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積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當今社會形成廣泛共識。這一背景下,每個教師心中要有一個價值觀作準繩,這個準繩就是“為什么而教”的判斷,是師貴有道的價值觀。
師者究竟何為?韓愈《師說》有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準確明白地說出了教師的職責內涵。筆者理解,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傳道;為了更好地傳道,必須通過“業”來載“道”,所以第二要務是授業;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出現疑惑,所以教師的第三要務是解惑。由此可知,為師者,貴有道。而現狀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貴有道,那么師者應該擁有什么道?
一是做人之道。貴在誠意正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心正而身修,修得忠、恕、公、正、誠、信之身方可為師,方可有感召力、感染力、影響力和教育力,方能行不言之教,行為世范,為人師表。
二是學問之道。貴在格物致知、會學會問。格物才能致知,會學會問方能成就大學問。會學要求專心、靜心和恒心求學,學通古今東西;會問要求問天問地問凡人,問得大道理大智慧,問成淵博高深之真學問。
三是識人之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潛能,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可造之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內在的需要。可是每個孩子又如此各不相同,有人有最強大腦,有人有最美聲音,有人有最棒體能,有人有最巧雙手……為師者貴在識別孩子不同的潛能,讓潛能得到激活激發,成為孩子立身處世之本。
四是誘人之道。教育是一項人影響人的靈魂工程,師生通過心靈與心靈互相交流,為師者貴在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循序漸進,親其師而信其道,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志同道合,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成長的起點,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困惑,為孩子指引一條僅屬于孩子自己的可能的幸福人生之路。
做人之道、學問之道乃師之內在道行,識人之道、誘人之道乃師之外顯道術。師者之道需要內外兼修,師道乃內圣外王之道。師者之道即為天道、地道、圣賢之道、人之生存生活之道,是一種至道也。
師貴有道,更貴傳道。如何傳道?要學孔夫子行師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人以文,約人以禮,欲罷不能;要學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至樂;要傳承與弘揚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像張載一樣引導孩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文化是國家根本,是民族血脈。值此隆重慶祝2014年教師節之際,傳承并弘揚尊師重道優秀傳統文化,重啟文化自覺、重建文化自信,對激發與實現千千萬萬青少年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