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當臺灣設計師登琨艷站在污臭發黑的蘇州河前,面對破舊不堪的老倉庫,他并沒有像普通人那樣以手掩鼻避之唯恐不及,恰恰相反,他靜靜地佇立,仿佛在和建筑作心與心的交流與對話。
對,那是他的一個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正等待著他用一雙妙手,讓這遲暮的美人,重現昔日的美艷。
自登琨艷始,老建筑的改造,在申城乃至整個中國,都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那些原本要被一拆了之、變為殘磚廢瓦的老廠房,拒絕了推土機的隆隆聲,以一種時尚的方式,探索著空間的可能。
這是,廢墟的涅槃。
走進淮海西路上的紅坊,這里已經成為創意產業和當代藝術的集散地。熟悉紅坊的人對它的歷史應該也不會陌生,現在上海城雕藝術中心的所在地,原來是上鋼十廠的冷軋車間,始建于1958年,擴建于1983年,但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之后十多年,廠房一直處于無人管理的閑置狀態,一度曾經改建成花鳥市場,周邊環境破壞嚴重,周邊居民對此也早有怨言。因此,市城雕委、市規劃局依據《上海市城市雕塑總體規劃》及《上海市文化設施發展規劃綱要》,決定將這里建成上海城雕藝術中心。2005年4月,工程破土動工,到該年11月,開幕大展——“雕塑百年”邀請展在中心開展,宣布當年的上鋼十廠,已一變為藝術家的樂園。
當時選擇這里作為上海唯一的一家城市雕塑展覽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面積夠大,開放的A、B展覽區共5000平方米,可以在這里舉辦大型的藝術展。改造后的城雕中心既現代,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建筑肌理和空間結構。室內廠房空間高大空曠,框架桁梁結構、紅磚外墻、水泥平屋頂,通達附屬建筑夾層的鋼樓梯等都沒有傷到上鋼十廠老建筑的筋骨。A區是多功能創意場地,錯層空間設計,把展廳空間巧妙地分成上、中、下三層,底層是展覽區,不僅可以舉辦各種雕塑展覽,也是時尚品牌舉辦各種派對和活動的熱門選址對象。OMEGA手表的110周年慶典、芝華士的Fashion秀,就是看中了城雕中心既張揚又含蓄的獨特個性、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才在這里舉辦活動。
“Dior小姐”藝術展在上海城雕藝術中心展出時,參觀的隊伍甚至在馬路上排起了長龍,這也不能阻擋觀眾的熱情。當然,超級奢侈品牌Dior是主角,但是在這樣一個展示的空間,新與舊如此強烈沖突的區域內,這種視覺和空間的獨特感受,似乎更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負責紅坊改造的,是近年來在業界聲譽鵲起的水石國際,紅坊只是他們眾多此類改造項目中的一個而已,位于上海寶山區濱江地帶的上海半島1919也出自水石國際之手,這里的前身是著名的上海第八棉紡織廠,始建于1919年,曾為中國第一紗廠——大中華紗廠。五號樓修繕之后作為辦公空間出租,在設計上保留了五號樓的大空間,沒有作更多的室內劃分,供承租者靈活應用。在一樓,因為原來室內空間的采光嚴重不足,所以他們將南側后部分的外墻適當清理后全部改為玻璃幕墻,通過燈具、沙發、垃圾桶、玻璃扶手等細節的設計和改造,使本來多少有些臟亂的工廠車間變得干凈、整潔,同時又不失力度。就像室內,碩大的“半島1919”字樣既時尚,又不忘提醒來到這里的人們,這座建筑所承載的歷史記憶。
在武漢,他們接手了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園。漢陽造79步槍,在抗戰中大名鼎鼎,就出自漢陽造文化創意園的前身——漢陽兵工廠(最初名湖北槍炮廠),由張之洞創辦,1895年下屬槍廠正式開工,所產步槍為改良后的德國1888年式五響毛瑟槍,很快就在中國打開了市場,成為中國士兵的主要兵器。而至21世紀,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這里的廠房已呈閑置狀態,水石國際的設計師對其立面參考了漢陽鐵廠1906年的歷史照片,同時加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包括新建,通過一個圓形展廳過渡并連接起兩個新建功能體塊,并通過與場地原有古樹結合,達到相互借景相互依存的效果。

在青山綠水的環抱中,創意園鬧中取靜,自成一脈。
上海民生碼頭的改造雖然并未最終實施,但可以說是水石國際最大膽的一個設計,那種磅礴的氣勢,撲面而來,絕對讓人印象深刻。這里原是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4萬噸/8萬噸筒倉,水石國際設想的是,這些廢棄的筒倉,能不能變成極具特色的五星級精品酒店和soho金融家公寓?旁邊的老倉庫,經過新建屋頂、新建玻璃表皮和新建樓板等方式,使它的面貌煥然一新,也使這里成為酒店+辦公+會展+配套為一體的上海金融港,很fashion,但是原來的工業遺產沒有成為沉重的負擔,也沒有被從記憶中磨平,它們如此自然地轉變了身份。
“我們覺得改成藝術展廳完全不必要拆除原建筑,完全可以保留原有框架,原來的空間完全符合要求,再拆再造代價也很大,也是一種浪費?!蓖瑵髮W建筑系副教授袁烽對《新民周刊》記者說。
在袁烽看來,一個城市之所以成為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就是因為它有歷史?!霸诔鞘械某砷L過程中,它的發展策略不應該都是拆除重建,還應該有相當部分的保護分級。比如一級保護、二級保護、三級保護,還有像衡山路這樣的街道,城市肌理很好,那可能就不是簡單地保護建筑,還應該保護它的城市肌理:建造尺度和城市脈絡,這都是可以讓一座城市保留文化印記的手段。我比較反對完全新建。新建筑當然要建,但新建、保護和改造,需要有一個適當的層次,讓城市更有深度感。其實有的建筑你覺得它不好,覺得太破爛,原因是它的性能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石庫門這樣的建筑,如果有很好的基礎設施的跟進,有很好的室內生活條件,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愿意住在里面。所以,改造,不是一個形式,改得更多的是建筑的性能,性能就是要好用,要有舒適度?!?/p>
上海新江灣城中福會幼兒園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一個幼兒園,經過袁烽改造這里變成了藝術展示的空間。原來的動線以及內在的空間品質,都還不太符合要求。于是,他們把這棟房子截成了三段,將中間一段拆除,通過新植入的通道將左右兩段連接起來,用一種非線性的動線,來創造一個有個性和品質的室內空間。在同樣的建筑面積下,讓一個建筑產生重生的可能。這樣的做法不是拆除了再造一個房子,大部分空間還是保留了,只是局部再造。endprint

之前袁烽在大連路的D-office辦公,當他看到軍工路的一個老廠房時,別人可能只看到殘垣斷壁,但是他卻在這里發現了一種可能性。他說,他們正在找一個可以直接和戶外有接觸的辦公室,而這里正可以提供這樣的空間。于是,他們通過改變一些建筑要素(比如圍墻和圍合結構),拆除和增建,原來三連跨的廠房,他們把中間跨拿掉,變成一個中央的廣場,通過種植草坪使其變成一個綠色的空間,旁邊兩跨,一跨變成展廳,另一跨用于辦公,這樣一個空間層次,既滿足了采光,又可以用于新型辦公。
空間再生,就是通過空間手段,利用原有建筑結構,重新定義原有空間內的建筑屬性,呈現出新的建筑特色。他們還特別注重墻、頂所形成的場所精神,原來看上去很破爛的廠房,如果和精致的設計形成強烈對比,就可以變成具有歷史感的空間。結合特點,通過一些性能的改變,來進行場所的再造。后院的樹木和水池也都保留了下來,將新舊的要素進行對話。
同濟百年校慶時的同濟大禮堂改造是袁烽另一個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改造設計。同濟大禮堂1992年建成,當時是遠東第一跨、56米跨度的建筑。袁烽在老的大禮堂的里面又造了一個新的房子,主要是為了保溫的考慮,而在地下室,他們設計了設備用房。
通過三個層次:保護、改建和新建,他們賦予了這座老建筑以新的生命。保護就是保護原有建筑的立面和結構,這些都很有歷史價值;改建就是在室內加了一個設備用房、門廳和側廊;新建則為后臺的演員增加了2000平方米的新建筑。袁烽說,我們改造,是保護歷史價值、改造功能,新建缺失功能。
同濟大禮堂他做了十年的設計,要去說服很多的人,包括政府的有關部門,都要去拜訪,要聽取很多方面的意見,其中的甘苦自知。
這些歷史建筑,如何通過保護、改造、新建,煥發老建筑的光彩,是袁烽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那不是簡單地做裝修?!痹檎f,“但改造和裝修也有一點相似,比如說你買一套公寓房,兩房或者三房,中國的房子其實都差不多,那你如何設計出個性?我們做設計時,就想保護原有的建筑給予你最初的那點感動,那種記憶,哪怕是一面墻、一棵樹,它會成為植入現在記憶的歷史片段。那不是通過貼大理石、貼金貼銀呈現的價值?!?/p>
他主張的改造,絕不是傷筋動骨的改造,對于新天地這樣的改造模式,他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新天地從結果來說,它是上海城市肌理的延續,從戰略戰術來講,它采取的是拆除復建的方式。就和修復一張畫一樣,它畫得和原來一樣,但這是重畫的。像意大利的修復,更講求一種真實性。保護一張古畫,它是古董,而重畫一張古畫,那是復制品,沒有價值。新天地總的來說還是好的吧,探索了一種保護城市肌理和城市開發的模式,但是具體的一些手段,比如到底什么新建,什么是保護,在學術上,還有一定的爭議?!?h3>住到老廠房里去!

工業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8年成立了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1986年,英國的鐵橋峽谷(Ironbridge Gorge)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第一個工業文明世界遺產,迄今全球已有22個國家的30多處工業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保護的前提下,工業遺產的功能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西方,工業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可循,比如主題博物館模式、公共休憩空間模式、與購物旅游相結合的綜合開發模式、工業博覽與商務旅游開發模式……對癥下藥,常常能起到很好的起死回生的奇效。德國的魯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個案。原本這里的工廠紛紛倒閉破產,但經過改造——亨利鋼鐵廠被改造成一個露天博物館,將蒂森鋼鐵公司改成大型景觀公園——結果使一個死氣沉沉的老工業區煥發了青春。
在上海,“八號橋”原為法租界時期留下來的老廠房。在上海市經委的支持下,由上海(國際)產業轉移咨詢服務中心和黃瀚泓先生共同斥資4000余萬元改造,在保留其原有建筑架構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建筑概念,建成面積達1萬余平方米的時尚創意中心。
上海是老工業基地。工業遺產的資源非常豐富,1989年頒布的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中,就包括了像楊樹浦電廠這樣的產業建筑,1993年頒布的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筑中,又加入了上海造幣廠等10余處。到1999年申報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筑時,最終入選了15處。2006年上海市經委計劃進一步改建上海的老廠房老倉庫,先期推動上海內環線內70個都市產業園區的轉型。莫干山路、泰康路等名噪一時的工業建筑如今成了創意園區的“樣板房”。將廠房改造成辦公室、設計室、酒吧、咖啡吧、畫廊、展覽廳、美術館,被設計師“妙手回春”了。
工廠倉庫不僅成為藝術家展示作品的新寵,而且也正在變身為藝術家或者設計師制造產品的原產地。工廠作為現代文明一個巨大的地標,在資本主義時代曾經制造了多少輝煌?如今雖然美人遲暮,卻也并不是說就不能“二度青春”,煥發出新的光彩。設計師接手工廠之后,略施粉黛,就使得工廠有了新的氣質,妙手回春的本領可見一斑。
廢棄倉庫特有的頹廢氣息也許能激發藝術家找到新的表現方式。1952年之后,紐約,約翰·凱奇的“偶發藝術”觀念不脛而走,在當時成了天大的時髦。1959年10月,無數人擠進了紐約第四大道(那可是個鬧市區)的一個廢棄倉庫里去看阿倫·卡普羅的作品《6個部分的18種偶發藝術》。到處都是紙板盒,它們一個挨著一個,不知在什么神秘力量的驅使下開始移動滑行。藍色的微光時隱時現,玻璃撒了一地,成百只鐵桶和加侖酒壺掛在繩子上來回晃蕩,畫家們在畫布上狂涂亂抹,一會又將一排樹用破布扎在一起,去驅散他眼前的人群。忽然,一個裸體的女子在探照燈的追蹤下四下奔跑,她的影子在墻上飄忽不定??臻g里彌漫著煙味,籠罩著你,還有噪音,傻笑的聲音、打嗝的聲音、電動鋸和割草機的嘯叫聲混合在一起,讓人激情澎湃。endprint
這種時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為中國內地的時尚界認識所知,直到登琨艷入主蘇州河畔才引起了一次觀念的變革,在此之后,老廠房改建方興未艾。

今年國慶即將舉辦的“2014帕瑪強尼上海爵士音樂周”,其所取址的濱江金融廣場,原來就是創建于1862年、中國最早的造船廠之一的上海船廠舊址,現正改造為陸家嘴最美的濱江風景帶,融觀光、休閑、餐飲、娛樂、商業于一體。在這里,各色植物把濱江襯托成一幅彩色的“背景畫”,近水處的垂吊植物與建筑形成美麗的天際線。站在濱江親水平臺上,遠眺對岸,映入眼簾的不再是外灘的萬國建筑群,是北外灘的“一滴水”——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以及悅榕莊酒店。昔日上海船廠一號船臺,也隨著一座貌似外白渡橋的鋼梁廊橋的出現,在南北方向上貫穿了整個濱江景觀帶,成為了絕佳的觀景場地。向西,您可眺望陸家嘴的繁華景色,往東,可直覽楊浦大橋,改造后的新濱江瑰麗非凡。
當夜幕降臨,爵士的吉他、鋼琴和薩克斯風,配合崔健、周云蓬、王韻壹、Dee Dee Bridgewater、Jerry Leonide等人的絕妙歌聲,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圖景?
建筑,當然可以這樣時尚!
不過,老廠房改建的創意園區的興盛也造成了許多問題。
香港著名設計師、香港設計中心副主席劉小康現在也在內地統籌發展一些創意產業園區,他對中國內地創意產業園區的過度開發頗有微詞,他對記者說:“現在國內的創意園區給人的感覺好像一個地產商在賣房子。把老廠房改造一下,表面上好聽,其實沒有什么新東西。創意產業在中國的推動和很多國家不同,在別的國家已經很成熟了,他們也不是簡單用園區的方式來發展的。在國內,好像科學園區似的,以為把設計師像科學家一樣捆在一起做一個園區就能成功。要知道,我們不是在做研究,我們也可以去別的地方,為什么一定要來這里呢?我們做很多東西是不同領域的,‘創意是一個很寬泛的限定概念?!?/p>
社區與城市的關系如何解決?其實是有很多問題在。劉小康覺得可以用很多方法來活化,不一定是創意園區。他覺得可以分幾個層面來分析:“一個園區,我們請了很多設計師來,可是我們只看到了設計師這一個層面的問題,卻沒有注意到需求層面的問題。對于那些消費者來說,他們對產業品牌要求些什么呢?在文化、娛樂方面他們需要什么呢?沒有什么人去研究。另一個是國家政策的問題。他們在推動創意產業的方式方法在哪里呢?沒有人去談,只是在說要把產品做出來,這是有一點問題的?!?/p>
與劉小康算是亦師亦友的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同意劉小康的看法,他覺得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領導說了算,在很多方面都是這樣,不太重視市民的感受,他對《新民周刊》記者說:“有一些設計競賽,我也有作為評委參與評選,可是我們選的設計當地領導不喜歡我也沒辦法。這樣一種評選,就變成純粹官方的渠道。”
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城鎮化發展的速度令人堪憂,靳埭強說:“確實太快了,環境污染很厲害,我們的建設造成了大面積的破壞。我們蓋了很多不漂亮的房子,拆了很多古建筑又再建造假古董,這方面的損失和教訓很大,需要我們好好地反思。”
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四小龍”遇到經濟瓶頸,而中國經濟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大,中國把握住了這樣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進入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大?!皠趧恿μ嵘粔?,國家發展創意產業是對的,但老想著做大,什么都要大,創意園區也要大,以為園區大了就夠了。怎么培養人才?怎么提升勞動力水平?怎么建設第二梯隊?都沒有全面計劃。過去十年的自主創新,確實問題多多?!晃逵媱澲螅醒腴_始重視文化建設,這是一個大的變化。經濟騰飛之后,生活物質條件、文化內容有沒有提升?文化強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光會賺錢可不夠。很多人說話很動聽,太多表面功夫,我強調還是要一步一步走,有全面計劃,不要盲目追求速度,這太容易讓國人陷入困境,要尊重創意,山寨太多、抄襲太多,侵犯版權變成常態,這怎么能行呢?”

莫干山路50號原址是一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紡織廠,隨著紡織業的蕭條,這里的廠房也早已納入拆遷的版圖。畫家薛松,被舊倉庫寬敞的空間、便宜的租金所吸引,以每天每平方米0.45元的價格租下了一間200多平方米的倉庫,將工作室搬到了這里。這個200多平方米的舊倉庫由此衍生出一個現代裝飾和前衛藝術的時尚地段。4萬多平方米、原本面臨著被拆除的老廠房,如今成了上海最具規模的現代藝術創作中心,也成了上海一個有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品交易市場。

位于建國中路重慶南路口的“8號橋”,原是上海汽車制動器廠15000平方米的舊工業廠房,自改造以來,“8號橋”已吸引了眾多創意類、藝術類及時尚類的企業、海內外的知名建筑設計、服裝設計、影視制作、畫廊、廣告、公關、媒體、頂級餐飲等公司入駐,其中包括“B+H”事務所,“SOM”建筑事務所以及吳思源的影視工作室等。園區一期(8號樓)工程建設于2003年12月完成,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上海(國際)產業轉移咨詢服務中心、上海市工業開發區招商服務中心是上海產業咨詢服務園(一期)的核心單位。園區二期“上海時尚創作中心”項目(包括1—7號樓)由香港時尚生活策劃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2004年3月開始建設,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其先進的建設模式使園區成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標志性項目。endprint
上海市中心地帶泰康路,是條有著80年歷史、420米長的老街,原為馬路集市,街道兩邊的房屋中西合璧,在原盧灣區政府和藝術家們的策劃下,它慢慢地成為藝術街。藝術街兩邊的店鋪經營各類古玩、繪畫、陶瓷、藤藝,還有各類藝術品和工藝品。而在中心地段的210弄,是這條藝術街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因為這里聚集了一些上海著名的藝術家工作室。
1999年,陳逸飛租下兩間,一間改建成陶瓷工作室,另一間改建成油畫工作室,后來又租下一間做成攝影工作室。在210弄里開辟出了陶瓷、油畫、攝影、雕塑等工作室和展示廳,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利用的是原來輕工業食品機械廠的一部分建筑。攝影家爾冬強的藝術中心位于210弄2號乙,展示的是攝影作品,同時還舉辦過油畫展、版畫展等。相隔十幾米,著名畫家黃永玉也占據了一間驛站畫室“老行尊館”,每年不定期過來創作、會友。街上也有外國人開的藝術工作室,那間叫“hands in elay”的陶瓷室,里間是外國陶塑家教授學生及創作作品的作坊,外間則出售陶瓷制品。香港的著名陶藝家鄭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樓開設“樂天陶藝館”。
徐匯區的虹漕南路9號原是一家面包廠。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將其改建成國內首家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國際化創意產業園區。 改造后的基地包括總計2700多平方米的藝術設計專用教室、500多平方米的工業造型設計專業車間、200多平方米的版畫車間和工作室、120多平方米的專業圖書閱覽室、150平方米的設計專業展廳。除了這些藝術設計專業設施外,這里還有一個城市形象設計及遺產保護研究所,一個學生設計創意產業創業孵化器,一個引進設計制造產業廠家入駐的產前研發中心。
除了國內的設計公司外,已有意大利設計中心、佛羅倫薩大學、都靈理工大學、法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英國倫敦藝術學院、荷蘭埃因霍溫藝術學院、韓國慶熙大學等國際創意設計、研究、教學機構入駐園區,德國西門子公司、TEAMS設計中心、宜家家居、愛立信公司、荷蘭登貝設計公司也準備進入園區。這些國際知名機構之所以如此積極進入虹漕南路9號創意產業園區。
天山路1781號,原來是上海離合器總廠的廠房。長寧區政府和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依托東華大學、上海市服裝研究所的人才資源,成立了以服裝產業為主題,以建設國際服裝產業界的信息互動、專業設計、品牌發布、產品研發、人才培訓等專業性功能的時尚產業園。
靜安區曾經成功地在昌平路打造了一個新型廣告動漫影視圖片產業基地,如今,又在昌平路不遠的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三角地帶再造一個創意娛樂休閑社區,與昌平路新型廣告動漫影視圖片產業基地遙相呼應。同樂坊位于靜安區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合圍而成的三角地帶,這里有上世紀20年代上海民族工業雛形時代的森泰機器銑牙廠、金屬絲網廠,也有上世紀40年代的毛紡廠、1960年代的模具廠以及之后建成的益民食品七廠、凹凸彩印廠等。2006年起,老廠房的內部徹底現代化,打造成為集國際性、文化性、互動性于一體的創意、休閑、文化、娛樂社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