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
摘 要:從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分析入手,闡述該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成績評定、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的改革。
關鍵詞: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302-02
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物業管理行業越來越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新興的朝陽產業。伴隨著物業管理服務的市場化,物業管理中涉及的法律主體十分廣泛,法律關系非常復雜,因此,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要求掌握的法律法規種類也非常多。除了要重點掌握物業管理條例、物權法,還要掌握與物業管理相關的合同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招標投標法;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投標暫行辦法等與物業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使學生掌握且能在實際中靈活運用,必須結合本科生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
一、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 是我校物業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熟悉物業管理中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明確物業管理中的法律關系、法律行為和法律責任;掌握業主自治管理的內涵,物業管理法律實務以及糾紛處理的方式和程序,幫助學生維護自己在涉及有關物業管理事務中的合法權益,以及提高學生就業后從事有關物業管理方面工作的業務水平。這是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必備的素質,但傳統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弊端,難以適應物業管理活動所涉及的社會經濟關系。(1)課堂教學采用封閉的理論教學的方式,學生對現實社會經濟環境,對實際房地產經濟活動缺乏感性認識,學生實習時目的性差,很難做到有的放矢地主動參與。(2)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主角,把學生僅僅當成一個受教育者。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其主要目的是完成考試的任務。學生把學習的目的放在追求高分上,而不是今后實際工作需求的,陷入了記筆記—抄筆記(甚至復印筆記)—考筆記—忘筆記的不良循環,學生不主動參與,這樣的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難以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適應性差。(3)教學手段落后,基本上是單一的“黑板+粉筆”,再加上教學內容主要以解釋法律條文的為主,教學內容缺乏生動性、實際性,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4)滿堂灌教學,重理論輕實踐,課堂上技能操作訓練很少,課后的社會實踐更是缺乏,學生只有理論知識,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弱,受不到法學思維和物業管理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難以培養自覺的法律意識,很難達到課程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以實際工作需要為前提,根據物業管理專業執業素質不斷變換的要求,穩步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出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能夠滿足時代發展需要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二、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拓展教學內容,增加現實問題處理的內容。本課程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物業管理專業相關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確定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線索構建任務引領型課程。課程結構以物業管理各主體的法律關系為主線,主要是以物業管理的各個主體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為核心組織內容,重點簡述物業服務公司、業主、業主自治組織在物業管理中形成的法律關系、法律行為各個環節中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由于權利義務處理不當而引發的糾紛與解決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上述思路針對現實物業管理工作中物業公司于業主常見的物業糾紛,采用討論的方式與學生共同進行法律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引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將已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討論交流研究活動,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對之進行論證說明,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的教學僅僅依靠教師對一般理論和法律規范的講授很難起到理想的效果,在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將干澀的物業管理法律知識和理論與經濟活動中活生生的事例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法律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學生往往沒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導致很多學生對課堂教學沒有積極性。運用案例教學法將法律知識和理論與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對案例的討論,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改善教學手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拓寬,而課時數量有限,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只筆、一本書、一塊黑板就能完成教學的狀態,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運用大屏幕投影儀、錄像帶、網絡視頻等現代教學手段。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在有限的課堂空間范圍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考試改革探索
由于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課程實踐性較強,同時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尤其在現實案例方面。以往在筆試測試中很難全面地測試學生對于法律法規的整體掌握情況,只能考核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很難考核出法律法規的現實運用情況;同時由于考試時間的限制,即使有案例分析的考題,也僅能就少數法規的一部分內容進行測試,而且試題多偏重理論性,不能較全面地考核學生對生活中的現實案例的綜合分析和解決能力。因而有必要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變單一的筆試測試為筆試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結合本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在每個法律制度完成理論知識講解后引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根據報告質量給予案例分析成績,這樣既可以考核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考核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綜合運用情況,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改變了學生突擊學習、死記硬背的狀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學生加強平時學習,并且學會知識的應用,全面系統地掌握房地產法律制度與政策的知識。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房地產法是如何在生活中產生作用的,通過書面作業的形式還能起到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因此,建議課程考試采用筆試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于理論性較強的法律制度知識采用筆試測試,仍采用閉卷考試方式,重在基本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對于應用性較強的現實案例采用實訓的方式,即讓學生結合課堂所討論的案例或者是學生自己感興趣案例,運用所學物業管理法規與政策知識和理論進行分析、論證,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考試成績的構成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由作業、出勤和課堂表現等綜合評定。(2)案例分析成績占總成績的30%,結合課堂所討論的案例或者是學生自己感興趣案例,運用所學房地產法知識和理論進行分析、論證,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根據報告質量和課堂參與情況給予案例分析成績。(3)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
參考文獻:
[1] 柳易林,黃蕾,繆悅.《物業管理法規》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9).
[2] 湯臘梅.房地產法規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9).
[3] 許子生,洪英子.《物業管理法規》教學的創新之我見[J].溫州大學學報,2013,(12).[責任編輯 陳 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