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芳
蘋果公司(下稱“蘋果”)每出一款新品,總能捧紅一批供應商。
美國當地時間9月9日,蘋果將正式推出最新的iPhone手機和iWatch。知情人士表示,iPhone 6手機會有4.7英寸以及5.5英寸屏幕兩種型號,并可使手機成為個人的移動錢包,而iWatch將為用戶提供健身和健康跟蹤服務。
蘋果一手打造了一個“獨立王國”,其中駐扎的是各類零部件供應商。據統計,蘋果上一財年銷售總額達到1710億美元——相當于越南整個國家的GDP。
蘋果并非這個金錢國度的國王,但可以決定將王冠戴在誰頭上。
中國供應商349家
根據蘋果2014年供應商名單,今年中國的供應商數量已達到349家。蘋果對產品供應鏈的要求與對產品本身一樣,可謂苛刻至極。
早在喬布斯時期,蘋果就因供應鏈問題對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時任總裁蒂姆·庫克幫助喬布斯建立起了一個完整、有序的供應鏈,消除公司因配件而產生的內耗問題。
而自庫克上任CEO(首席執行官)后,業界評論,蘋果發展方向由原先的“創新”走向了“升級”,對硬件規格的更新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一些供應商未能及時適應這一改變,導致了2012年度MacBook及iMac的出貨遞延問題。
庫克擴展供應商數量,是為蘋果增加更多保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的競爭對象和碩,由原先的次要制造商成為iPad Mini的主制造商。
拉攏大型供應商、扶持中小供應商,蘋果由此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痛并快樂著”
新產品的上市將展現蘋果作為“平臺”的力量,任何踏上這一平臺的公司都能獲得可觀回報。據彭博社分析稱,在美國,至少有9家上市公司收入的40%以上來自與蘋果的合作。 據悉,王國的新成員包括臺灣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其主要為蘋果提供芯片代工服務。該公司自踏入王國“領土”后,季度利潤大增,而這項服務原由三星電子提供。
早在富士康為蘋果代工時期,供應商的利潤率還不到2%,始終處于產業鏈的低端。
與蘋果的合作雖能獲益,但如果蘋果決定更改某一款iPhone或iPad設計,將有一批制造商面臨生死存亡的窘境——就像當年的Audience公司(該企業為蘋果提供移動設備高級語音和音頻處理技術服務),以及宸鴻科技(臺灣)有限公司那樣遭“拋棄”。
無所謂“忠誠”
據彭博社消息,蘋果供應商之一的Dialog公司CEO Jalal Bagherli形容,“蘋果是每個供應商追逐的對象。一旦你參與第4代第5代產品的開發,就會變得更為多元化。”
他表示,與蘋果的合作就像是“研發團隊的擴展”,“你必須改變公司以適應蘋果的發展。大多數公司不愿意這么做,因為這樣是很痛苦的。但這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障礙。”
對這些供應商來說,與蘋果之間的合作并無所謂“忠誠”可言。
蘋果作為與供應商談判中強勢的一方,“如果獲得更好的價格或者更先進的技術,蘋果或許會顯示出那么一絲的忠誠。”IHS Inc(該公司為iPhone提供組件研究服務)的高級經理Francis Sideco說。
“他們不是慈善組織。”Sideco形容,“蘋果不會對任何一家供應商表現出忠誠,他們不會因為你是‘現任就和你綁在一起”。
蘋果員工通常會對合作供應商進行調查,明晰該公司的勞工、材料等成本金額,來決定支付給對方的組件價格。蘋果留給供應商的談判空間很小,尤其對那些緊緊將自己與iPhone捆綁在一起的公司而言,面對蘋果的強勢毫無還手之力。
痛苦的“去蘋果化”
據彭博社報道,像Audience和TPK這樣的公司,深知過度依賴蘋果的后果。兩家公司在蘋果的訂單減少后,資產負債和股票價格都因此受損。
臺灣TPK曾是蘋果王國中最早的受益人之一,該公司曾經為蘋果提供開創性的觸摸控制屏幕。因得益于蘋果,該公司在2010年上市,至今公司收入的41%仍直接來源于蘋果。然而好景不長,自公司減少與蘋果的合作后,該公司的股價由歷史最高點下降了73%,2013年度利潤下降了50%。
然而,這些經驗并不能減少供應商們對蘋果的熱情。據巴克萊集團透露,為下一代iPhone提供組件的供應商包括芯片制造商安華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思佳訊。應美盛(INVN)公司也將加入蘋果供應鏈,以替代意法半導體公司(STMicroelectronics NV)和博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