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禾



去中國化的韓國大片
在韓國海軍軍官學校宿舍墻上懸掛著這樣一句標語:“今臣戰船,尚存十二”。如今這八個字隨著電影《鳴梁》的播映,在韓國已是家喻戶曉。寫下這八個字的是朝鮮歷史上最有名的抗倭名將李舜臣,背景是16世紀末期對朝鮮影響深遠的一場海戰——鳴梁海戰,這也是歷史上朝鮮與日本對戰中鮮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今臣戰船,尚存十二”,盡管日軍還有330余艘船,我方僅剩12艘戰船,但尚且可以一戰。1592年,日本對朝鮮發動侵略戰爭,遭到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的海軍阻擾而沒能奪取制海權,導致戰爭失敗。隨后,日本勾結朝鮮奸臣向朝鮮王進獻讒言,李舜臣一度被革職入獄。1597年,日本再度發動戰爭,從李舜臣手中接管朝鮮海軍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戰中不敵豐臣秀吉政權治下的日本海軍,朝鮮水師全軍覆沒,元均、李億祺等將領皆陣亡,日軍占領包括釜山在內的朝鮮多個島嶼,控制了朝鮮海域。朝鮮王朝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此時的朝鮮水師只剩下12艘板屋船。向來以不打無準備之戰著稱的李舜臣,將戰場鎖定在珍島與大陸之間狹窄的鳴梁海峽,那里水流湍急,每隔3小時海峽內的海流方向會發生逆轉。
10月26日,李舜臣派出一艘戰船將敵軍誘入鳴梁海峽,由于日軍戰船是尖底的,平穩性能差,而朝鮮戰船是平底船,平穩性能好,因此借助地形的掩護能有效躲避日軍的炮火,且炮火攻打日本戰船的命中率高。再加上李舜臣早在海峽內掛起了鋼索,使得日本戰船的行動處處受阻。當海峽內的洋流發生逆轉后,日本戰船更是碰撞成一團,混亂不堪。李舜臣趁機對日軍發動猛烈攻擊。這場戰役,日軍31艘戰船被擊沉,92艘船只遭嚴重損毀,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方面僅有34人喪生。鳴梁海戰的勝利有效切斷了豐臣政權從黃海對稷山之戰的供給路線,日本海軍被迫撤退。
鳴梁海戰不僅是朝鮮海戰的奇跡,也是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跡。在韓國創造了電影史上N個紀錄的影片《鳴梁》正是基于以上這段歷史改編而成。但是我們看到的更多只是韓國方面的記錄和表述,而真實的歷史并非如此簡單。
在《帝國最后的榮耀》、《抗日援朝1592》、《萬歷朝鮮戰爭》、《龍戰三千里》、《明朝大歷史》以及《明朝那些事兒》等有關明朝歷史的著作中,發生在明萬歷年間的這場萬歷朝鮮之役(1592—1598,朝鮮王朝稱之為壬辰倭亂),明軍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鳴梁》有意識地去中國化了。
萬歷朝鮮之役爆發的第一年即1592年,明朝在朝鮮王朝的求助下出兵。朝鮮官方記載這年10月首波渡江入援的“天兵共計48005人”;朝鮮李朝《宣祖實錄》記載,總兵力號稱10萬人,不過實際派發是7萬人。1593年1月5日,明軍進抵平壤城下,主導了此次平壤之戰。據《朝鮮史》記載,此戰共殲滅日軍一萬余人,燒殺溺斃無數,逃散者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而明軍陣亡796人,傷1492人。隨后,明軍繼續在朝鮮抗日,但因明軍與朝鮮官員發生齟齬、明軍內部出現矛盾,明軍的進攻受阻。這一階段,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海軍對日本海軍造成很大掣肘,牽制住了日軍的進一步進攻。1593年6月,日本豐臣秀吉政權愿與明政權議和。1595年1月,明廷正式派出使者冊封豐臣秀吉。
1597年2月,豐臣秀吉準備充分再度發動對朝戰爭。日本出動陸軍14萬人、水軍2.2萬人,水陸并進入侵朝鮮。明政權再度援朝征日,第一批開赴朝鮮的明軍約3萬余人,第二波援軍有4萬人。明軍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稷山之戰、蔚山之戰等戰役。在鳴梁海戰之后,日軍繼續發動了三路之戰、第二次蔚山之戰、泗川之戰,明軍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1598年,明政權調動了陸水軍共14萬兵力,再度增援朝鮮。1958年12月爆發的露梁海戰,是萬歷朝鮮之役最后一場戰役,明朝與朝鮮王朝組成的聯軍在朝鮮東南外海露梁海域與日軍決戰。就在這場戰役中,明朝名將鄧子龍戰死,朝鮮名將李舜臣身中流彈而亡。
電影《鳴梁》講述的只是萬歷朝鮮之役中的一場戰役,雖然這場海戰的主戰方是李舜臣領導的朝鮮水師,但鳴梁海戰的大背景與明朝密不可分,完全撇開明朝只講述朝鮮官兵的英勇,確實會令人引起不恰當的聯想。韓國民眾對歷史上朝鮮成為中國的附屬國一直心存芥蒂,在韓國的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意去中國化,或者對宗主國進行不同程度的污化。
電影走紅背后的韓國
8月7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文化繁榮委員長金東虎、政務首席秘書官趙允旋、演員安圣基等人的陪同下,走進影院觀看了當下韓國最熱的電影《鳴梁》。此外,韓國各黨派領導人紛紛觀看了影片,并都在正式場合的發言中引用了李舜臣的臺詞:“忠,一定是要向著百姓的”。“李舜臣”和“鳴梁”成為今年夏天韓國社會的兩個關鍵詞。
自7月30日開始上映以來,《鳴梁》很快就打破了美國3D大片《阿凡達》保持的韓國票房紀錄、觀影人數紀錄等。截至8月26日,2D影片《鳴梁》累計票房達到1269億8377萬韓元(約合7.53億人民幣,《阿凡達》累計票房約合7.4億元人民幣,但它作為3D大片票價要高于2D影片),至8月31日累計觀影人數達到1692萬8863人,這也意味著每三個韓國人中就有一人觀看了該影片。
《鳴梁》為何在韓國上下受到如此熱捧?這其中有不少值得咀嚼的地方。如今韓國與日本在許多歷史問題上都存在分歧和爭議,包括慰安婦問題、教科書問題、獨島歸屬、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政要對二戰不負責任言論等問題。韓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一浪高過一浪,日本被認為是繼朝鮮之后的韓國第二大軍事威脅,今年7月,原定在韓國舉辦的日本《海賊王》漫展被叫停,韓國民眾聚集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舉行抗議。而日本朝野的“憎韓”情緒也在蔓延,日本出版界近兩年出版了大量“憎韓厭華”的書籍,間接推動了這種情緒的蔓延。2015年是日韓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但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的和解之路依然遙遙無期。
而韓國國內因經濟復蘇緩慢,歲月號沉船事故引致國民對政府領導力的信賴程度降低,使得樸槿惠政府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總統以及政府官員看到了《鳴梁》的精神價值,也有意配合影片做起營銷,因此韓國上下對《鳴梁》都抱以極大關注。《鳴梁》所飽含的愛國主義情懷、大無畏的英雄精神,以及李舜臣所體現出來的個人魅力,給深陷困擾又具有憂患意識的韓國民眾帶來了慰藉。民眾渴望出現如李舜臣這樣仁智勇兼備的政治人物,帶領韓國走出困境,迎來經濟上的騰飛。在《鳴梁》導演金韓民看來,“可能很多觀眾都親自在電影院感受到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非常需要的李舜臣將軍精神”,才有了《鳴梁》的成功。
《鳴梁》大熱帶來許多延伸效應。在韓國民間備受推崇的李舜臣,成為新的“超級英雄”,《李舜臣的帝國》、《但是有李舜臣》、《亂中日記》、《真心盡力》、《不滅的李舜臣》等以李舜臣為主題的歷史書籍和小說相繼出版。韓國經濟學家也從這股熱潮中提出了“鳴梁經濟學”這一概念,以期借鑒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中的以少勝多戰略思想,指導韓國經濟走出困境。而李舜臣曾經生活戰斗過的地方,如今都成為韓國游客的旅游熱門目的地,比如鳴梁海峽附近的右水營景點游客增加了10倍,根據當時的戰船仿造的“龜船”在鳴梁海峽上重新開放游覽,慶尚南道統營的兵船展覽館每天吸引來2000多名游客。
《鳴梁》的成功也給中國電影帶來很多思考。這部電影包括制作和營銷在內的總投資不過190億韓元(約合1億元人民幣),而且里面的海戰部分長達61分鐘,卻做到了口碑和票房的諸多新紀錄,放在國內基本上是難以實現的,但金韓民的電影團隊做到了。這部影片具備了一部經典影片所應有的元素:故事結構嚴謹,主題鮮明而深刻;服裝道具經過嚴格考據,尤其是戰船設計之嚴謹令歷史學家都驚嘆不已;崔岷植、柳承龍等實力派演員的表演都很貼近歷史,入木三分。反觀國內,許多爛片都打著超豪華制作水準,最后呈現出來的不過是靠扎堆的明星演員拙劣的表演來吸引粉絲掏錢而已。尤其是像這種主旋律電影,如何拍得既吸引觀眾又不入俗套,中國電影人確實有許多地方需要向韓國電影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