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陳崗
國際服務業的蓬勃發展構成了國際服務市場,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是福建發展經濟,拓展國際服務市場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幾年來,福建省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快,但服務業經濟增長滯后,在發展服務貿易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本文通過對福建省服務貿易發展現狀的分析,結合波特競爭力模型對福建省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分析,可以為福建省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一、福建省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發展速度較快,但服務業經濟增長貢獻率低。近年來,福建省服務進出口貿易發展較快,但總體規模偏小。福建省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06年的36.94億美元竄升至2011年的115.9億美元,年均增幅達10%以上,處于順差地位,在全國省市中排名第9位。2012年福建服務貿易僅占全省貿易總量的7.51%,占全國服務貿易總額的3%左右,遠落后于北京、上海、廣東等服務貿易發達省市。福建省是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現如今全省形成了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保稅區、臺商投資區、旅游渡假區、沿海開放區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福建省服務業發展水平比較低。福建省服務業產出不斷擴大,從2000年的2678.88億元到2012年的13608.42億元。雖然近年來福建省服務業增加值逐年上升,但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一直保持低位甚至有所下降。服務業的滯后使得福建省服務貿易的發展缺乏雄厚的產業基礎。
2.服務貿易結構仍以傳統行業為主。近年來,福建省服務貿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它商業服務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領域。2012年,福建省旅游服務貿易總額為63.54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50.16%;運輸服務貿易總額為29.2億美元,占23.05%。兩大傳統服務貿易占比雖逐年下降,但仍具絕對優勢。金融和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收入仍占較低份額。
3.對外勞務合作發展迅速。福建省對外勞務合作從1980年向香港有關船務公司派遣普通船員開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發展水平擠進全國前五名,對外勞務合作業務也得到了質的飛躍。2013年福建省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勞務人員合同總額58675萬美元,較上年增長10.86%;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4277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97%;派出人數35734人,較上年同期增長6.70%。2013年福建省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合同工資總額為858438萬美元。
4.缺乏知名品牌。品牌是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福建省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福建省的名牌產品中多是服鞋企業,服務貿易企業沒有一家。名牌產品缺失,是福建省服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5.缺乏創新精神。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創新尤為重要。目前的福建在國際貿易領域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挑戰。面對競爭壓力必須喚起自身的憂患意識,進行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
二、“鉆石模型”視角下的福建省服務貿易競爭力
1.“鉆石模型”。20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間的競爭優勢》一文中提出著名的“鉆石模型”(Diamond mode1),國家 競爭優勢理論由此形成。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認為,一國或地區特定產業能否在國際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取決于四個關鍵因素: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及支撐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及競爭對手。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機遇因素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這六大要素互動形成了“鉆石”架構,將影響產業在某個地理環境下能否發展出持續創新、不斷進步的能力。
2.福建省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1)生產要素。服務貿易的生產必須依托一定的生產要素,如旅游服務需要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人文環境,金融、保險、銀行離不開雄厚的資本等等,生產要素是服務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①區位優勢明顯。②經濟基礎及硬件環境較好。③缺乏高素質科教人才。(2)國內需求條件。國內需求條件是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一個國家需求的特性,將會直接影響該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而對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優勢來說,需求條件則是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中國2012年GDP達568845億元,人均GDP38354元,全球排名86位,還是相對落后。但福建省2012年GDP 達19701.78億元,人均GDP52961.77元,全國排名第9位,居民的消費水平將持續上升,對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3)相關和支持性產業。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的第三個關鍵要素是國家可以提供比其國際競爭對手更為健全的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一國國內服務業發展水平始終是其對外貿易的基礎,沒有國內服務業的高度發展就沒有對外服務貿易的高度發展。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乃至國際貿易地位,必須突破國內服務業發展的瓶頸。一個地區的發展也是同樣如此。當前福建省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之上海等發達城市落后,加上本身的產業基礎不牢固,制造業不發達,使得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脫節,連鎖效應微弱,同時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聯動效應也不明顯。(4)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波特認為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理念包括企業的形成與組織管理方式、競爭激烈程度、創新與企業家才能等,是決定一國的企業如何創建、組織和管理的條件。國內市場的高度競爭會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和服務創新,有利于確立國際競爭優勢地位。福建地處我國區域競爭非常激烈的東部沿海地區,上海、浙江等省市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對福建省服務貿易的發展形成了擠占效應。另外福建服務產業缺乏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知名品牌的領軍企業,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品牌影響力不夠,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格局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總體上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下游,難以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5)機會要素。機會要素在塑造國家競爭優勢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把握有利于福建服務貿易發展的機遇是其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根本外因。各種高新技術的出現在給傳統服務貿易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福建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臺灣海峽西岸,是東亞地區與南亞、西亞、非洲的最短航線,海運交通便利。這些都為福建省吸引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條件。除此之外,具有對臺貿易優勢,促進了外商來閩投資。福建現在的臺資企業總數雖然不如廣東、浙江等省,但福建依然是全國四個吸引臺資企業最多的省之一。漳州是全國最大的臺資農業投資城市,廈門的高新臺資企業很多,而且福建還是臺灣同胞重要的祖籍地,這些都直接的促進著福建經濟的發展,未來臺灣很多企業都將在福建擴大投資。(6)政府作用。政府通過制定產業政策成為推動信息服務貿易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有利于培育競爭優勢的外部環境。在現代全球經濟中,政府不可能通過其政策扶持創建出競爭性產業,但政府可以創造一個公司能夠獲取競爭優勢的環境。同時,結合美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經驗可以得知,政府在服務貿易發展的初期對于保障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12年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服務外包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快我省服務外包發展,提升規模、層次和競爭力,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組織實施《服務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為“十二五”期間服務貿易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在規劃中明確要求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相關財政稅收政策,開發適合服務貿易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積極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機制等,這對加速福建服務貿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上述波特競爭力六要素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在發展服務貿易方面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所以在此背景下,福建省應更謹慎地思考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思路。在此,筆者也提出一些相應的措施。首先,福建省應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貿易行業。其次,大力發展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行業。再其次,應充分利用福建省的區位優勢和文化特色,大力發展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基金項目:本文是龍巖學院校立服務海西面上項目(百名青年教師攀登項目)“海西經濟區對外經濟開放度研究”階段性成果 ]
(作者單位: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