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王美蓉
摘 要:以中國國家經濟政策的階段性變化為基礎,結合普賴斯文獻增長規律理論,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對企業工會的研究劃分為萌芽期(1979—1992年)、發展一期(1993—2000年)、發展二期(2001年至今)三個階段。利用核心文獻篇名、摘要、關鍵詞等對文獻進行編碼,并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方向三方面對文獻進行統計,概括分析不同階段的研究重點以及發展趨勢,為企業工會的后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企業工會研究;文獻統計;文獻增長規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011-03
引言
出國家社會制度的演變歷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減少政府直接配置、推動市場自由配置的全新背景下,企業工會今后在中國的大舞臺上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對企業工會研究的梳理可以很好地總結前人的研究經驗,為企業工會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近年來對企業工會的研究局限于對個案的分析探討,集中于對工會作用職能的規范性研究,大部分都為定性研究,鮮有定量研究,通過檢索可知只有兩篇。可見,對企業工會的研究不少,但定量研究不足,也不夠完善。本文采用實證研究,利用文獻計量方法和統計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改革開放以來(1979—2012年)研究企業工會的期刊文獻進行分析整理,分階段論述不同發展階段學者研究方法、對象、方向的重點以及變化趨勢。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以“企業工會”為主題和關鍵詞,發表時間限定為1979—2012年,檢索得到2 372篇期刊,去除政策解讀、工運信息等文獻,共得2 359篇文獻。其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再以核心期刊為文獻來源,精確檢索并篩除無統計價值的文獻后,共得核心論文272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文獻的發展階段作出判斷,選擇1979—2012年共2 359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
其次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利用文獻的篇名、摘要以及關鍵詞對研究方法、對象、方向等進行分析,分析每一發展階段以企業工會為研究對象的文獻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核心內容,并且以發表時間的變化為線索,概括每個時間段的研究重點,為保證分析的合理性和權威性,以272篇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
二、計量分析
根據普賴斯理論,將年份作為因變量,篇數作為自變量,運用SPSS19.0軟件,對2 359篇文獻做曲線回歸估計,結果如圖所示,說明對企業工會研究的論文符合logistic曲線分布。并且P值小于0.001,表明統計結果顯著,R方值為0.760,模型擬合程度較好,適用于普賴斯理論。
結合文獻的曲線分布結果可以將研究企業工會的文獻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萌芽期(1979—1992年);發展一期(1993—2000年);發展二期(2001年至今)。
三、文獻分析
(一)編碼與統計
本文以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方向為類對286篇核心期刊分別進行編碼,建立數據庫以供統計分析。其中研究方法分為文獻綜述、對比研究、案例研究、實證研究共四類;研究對象分為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三資企業共六類;研究方向分為現狀分析、理論研究、解決方法共三類。利用核心論文的篇名、摘要和關鍵詞,根據文獻的側重點和中心內容對其進行編碼。如果出現綜合研究類的文獻,采用重復統計的編碼方式;出現難以分辨的文獻直接剔除,不予編碼統計。
(二)統計結果
1.研究方法
(1)萌芽期(1979—1992年)
在企業工會研究的萌芽期,研究方法比較少,局限于案例研究、實證研究以及規范研究三類,但以規范研究為主。比如呂建章、趙秀民(1992)提出企業工會的信息工作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包括狀態封閉、行為具有短期性、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一系列規范性的研究文獻為早期企業工會提出了較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
(2)發展一期(1993—2000年)
與前一期相比,研究方法更為豐富,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文獻綜述的形式。但文獻綜述僅有一篇,這一階段雖然仍以規范性研究文獻為主,但案例研究比重顯著增多,說明這一時期的學者開始從個體入手,逐步以微觀的角度關注企業工會發展中產生的問題。
(3)發展二期(2001年至今)
經過前二十余年的研究,對企業工會的研究漸趨成熟,研究方式也更為全面,出現了對比研究的新方式,同時采用綜合研究方式的文獻也不斷顯現。石曉天(2012)以案例研究和對比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探討了實現工資集體協商的條件與路徑;從統計結果上來看,規范性研究仍占主要地位,文獻綜述、對比以及實證類研究比重較小,案例研究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從前一期24%降至17.8%。
2.研究對象
(1)萌芽期(1979—1992年)
統計結果顯示,企業工會研究的萌芽期,學者主要針對外資企業(50%)、私營企業(33.3%)、三資企業(16.7%)進行了研究。80年代初,中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逐步興起,私營企業蓬勃發展,企業工會的發展產生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繼而引發了相關研究。
(2)發展一期(1993—2000年)
1993—2000年處于中國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的階段,因此,該時間段企業工會的研究對象種類繁多,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以國有企業工會、外資企業工會研究為主流的背景下,對其他企業工會的研究百花齊放,特征鮮明,并且研究對象較為均衡,偏重性不大。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市場化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各類企業工會在市場改革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繁多,企業工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比較嚴峻的考驗。endprint
(3)發展二期(2001年至今)
進入到21世紀后,對不同企業工會的文獻研究數量明顯減少,主要是對私營企業工會、外資企業工會、國有企業工會的研究,其中私營企業工會比重最大占總研究對象的35%,其次是外資企業工會占30%。近年來,各企業工會不斷相互借鑒、學習國外企業工會的發展經驗,漸趨成熟,沒有顯著矛盾。
3.研究方向
(1)萌芽期(1979—1992年)
現狀描述、理論分析類文獻在此階段比例相同,屬于解決辦法類的文獻比重略低。理論研究方面,學者探討了企業工會的社團法人地位、工會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的作用、外資企業工會活動方式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為以后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2)發展一期(1993—2000年)
學界在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抓住改革現狀,進行了大量現狀描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企業工會作用或職能的分析、對企業工會的建設和發展現狀的描述。 包括該時期的解決方法類文獻,也是在現狀描述的基礎上提出相關改善性意見。因此,發展一期的文獻研究實際上都是以現狀分析為前提進行的進一步理論或建設性研究。
(3)發展二期(2001年至今)
從164篇文獻總體來看,有61%的文獻屬于理論研究,21.1%的文獻屬于解決方法類研究,17.9%屬于現狀描述研究。雖然理論研究中仍有比較多的以描述性研究為基礎的工會職能分析、工會建設思考,但出現了更多的理論研究內容,包括企業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工會組織公信力、工會創新、激發工會活力等更為新穎的理論內容,與時俱進,具有現實意義。
總結
根據普賴斯文獻增長理論,通過計量分析對文獻進行發展階段的確定,最終將發展階段確定為萌芽期、發展一期、發展二期三大階段。通過計量分析可見,中國對企業工會的研究仍在發展階段,還很不成熟,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
在發展階段的劃分基礎上,分別從文獻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方向入手對272篇核心論文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方法方面,研究方法不斷發展完善,最終形成文綜、對比、案例、實證、綜合研究并舉,形式多樣的研究方式,但實證研究的文獻有所欠缺。研究對象方面,學者的研究對象隨企業的發展變更而不斷改變,抓住了時代發展的趨勢,較為全面地記錄了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企業工會的發展歷程。研究方向方面,各時期研究各有側重,萌芽期現狀描述與理論分析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發展一期現狀描述處于主導地位,并且該時期理論分析以及解決方法的提出皆以現狀分析為基礎;發展二期,理論分析占較大比重,同時理論分析觀點豐富,內容與時共進具有現實意義。
總的來看,對企業工會的研究在中國企業工會建設成長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1979年至今,企業工會研究從局限的方法、小范圍的研究對象、簡單的研究方向不斷發展壯大,到現在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研究體系,并開始從宏觀層面進行體制的分析、問題的解剖,為企業工會提供了大量意見建議,在中國企業工會發展完善的過程中發揮了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正喜,李敏.不同勞資關系模式下工資集體協商類型選擇:基于廣東的個案分析[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10):84-89.
[2] 石曉天.工資集體協商的條件與實現路徑——從南海本田等個案比較的角度[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2):38-43.
[3] 張冬梅.企業工會改革的法律探討——以FLA對富士康的調查為背景[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5):33-37.
[4] 楊國平.強化工會職能,推進和諧共建[J].山東社會科學,2012,(S2):260-261.
[5] 周虹瓊.關于企業工會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2):44-46.
[6] 趙星權.關于搞好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4):49-51.
[7] 韓祥勇.中國企業工會研究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基于CNKI期刊數據的計量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15):29-31.
[8] 吳建平,吳謙琦,鄧雅丹,梁芷韻.近些年來中國工會研究的趨勢與問題——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1992—2011年)的內
容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3,(3):1-5.
[9] 劉英為,耿幫才.中國當代勞資關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9):16-20.
[10] 楊丹,李楠.《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1997—2011年載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4).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