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哈不都拉 祖力菲婭
摘 要:針對新疆石油公路運輸現狀,分析新疆石油公路運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從優化石油運輸企業運營管理、加強石油運輸的監管力度、完善車輛及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運輸管理應急預案四方面提出可能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石油;公路運輸;安全管理;新疆
中圖分類號:F2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055-02
新疆石油運輸渠道主要有三種,即鐵路運輸、管道運輸和油罐公路運輸。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各種運輸渠道的利用中,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的比例約占運輸渠道總量的40%,公路油罐運輸約占60%,以上可以看出新疆石油運輸的主要運輸渠道是公路油罐運輸。因此,文章主要對新疆石油的公路運輸方面加以闡述。
一、新疆石油公路運輸現狀
受新疆自然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新疆的四種運輸渠道(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總運量中,公路承擔了96%左右的客運量和82%的貨運量。2012年新疆公路運輸線路長度為152 843公里,相比2000年的80 875公里增加了88.99%。2012年新疆貨物運輸總量為 72 596.7萬噸,其中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為54 448萬噸,占貨物運輸總量的79%。由此可見,公路運輸是新疆綜合運輸中所占比重較大的一種運輸渠道。同時公路運輸也是新疆石油的主要運輸渠道,關于新疆“石油公路”的建設如下所述。
20世紀90年代,新疆交通部門就提出看了“石油大干我大干,石油發展我發展”的戰略方針,并且圍繞著塔里木盆地修建了國道314線、315線、218線,同時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長的流動性沙漠公路(輪南—民豐公路)和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可知,環塔里木盆地的“第一環”等級公路為塔里木油田的勘探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后,新疆交通部門圍繞著準葛爾盆地建立了“第二環”等級公路,該公路主要以吐烏大(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和烏奎(烏魯木齊—奎屯)兩條高級公路為主要干線,以國道312線、217線、216線為支撐,以克榆(克拉瑪依—榆樹溝)公路為專用線的環形高等級公路網。之后,新疆又建設了橫穿吐哈油田的國道312線,此條線路為“一橫”。該公路的建設不僅是吐哈油田的生命線,也是連接新疆和內地省份城市的生命線,對吐哈油田乃至整個新疆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國家和新疆建設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連霍國道主干線新疆星星峽—吐魯番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也實現全線通車,這標志著從新疆東大門哈密到烏魯木齊全線建成高等級公路,此公路的建成將會使國道312線吐哈段的公路通行能力進一步提高,為石油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目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奮斗,新疆已建成了長近6 000公里的“兩環一橫”(塔里木、克拉瑪依、吐哈三大油田)等級公路網,為新疆石油工業的崛起和騰飛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二、新疆石油公路運輸特點
1.機動靈活,運輸速度較快。汽車運輸具有靈活機動和運輸方面的特點,既可以成為其他運輸渠道的接運手段,也可自成體系,途中不需中轉,運送速度較快。
2.能夠實現“門到門”服務。由于汽車運輸途中不需要中轉,可以時間直接運輸到終點,大大節省了其他運輸渠道由于轉運而形成的耗損。
3.公路建設投資較少,建設周期較短。修建公路的技術比較成熟,原材料容易解決,投資低于鐵路,雖然高速公路造價高,但是建成后的成本可以得到較快的補償,同時公路建設的周期相比鐵路業較短,因此其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4.對外部條件適應較強。公路運輸可以適應各種比較艱苦條件的運輸,對較偏僻的山區或者邊遠地區都可以通過公路運輸發展當地經濟。
三、新疆石油公路運輸中存在的問題
1.石油運輸能力較小。普通載重運輸汽車每次運輸為8噸左右,牽引車、拖掛車等載重量較大的汽車,每次運輸載重也只有幾十噸,相對于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而言,效率極低。
2.運輸耗損大。由于汽車運輸能力較小,車輛消耗能源較高,相比鐵路而言是其耗損的10.6倍,內河運輸的13.5倍,沿海運輸的11.2倍,是管道運輸的4.8~6.9倍,但是比民航成本低,只有民航耗損的8%~87%。
3.運輸成本較高。運輸能耗的提高和長距離損耗的增加,使公路的運輸成本較高,分別是鐵路運輸的11.1倍,沿海運輸的27.7倍,管道運輸的13.7倍,但比民航較低,只有民航6.1%~9.6%。
4.公路運輸的危險性較大。石油物資具有易燃、易爆、腐蝕性的特性,在疆內或疆外公路運輸,使運輸管理的難度加大,一旦爆炸或者泄漏危害性巨大,會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石油物資的運輸安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四、針對公路運輸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1.優化石油運輸企業運營管理。從對新疆石油公路運輸長遠發展角度來說,新疆石油運輸企業發展應從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淘汰規模較小、安全狀況差、設備陳舊的運輸企業,建立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集約化石油運輸契約,構筑全國石油油品物資公路運輸網絡,實現精細化管理,使得新疆石油運輸企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徹底改變小、散、亂石油運輸現狀。由國家統一宏觀調控新疆石油運輸企業,首先是優化運輸路線,減少私營石油運輸企業的車輛掛靠,使新疆區域石油油品物資運輸趨于平衡狀態;其次是開拓多運輸路徑,縮短石油油品物資的存儲、運輸的時間;第三是降低石油公路運輸營運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及運輸安全。
2.加強石油運輸的監管力度。要確保石油運輸的安全,應該從宏觀管理角度給其提供強有力的可靠的組織保障。因此,一方面應該建議各地區各部分做好以交通主管部門為主體,由公安、消防、道路運輸和石油企業等有關部門參加的道路石油運輸安全管理指揮中心。該中心統一管理和協調本地區的石油運輸安全管理工作。這個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展有關石油運輸安全宣傳與教育方面的工作,并負責審批石油運輸企業經營資質和監督和管理石油運輸市場,同時也對運輸企業和有關部門的日常管理運輸安全進行監督和檢查等。此項組織的成立就是為了防止過多的管理部門一旦有問題,會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保證“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另一方面要依靠當地政府,同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堅決依法取締和打擊非法營運車輛,特別要摸清非法經營的企業及擾亂市場區域概況,制定嚴密的石油企業運輸方案,提高打擊不正規力度,規范正常的營運秩序。同時對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石油運輸模式應當給予合理指導,合法規范管理。
3.完善車輛、人員管理制度。對于車輛的管理,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汽車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車輛技術管理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要做好車輛的定期檢查、強制維護、更新與報廢。車輛安全技術管理機構的人員,要負責落實車輛技術檔案管理,做好車輛的二級維護、車輛更新和報廢工作、司乘人員行車檔案登記工作。對于人員和生產安全規章制度的完善落實,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企業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結合自身實際、具體、切實可行,便于考核,而且要隨著人員、崗位的調整及時調整相關人員、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第二,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交底簽字手續,通過交底簽字這種形式,提高各級人員落實各自安全生產責任的意識。第三,要在日常管理和考核中貫徹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考核。
4.制定切實可行的運輸管理應急預案。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是安全綜合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預案的設置能最大程度上挽救生命,減少企業的財產損失。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編制應該遵循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它的內容主要包括: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報警及報告,應急組織機構的設立、組織機構成員的職責等內容。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后,需要立即成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實行領導分級制,有關單位及個人必需服從救援機構的調度。
參考文獻:
[1] 陳立華,李鳳,李艷梅.公路交通應急管理模式研究[J].公路與汽車,2012,(1):63-66.
[2] 王偉明,杜小武.新疆液化石油氣的運輸問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12,(6):17-22.
[3] 毛志剛.淺論中國石油運輸渠道及安全防范[J].經營管理者,2011,(10):204.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