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敏
調查數據顯示,我區7個街鎮216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中,英語專業教師57人,僅占總教師數的26.3%,而非英語專業的教師,也就是由其它學科轉崗教英語的教師159人,占總教師數的73.61%。大專學歷的占50.93%,本科學歷的占43.98%。
一、有關語音的調查問卷和摸底測試的調查研究
課題組把216位轉崗教師分成7個小組,通過摸底測試的形式,讓他們把試題里的音素、單詞、句子和語篇逐一讀出來,課題組進行記錄、分析和歸納。
1. 音素的發音不準確。輔音問題較嚴重,摩擦音基本不會發,例如,許多教師把zoo/zu:/讀成 /dzu:/,把busy/ˊbizi/讀成/ˊbidzi/,把birds /b?藜:dz/讀成 /b?藜:z/.發/θ/和/e/時,多數教師的舌位不準確,把/θ/讀成 /s/,如將thank讀成/s?覸?耷k/,將three讀成/sri:/,father讀成/ˊfa:d?藜/,把this讀成/dis/。三個鼻音也發不準,受到方言的影響,很多教師不能區分/n/和/l/,經常以/l/代替/n/。如把nice讀成/laiz/,把night讀成light.輔音連綴生硬,往往在兩個輔音之間添加元音/?藜/,比如/kl/、/kr/、/br/、/fl/、/pr/等,把brown讀成/b?藜raun/,把glass讀成/g?藜la:s/,clothes讀成 /k?藜l?藜u?奩iz/。元音單個發音的時候問題不算嚴重,但是放在單詞或句子里頭的時候就變音移位了。該大不大,該小不小,該長不長,該短不短;開口小的嘴巴合不攏,而開口大的音嘴巴又張不大。例如,許多教師把/?覸/讀成/e/,將bag/b?覸g/念成/beg/,將cat/k?覸t/念成/ket/,head /hed/和hand/h?覸nd/混淆,把hand念成/hend/;把/ei/讀成/e/,如把game/geim/讀成/gem/,把sale/seil/讀成/sel/,把name/neim/讀成/nem/;讀time, warm這類單詞時結尾不合攏嘴巴。
2. 重音、失去爆破音讀不到位。漢字沒有重音的現象,而英語單詞包括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不少教師容易讀錯多音節單詞的重音,主要是由于沒有掌握重讀音節的語調,常?;煜谑滓艄?、第二個音節和末音節的重音,導致重音移位。如把parade讀成 /ˊp?藜reid/,把雙重音thirteen讀成 /ˊθ?藜:ti:n/。英語中有六個音/b/ /p/ /d/ /t/ /g/ /k/為爆破音,當它們后面進階緊接著另一個爆破音或/d?廾/ /t?蘩/ /?蘩/ /dr/ /tr/ /v/ /f/時,爆破音要失去爆破,即口型和舌位擺在發該爆破音的位置,但沒有發出來。有些教師沒有掌握這一規則,把爆破音也清晰地發出來。如把goodbye /ˊgudbai/里的/d/也讀出來。
3. 沒有連讀的習慣,句子的語調不流暢。很多教師在朗讀句子的時候沒有連讀的習慣,一個一個詞語響亮地讀出來,顯得生硬不流暢,如“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s?”did和on應該弱讀,第二個do就要重讀,而有些教師把每個單詞都讀得很強。
二、導師深入課堂聽課,了解轉崗教師課堂存在的問題
培訓者具體分配到各個鎮街當導師,培訓前分別到各個街鎮小學聽課,及時真正地了解轉崗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通過聽課、記錄和組員集中評課歸納出以下的狀況:語音不準,語言專業知識缺乏,課堂語言都是以中文貫穿課堂;教學的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的、脫離語境的單詞、句型教學普遍存在,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此外,通過交談,還發現教師們對課題研究方面的意識薄弱,不能真正了解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三、啟示與策略
1. 采用小班培訓。216位轉崗教師分成7個班,每班30人左右,導師們可以近距離與學員接觸,而且可以逐個糾音。在課堂模擬時,導師可以給每組做詳細的評課和指導。
2. 采用“語音+技能+實踐”相對獨立又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第一期首先是單一的語音培訓(48個因素、單詞的重讀和弱讀、失去爆破、句子的連讀和意群的停頓等),而且將語音培訓貫穿于每一期。第二、三期是教學技能的培訓,將實踐貫穿于語音和技能培訓中。
3. 對現行的教材內容進行語音訓練和技能訓練。
4. 培訓者(導師)實行“1+7+1”培訓包干制度。每位培訓者(導師)每次培訓負責1個專題,在7個小班里循環教授,每位培訓者(導師)負責1個街鎮的跟蹤指導,包括建立Q群、給出指導意見、給出教學資源、下鄉聽課評課等跟蹤服務。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