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乾
創設適合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
從素質教育的觀點來看,教育的基本方向應當是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使學生今后在急劇的社會變化和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有較強的適應力,也就是說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作出判斷和行動,從而高效的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就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轉變舊的學習觀念,善于轉變角色,創設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將學習活動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和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與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政治教學中,無論學習哪一個專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思考都十分重要,注意學生的內部心理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我通常采取“自學—探究—輔導”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包括開展社會調查,走近現實生活,直面焦點問題,挖掘課程資源,點燃思維火花,成就生態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創設真實教學情境讓學生多獨立思考,以思激趣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三課第一部分“一生在交往、交往伴一生”一課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并展示自己的問題和答案。有的小組提出要點是:“交往的重要性是什么?”有的小組則提出:“為什么要交往?”還的小組提出:“交往的意義是什么?”“交往有什么好處?”“人為什么要交往?”……問題角度都不同,對要點的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一點,用起來就更到位一些。
學起于思,就是指一切的學習都是源于思考,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那么這個人也就喪失了前進的機智。學生在學習中的思考更是像金子一樣珍貴,作為教師就要盡可能多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在探索中自由飛翔。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引起興趣的問題情境,再要求學生自學教材,思考自己所學內容并提出問題,最后在教師的輔導下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人在天性上都具有探究的欲望,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并為學生提供發揮個性的舞臺。
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以情導趣
講授《情緒知多少》一課時,我采取學案式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難點,提出預習知識。1.情緒的含義。2.感受我的情緒(案例及分析原因)。(1)收集、展示我的兒時照片(課上展示交流);(2)分享我的情緒故事。上課時我根據學案的要求讓同學們展示交流,兒時照片貼近學生生活,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圍繞這三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展示他們的學案和探索的成果,體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發現和挖掘能對接學生發展需求的鮮活生動的課程資源,從中凝聚和釋放出令人感動和有所感悟的情緒,我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匯總和點評,這樣既優化了教學過程,更鼓勵了學生自主學習。
注重實踐引發學生獨立思考,以動増趣
在講授《文化生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時,我向學生展示:2010年,為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亞運會,廣州市文明辦聯合有關部門向社會發出“建設美麗廣州,迎接和諧亞運”的倡議書,積極營造“人人都是東道主,我為亞運做貢獻”的良好氛圍,號召廣大市民群眾人人爭做亞運志愿者,為亞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提問: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亞運會做貢獻?學生們身臨其境,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紛紛表示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爭當知禮向善公民,塑造一流的市民素質,為亞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當時恰逢我校承辦興寧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我們倡議“用實際行動做好東道主”,開展誓師活動,更有效地點燃了正能量,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美好生活,讓政治課成為中學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達到雙贏的目標。
可見,“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政治教師只有堅持新課程理念,積極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思考,才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挖掘他們正向思考的傳播源泉,拓寬正向思考的傳播渠道,養成正向思考的思維習慣,讓學生活動在思考的世界里,讓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