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媽媽


拼養不是國內80后父母的專利,最近和女童軍團長Sharon聊天,才知道拼養在美國也很流行。由于機構辦的日間營費用昂貴,很多媽媽索性招募志同道合者,自組日間營,根據不同的主題日,帶領年齡相近的孩子們度過愉快的一天。
我很開心地與Sharon分享中美拼養的心得。因為美國家庭基本都養育多個孩子,媽媽們對于如何協調、統籌、指揮一堆小屁孩的活動更有效率和經驗,這一點著實值得國內媽媽學習。
首先定下來規模和人數
以Sharon為例,她每次著手招募參與家庭時,首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多少個孩子自己可以應付得來。一般來說,一次不超過6個家庭,男女各半的組合最佳,這樣大人不會看管得太辛苦,孩子們也有足夠的玩伴能分成大組或小組游戲。孩子太多的話,大人便難保證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集中在一件事上。
Sharon稱,日間營以全職媽媽為主力軍,當然每次最好有一兩個自愿抽出時間的爸爸,尤其是如果當天活動內容為遠足或野餐的話,一些體力活還是需要爸爸們擔任的,多個家長共同照看也更安全。
如果在寒暑假,日間營可以持續多幾天,輪流在不同的家庭里組織;如果是平時,一般就安排周末兩天,根據主題選地點,室內或戶外均可。
選擇對的孩子與大人
理想的拼養是把一群年齡相近,并在之前就互相認識的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所以Sharon首選在社區論壇里發帖,這樣募集到的一般是同社區的家庭,再從中挑選年齡相近的孩子。還有一種組織方法就是接送孩子上放學時,問其他的父母。多半上同一幼兒園的孩子也住在附近,孩子們在幼兒園里互相熟悉,玩耍或協作時便省去了磨合期。
有意向的家長夠了,便開始選拔,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可靠。有責任心的家長向來最受歡迎。有一次,一個媽媽明明答應參與活動,還要負責其中一部分物料準備,結果活動當天卻失聯了。可想而知,Sharon的日間營以后不會再與她合作了,同時Sharon還跟幾個骨干媽媽們做了預案:大家事先溝通好,如果某個家庭臨時取消輪值任務,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后備的人選和計劃又是什么?
保證安全的“小伙伴機制”
輪值媽媽作為具體活動的負責人, 有時候也會碰到某個孩子太調皮搗蛋、不服從指令的情況,那就必須報告給孩子的父母,協商一下是否有必要繼續參與。歸根結底,來參加的孩子都要彼此合得來,且愿意遵守規則。
除了規則,媽媽們更關注孩子們在一起時的安全問題,所以日間營一般采用“小伙伴機制”(Buddy System),就是在組織者家中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二人搭伴,一起參與活動,特別是在游泳池嬉戲這樣的活動時,Buddy必須兩兩一起。
日間營還會要求家長把重要的個人信息寫下來,例如緊急情況下的聯系方式、醫療保險信息、孩子對哪些東西和食物過敏等等。有一次,艾麗西婭去接女兒時,發現女兒被蟲子咬了很多包,原來是輪值媽媽忘了布置噴防蟲水和涂防曬霜的任務。后來在孩子來之前,家長們都會提前溝通,相互提醒。
預算控制玩得省、玩得好
Sharon說,這樣的拼養日間營基本是免費的,但一點錢不花也不可能,雖然孩子們要自帶午餐,但負責組織的家庭要準備小點。遇到有主題活動時,每個主題還會有相關的預算,由輪值媽媽做好計劃表,大家討論通過后,由她掏錢購買所需的大多數材料,但如果費用超出了10美金,剩余部分由其他家庭分攤。
這種既自主控制又相互監督的方式,讓開銷一般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且大大拓展了媽媽們的創造力。以前Sharon一去手工店總是超出預算,現在她會去一元店買半成品材料,然后手工制成成品,或是想辦法變廢為寶,花最少的錢讓孩子玩好。
制定主題最難,也最快樂
有別于單純的照看,拼養日間營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活動主題。每個輪值媽媽們都要構思好玩的主題,圍繞來展開活動;這樣的好處在于,孩子們不只是聚在一起看電視或打游戲,而是在玩中學到知識。
Sharon回憶說,剛開始最難的地方就是構思有新意的主題,往往直到開營前她頭腦還是一片空白,后來網上看到某個媽媽為自己孩子擬的“暑期要做的100件事”,受到很大的啟發,這才順利定下第一期日間營的主題:孩子們都喜歡室外活動,正好她家有個后花園,適合玩假想游戲——這個游戲幾乎適合所有的主題,比如讓孩子們走在木板上,想象著用手里的法式面包當作武器來斗劍。
第二期,日間營的孩子們又學會了在后園捕蟲子,觀察螞蟻:Sharon給孩子們一些薄荷葉,用幾片葉子把室外的螞蟻圍起來,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螞蟻不喜歡薄荷葉的味道,所以會一直待在圈子里不爬出來。除了薄荷之外,幾個孩子還突發奇想地用了不少味道重的食物來做“圍墻”,例如洋蔥、大蒜、肉桂等。
有的媽媽會組織與節日相關的手工主題,例如在獨立日,讓孩子用廚房清潔鋼絲沾上金黃和灰色的涂料,再印在一張黑色的紙上,創作出五顏六色的煙花形狀。在父親節,輪值媽媽教孩子們制作卡片,并在卡片里混合著一些甜咸的堅果,夾著紙條寫道:I am nuts about you,Dad!(注:nuts既表示堅果,又表示對某人狂熱的喜愛。)
用好時間表,有時要快有時要慢
每個媽媽都會根據當天的活動制作時間表,但在執行中總會遇到一些小問題,這時就要靈活運用。Sharon 說她的教訓是,孩子做事的速度不一樣,有的早早就把一件事情完成了,為了不讓他們覺得悶,手頭上要隨時準備好涂色紙,或者設計一些容易讓孩子靜下來的活動。有時則要預留充裕的時間,當孩子們對一個項目著迷而超時的話,別打斷他們,要順著他們的意愿繼續玩下去,即使這意味著要跳過時間表中安排的其他事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