合作,讓公益廣告走進大眾生活等。
陜西省慈善協會與多家媒體開辟慈善專欄并拍攝了《慈善的使者》、《陽光起跑線》、《微笑列車在前進》等幾十部專題片在電視播放,并在省政協主辦的《各界導報》開設慈善專欄。
貴州省慈善總會在《貴州人民廣播電臺》開辟的“陽光946”節目,由總會領導親自上線宣傳開展的主要慈善項目,現場解答聽眾的提問、解答聽眾提出的問題。
云南省慈善總會通過云南電視臺、《春城晚報》、《云南政協報》、《慈善周刊》等載體,廣泛宣傳省慈善總會的性質、宗旨和任務,以及發展我省慈善事業的重要意義、總會的重大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
山東省慈善總會與《齊魯晚報》、《聯合日報》、《山東僑報》合作開辦了慈善專版專欄,與山東電視臺共同開辦了《慈善真情》欄目。
江西省慈善總會與《社會工作》雜志社合作,開設專欄,及時報道各項慈善活動的開展情況,先后與《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江南都市報》、大江網、江西新聞網等新聞媒體聯合開展慈善救助和慈善評選活動。尤其是連續幾年開展的“慈善雙十評選”、“江西慈善突出貢獻獎”,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
天津市慈善協會與《天津日報》、《今晚報》、天津市廣播電視集團、天津電視臺、北方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站、人民網天津視窗、新華社記者站、《慈善》雜志、《慈善公益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國際商報》等20多家媒體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和通暢的發稿路徑。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解放日報》開辦了每月一期的《藍天下的至愛》和《手拉手》專欄,加強宣傳報道慈善典型。在上海廣播電視臺開辦《大家幫儂忙》專欄節目。
哈爾濱市慈善總會制作的慈善宣傳片,在黑龍江省環視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免費在哈爾濱市繁華商業中心哈一百廣場的大幅LED廣告屏上滾動播出,平均每天每15分鐘循環播放一次,全天播出45次。
長治市慈善總會在《長治日報》開辟了《長治慈善》特刊。
西安市慈善總會在《西安晚報》開辦《西安慈善》專版,宣傳慈善活動。
昆明市慈善總會與云南發行量比較大的都市類報紙《都市時報》合作,在該報A版推出了《慈善美德》專版,每周一次,一次不少于一個整版,最多時一次達到四個整版,所有刊登內容都由總會負責宣傳工作的同志認真審核把關。
青島市慈善總會與《青島早報》、《青島晚報》、《半島都市報》合作推出慈善專版,每周定期發布慈善信息,宣揚慈善典型人物及先進事跡;依托市民政信息平臺建立青島市慈善總會網站,發布慈善信息和工作動態。
莊河市慈善總會與莊河電視臺合作開辦《文明莊河》欄目,每周播出慈善專訪、愛心故事。在各級電視臺播出慈善項目專題節目17期,制作《大愛贊歌》、《濱城彩虹》等慈善專題片6部。積極參與“中華慈善成果展”、“全國慈善博覽會”、“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等全國展會,集中展示莊河慈善工作成果。
綏化市慈善總會與綏化廣播電視臺聯合創辦《德善共此時》電視節目。節目開設了《德善如是說》、《德善如是做》等10個板塊,創造了全省首檔慈善冠名電視節目。與綏化報業集團聯合創辦了《善行綏化·大愛無疆》慈善專版,每兩周發行一期對開整版,版面開設《慈善新聞》、《慈善文化》、《慈善人物》、《慈善關注》四大版塊,打造了媒體慈善宣傳的新亮點。
晉江市慈善總會聯合晉江市宣傳部門、《晉江經濟報》、晉江電視臺,以開設專欄、專題報道、系列報道、跟蹤報道、動態報道等形式,加強慈善工作的宣傳。同時,借助國內主流媒體,加大慈善宣傳力度,先后在中央電視臺1套、4套、新聞頻道,《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福建電視臺,泉州電視臺等數十家媒體宣傳報道晉江慈善工作。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慈善事業是集體行為、團體活動,單靠慈善會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慈善本質上是一場人與人互幫互助的修行,需要更多的人去弘揚,進而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形成全民慈善的氛圍。各級慈善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借助媒體力量,擴大了慈善影響力。而媒體作為社會宣傳的主力軍,更應該扛起宣傳真善美、弘揚正能量的責任,積極與各類慈善組織交流合作,用社會中的真情善舉去鼓舞人心。
慈善項目與宣傳活動緊密結合,實現雙贏
慈善會主要以開展慈善項目的形式實施救助,如果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進行慈善宣傳,就能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目前,各地慈善會也積極開展單項的宣傳項目(晚會、義演、比賽等),通過相關活動,擴大宣傳,提升影響力。
吉林省慈善總會召開慈善大會,評選“吉林慈善獎”宣傳慈善文化。2005年至今,省慈善總會組織召開了4次慈善大會,進行了5次“感動吉林慈善獎”的評選活動。endprint
遼寧省慈善總會與遼寧省民政廳、遼寧報業傳媒集團兩次聯合分別組織開展了“感動遼寧慈善人物和慈善單位”、“遼寧慈善獎”的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表彰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陜西省慈善協會開展“千校慈善教育”活動。以《慈善讀本》為載體,聯合省教育廳,在中小學校開展旨在從小培育少年兒童有愛心、講友善、懂感恩的“種子”項目、“基因”工程。同時舉辦以“學《讀本》,見行動”為主題的征文大賽活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同時還延伸至大學,在全省大專院校中普及慈善理念,弘揚慈善文化,引導學生理解慈善、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開展慈善攝影大賽、愛心歌曲大賽等。
重慶市慈善總會評選出了 “十大孝順兒女”、“十大愛老敬老人士”、“十大愛老敬老單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4·20”蘆山地震賑災活動期間,市慈善總會與重慶電視臺都市頻道、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華龍網舉辦了三次大型慈善義演活動,將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南京市慈善總會舉行“慈善之星”評比表彰、“感恩十年”慈善晚會、南京市慈善義工表彰大會等大型慈善活動,在表彰社會愛心榜樣的同時宣傳慈善文化。
大連市慈善總會自“孝慈長椅”項目啟動就與大連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合作進行宣傳,主要欄目幾乎每天都有關于“孝慈長椅”的報道,大多數的捐贈過程都得以全景呈現。對捐贈數量較大的企業或個人,專程到企業現場或社區現場召開項目推介會,在全市掀起一股公益熱潮。
青島市慈善總會每兩年進行一次“大愛青島慈善獎”評選活動,區市慈善會推薦慈善典型,上報愛心企業和愛心個人事跡材料,評選過程包括報紙公示入圍名單、專家評審、網上投票等環節,對為慈善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授予“大愛青島慈善獎”稱號。
林州市慈善總會開展了“慈善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宗教場所”活動,要求慈善總會正副會長每人授課不少于5場,各鄉鎮(街道)分會會長每人授課不少于2場,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每人不少于一場,講課要真正做到讓慈善意識深入人心。
晉江市慈善總會借助“晉江慈善日”新聞發布會、市長慈善日電視講話、萬人踩街、中華慈善文化(晉江)學術論壇、慈善募捐晚會、“慈善杯”明星籃球邀請賽、攝影賽、演講賽、青年辯論賽、名家畫展、慈善義診、慈善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慈善文化進校園、慈善義工進企業等項目活動,積極宣傳慈善文化。
各級慈善會每年都要開展助醫、助學、助老、扶貧、救災、義工服務等各種類型的慈善活動,他們在落實項目的同時,也達到了擴大慈善影響力的目的。而單獨開展的慈善宣傳活動豐富有趣,讓人們在參與中感受到濃濃的慈善氛圍,像各類慈善晚會、論壇、比賽,公益廣告、展覽、支教等活動,在帶動大家慈善熱情的同時,也讓人們在賞心悅目、寓教于樂中感受到慈善的魅力。
全國各地慈善會在中華慈善總會的帶動下,堅守傳統媒體陣地,也逐步將新媒體引入慈善宣傳系統;借助主流媒體積極宣傳慈善文化;開展各項慈善宣傳活動,同時將宣傳與項目相結合,起到樹立公信力、鼓勵全民慈善、宣傳慈善文化的作用。這些努力讓我們看到了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曙光。
以上記錄的慈善宣傳方式也許還有諸多的不全面,他們做的工作遠比我們記錄的要多。這些努力給人間帶來幾縷清風,給社會帶來幾分感動。《慈善》雜志社愿與諸位同仁一道,以慈育愛,將慈善的光芒灑滿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