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和核心,也是完善人才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平臺。
一、利用實驗引疑導思 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化練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先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在化學教學中創設一些趣味性的實驗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創新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好方法。因為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在探究活動中,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就可以激發他們爆發出無窮的探究欲和探究力,并在后來的探究活動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興趣,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適當改進一些實驗的常規教法,使其變為趣味性實驗,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比如,在講授CO2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增設下列實驗讓學生自己完成:(1)取兩個充滿CO2的礦泉水瓶,然后分別加入體積均為100ml的水和5%的NaOH溶液,迅速擰緊瓶蓋并振蕩。(2)演示了CO2將燃著的蠟燭火焰熄滅的實驗后,教師又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將燃燒的鎂帶伸入到裝滿CO2的集氣瓶中。這兩個趣味性實驗使學生興趣高漲,都急于想知道其中原因。于是教師可以順勢利導,讓學生大膽設想、激烈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各種各樣的質疑出現了,而且一環緊扣一環,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這些帶有趣味性的實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注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也培養了學生質疑、探索、創新的能力。
二、利用實驗產“悱”引“憤”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化學實驗是在實驗室中對自然界復雜化學過程的簡約再現,以方便人們觀察、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是人們洞察化學世界的窗口之一。一個精心設計的化學實驗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化學知識資源,而且可以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發現的探索過程,體現對完美的追求,有著巨大的智力價值和非智力價值。所以利用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化學實驗令學生口“悱”心“憤”是應用該法的最高境界。因為此時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認知需求,然后通過合作學習,主動探索,親身經歷從發現問題,形成問題,到解決問題,即獲得“真知”;在此過程中必然會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種建立在情境學習觀點之上的化學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為:以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發現,形成問題→大腦激蕩,合作學習→設計方案→實驗探索→問題解決,反饋評價。這種模式通過多次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環以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固體溶解度”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從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鹽、糖、味精易溶于水,石灰石不易溶于水的事例說起,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原因。緊接著,教者補充如下演示:在盛有20ml水的兩只燒杯中分別加入2g的KNO3和2g 的Ca(OH)2,然后通過增加藥品的質量、升溫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各個環節的現象。演示結果并未使懸念解除,反而使其更加扣人心弦,令學生口“悱”心“憤”。這時教師指出:“欲解釋實驗結果,必須學習固體溶解度的有關知識”。教師通過改變實驗的條件,提高實驗的對比度,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來創設思維情景,使學生的思維在整個過程中都顯得十分活躍,這樣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引導自主創設實驗 培養學生成為“樂之者”
在教學中,如果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和動手生產出某種科技產品的話,學生將會為了讓自己的產品盡善盡美而絞盡腦汁,動用自己的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且也會達到樂此不疲狀態,這樣就使學生成為創新的“樂之者”。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實驗設計時,可引導學生閱讀查找一些實驗小竅門,實驗藥品及儀器的代用品,實驗裝置的改進等有關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應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欲望和創新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比如,課外興趣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聯系物理及化學知識自主設計一些如“不吹自大的氣球”的實驗。這時學生思維活躍、大膽聯想、認真設計和努力創新,設計出了多種方案,并且通過自主實驗體驗分享到了自己和同學們的創新成果和喜悅。
責任編輯 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