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
濰柴集團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裝備制造企業之一,名列中國機械工業500強第7位。陜汽作為其控股子公司,為濰柴集團在汽車版塊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成功合作,源于雙方企業在資源整合的同時,沒有忽視對企業文化的融合,從而避免了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引起的沖突,實現了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一、濰柴文化與陜汽文化融合的共性基礎
濰柴文化——責任、溝通、包容;陜汽文化——德贏天下:天人合一、知行不二、惟贏是執。
1.雙方企業文化具有共同的使命感。濰柴文化中的“責任”與使命感緊密相連,是企業和員工干好工作、成就事業的前提。這一文化強調企業既要承擔起對客戶、股東、員工的責任,更要承擔起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就是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永葆創業激情,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利潤,為員工創造幸福。陜汽“德贏天下”的企業文化也在強調使命感,“德”不僅是對陜汽整個文化體系的高度概括與凝練,也是其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出發點。德,對員工而言,就是要自覺自愿地做正確的事;對組織而言,就是要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將內外資源和潛力發揮到極致,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為用戶生產更好的產品,為股東創造更大利潤,為員工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使命感在雙方企業文化中的積淀、提煉與體現,使企業與員工能夠沖破一切束縛,努力承擔自己的責任,為盡快實現文化融合打下心理基礎。
2.雙方企業文化共同追求和諧。濰柴文化中的“溝通”與“包容”,其實質都是為了達成一致,取得和諧的發展局面。溝通,是企業上下形成統一意志、團結協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解決矛盾、化解分歧的良藥。溝通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企業與組織的生命線。它讓持不同意見者坦誠相見,盡棄前嫌,從而形成步調一致、高效協作的和諧局面;包容,就是要有大海一樣的文化容量,能夠容納百花齊放,它不僅體現了“溝通四海、容納八方”的吸納力,也體現了求同存異、尊重個性、拓展共性的胸懷。包容不是縱容,強調的是主動吸納,而非被動容忍,它是企業戰略的統一和協同,并以追求和諧發展為最終目標。陜汽“德”文化的內涵中,首要的就是倡導“天人合一、知行不二”,它的實質也是追求和諧。天人合一,就是誠信守諾,言行一致,順應規律,善用資源,順勢而為,實現人與社會、企業、環境的自然和諧;知行不二,強調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一,對正確的事情要有正確的認知,并能夠自覺自愿去踐行,始終保持認識與行動的統一與協調,營造出和諧的組織氛圍,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成為為同一目標努力的共同體,從而促進組織的和諧發展。雙方的企業文化都以追求和諧為標簽,這不僅是資產重組為各自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客觀要求,也是雙方盡快實現優勢互補與文化融合,并達成“共贏”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
3.雙方企業文化共同強調執行力。濰柴文化中,“責任”不僅指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同時還要求——干就負責、做就到位,它恪守四條原則和執行標準:第一,忠誠企業,恪盡職守,把事業成功作為歷史使命;第二,雷厲風行,令行禁止,把各項指令落到實處;第三,重視過程,關注結果,把每項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第四,服從全局,團結協作,把團隊精神貫穿于工作始終。陜汽“德”文化的內涵強調“惟贏是執”。它指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企業必須以“贏”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要實現“德贏天下”,則必須以不折不扣的執行——追求卓越來實現其內在價值。追求卓越的執行,并贏在執行,不僅對執行的標準做出了規定,同時對執行的結果做出了強調?;趯绦辛Φ纳疃瓤剂?,雙方企業文化在融合的過程中可以迅速形成合力,相互滲透,不斷突破發展,為實現企業目標提供統一的行動保障。
4.雙方企業文化共同呼喚創新。濰柴文化中的“溝通”,不僅能夠交流激發思想火花,還能夠啟迪創新靈感,讓不同的文化在交融中碰撞出新的文化。而“包容”,更是凸顯了濰柴以 “三不原則”為代表的創新觀:不關門——以開放的姿態利用好世界資源;不排斥——積極利用世界上一切最先進的技術開展自主品牌建設;不違反——遵守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由此,濰柴確立了創新的三條途徑:一是完全靠自身力量開發自主品牌;二是借助國際技術開發力量,跟蹤世界先進技術;三是深化戰略合作,合力打造中國動力名牌。陜汽文化中的“知行不二、惟贏是執”,強調要做就做到最好,追求卓越。其核心價值觀中的“以人為本、創優報國”,也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創造性、超越自我、不斷創新為己任。同時,陜汽企業精神中的“篤學”與“創新”,更是清晰地標示了創新在陜汽的重要性:專心好學,便會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強的學習能力,而通過學習可以提升組織的持續創新能力,不斷突破成長極限,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培育創新氛圍,提升創新能力,完善創新機制,落實創新成果,通過全面深入地推動技術與管理創新,使創新的全過程形成一個閉環,便可以把創新的文化理念滲透到組織的每一個細胞中,使企業保持不衰的前進動力。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企業持續經營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可能逐漸枯竭。正是具有了共同的創新文化理念,雙方企業在構建創新體系時才能夠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通過文化的迅速、有效融合引領企業的未來發展,以相同的振幅形成共振的效果。
二、濰柴文化與陜汽文化融合的有效方法
1.分層推進。采用“高層——中層——基層”分層推進的方式,首先在雙方企業高級管理層進行文化滲透,從高層管理團隊入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因為在企業文化形成的過程當中,領導人的榜樣作用非常明顯,影響也更為深遠。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一種現象——領導行為的影響會產生放大效果。比如,開會時普通員工一個月遲到五次,會被別人評價為遲到過幾次。而總經理一個月遲到五次,就會被評價為開會經常遲到。這就是所謂的領導行為影響的放大效應。因此,在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當中,領導的榜樣作用,包括高層與中層干部的榜樣作用,對企業文化都必將形成巨大的影響,領導層首先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雙方文化的有效融合,然后再向基層落實,就會容易得多。
2.建章立制。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責任制、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等形式表現出來,但它也是企業文化融合滲透的載體。由于企業員工普遍認同一種文化需要經過較長時間,而把文化“裝進”制度,則會加速這種認同過程。當科學的企業制度逐漸成為一種優秀的制度文化時,企業就獲得了長期的生命力。文化的融合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將雙方的共性認知和價值理念充分體現在規章制度當中,就會引導員工向著企業所希望的方向前進。雖然雙方企業在處理外部適應性和內部一體化問題時,已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彼此的行為規則,包括內部規章、獎懲措施和組織結構等,但重組行為使企業原有的使命被進一步加強,所以作為保障組織目標實現的行為規則也需要重新設計。
3.互動交流。首先,互動意味著——調整心態、加強溝通。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企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單憑個人的力量無法實現自己的利益,需要借助于企業這一利益共同體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投資者、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他們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而合作要求人們必須調整心態、加強溝通、消除分歧、增進理解,這非常重要。其次,互動意味著——根據實際進行科學詮釋。文化的力量在于認同,缺乏認同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化的魅力在于用員工的語言來教育員工、規范員工,要把枯燥的文化理論轉化為員工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切合企業實際的行為規范,否則,文化的作用就難以顯現。最后,互動意味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雙方企業要充分交流溝通,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吸納彼此的優秀文化理念,不斷豐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文化體系,通過加強跨文化的溝通,增進信息和情感的相互交流,將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傳遞給員工,使雙方產生組織認同。
濰柴與陜汽的資產重組,是一種志在打造百年企業的共贏之舉,因此,保持雙方核心價值觀的共性不變,有意識地培育雙方企業文化的共性追求至關重要??陀^地說,由于濰柴與陜汽的企業文化存在足夠多的共性訴求,因而在培育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時,在競爭與發展過程中就完全具備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激勵功能,具備了引導和規范員工行為的約束功能,具備了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標導向功能,以及促進全體員工為了企業目標的實現而眾志成城、團結奮斗的凝聚力功能。兩種優秀文化互相補充、互相滲透融合,以共性理念為基礎,求同存異,形成包含雙方文化要素的新價值體系,就為企業成功地開展多元經營打造了一個共同的團結核心,使原本疏離的兩個企業找到了“文化上的姻緣”,從而形成文化合力,促進雙方企業的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