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道
陜煤化黃陵礦業集團公司始建于1989年,是中國能源投資和基本建設體制改革四個試點單位之一。近幾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陜煤化集團的領導下,公司堅持以和諧文化為引領,不斷完善制度文化建設,進一步創新管理模式和發展方式,努力實現企業與人、企業與環境、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公司先后榮獲陜西省先進集體、陜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十佳企業、全國文明單位等稱號。主要做法如下:
一、堅持以人為本,用先進文化引領發展
黃陵礦業地處人文始祖黃帝陵所在地——黃陵縣,從創業起就得到黃帝文化浸潤,形成了傳承始祖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圍。新形勢下,公司以提升人、塑造人、發展人為目標,不斷賦予企業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彰顯了黃陵礦業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1.創新人本文化建設載體,保護職工身心健康。員工是企業的主體,這是黃陵礦業和諧文化的本質所在。公司始終把這種人本精神貫穿于企業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融匯到企業管理的每個環節。堅持傳承黃帝精神,系統推進職工“善、誠、孝、賢”為核心的“四德”教育,用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提升職工思想道德素質。扎實開展以“勤儉自強、艱苦創業”為重點的延安精神教育,不斷提升豐富企業文化思想內涵。針對職工工作壓力較大等現實情況,公司在建立職工思想動態收集、疏導機制的基礎上,投入100萬元建立心理咨詢服務平臺,聘請心理咨詢專家,利用信息網絡為職工提供心理分析、心理關懷和心理干預服務,及時消除職工心理負面情緒和不穩定因素,確保職工心理健康、心情愉悅、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安全生產之中。
2.營造“人人成才”環境,拓寬職工成長通道。注重干部職工的成長是黃陵礦業和諧文化建設的基礎。公司積極探索基層干部和管理人員公推公選機制,實行干部競聘制。兩年來,共有100多名干部通過競聘和公推公選脫穎而出。創新實踐“五星員工”晉級機制,讓職工從 “本質安全誠信星”和“質量標準規范星”逐步向“創新創效增值星”、“學習成長成才星”、“快樂和美文明星”晉級升檔,按照職工所獲星級給待遇、給名譽。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每年拿出300萬元重獎創新成果和人才,獎勵自學取得學歷的職工,激發了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學習創新的熱情。通過企業人才文化建設,讓每一名職工在崗位有干頭、有盼頭,滿足了各層次職工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2012年以來,一大批由職工主導的創新成果應運而生,7項成果獲省部級獎,125項成果獲國家專利,實現了職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3.以崗位價值精細管理為核心,推進職工自主管理。推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發展是黃陵礦業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公司以崗位自主管理為目標,創新實踐了崗位管理文化。借鑒海爾人單合一理念,在能源行業率先實施崗位價值精細管理,公司把崗位作為最小核算單元,讓崗位成為經營主體,把職工由生產者變為經營者,崗位就是利潤源,人人都是經營者,用價值規范崗位,考核崗位,激勵崗位,實現了崗位增值、企業增效、員工增收,保證安全的目的。這種文化價值導向充分調動了職工完善自我、改進提高的主動性,也使管理不再是單純的領導行為,而是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民主管理,實現了員工的自主管理,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以和諧文化為支撐,助推企業科學發展
安全是煤礦生產的紅線,也是企業和諧文化建設的重點。黃陵礦區是水、火、瓦斯、煤塵、頂板和油型氣“六害”俱全的災害嚴重礦區,安全生產壓力大。長期以來,我們始終強力推進以“樹安全至高無上理念、做安全幸福黃礦人”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安全生產“為了誰、依靠誰、誰負責”的教育討論活動,形成了安全為了自己、依靠自己、人人負責的共識。公司全面實施以“五精”(精細、精準、精確、精益、精美)為主要內容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圍繞安全“零”傷害目標,加強職工安全意識教育,創新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地引入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方法,實施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相結合,突破了一批制約安全生產和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公司2014年最新的科技成果“國產綜采設備無人化采煤技術”在我國煤炭開采技術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技術進步和勞動素質的提高從源頭遏制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了職工的生命安全。多年來,黃陵礦業安全生產走在了全系統前列。
和諧文化建設本質上就是要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面對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這一難題,黃陵礦業公司堅持以和諧文化為引領,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重點,實施循環經濟戰略。按照省國資委、發改委、延安市和陜煤化集團的要求,主導建設了黃陵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園區,形成了煤炭生產 、煤化工、電力、建材等六大產業板塊和上下游互為原料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噸煤價值從原來單一挖煤、賣煤時的400元提升到現在的800元,2017年將提升到1000-1500元,公司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左右,利稅將達到50億元以上。與“十二五”初相比,相當于再造四個黃陵礦業,公司全面實現高碳產業低碳運行,實現了企業自身的和諧發展。
和諧文化建設關鍵是要實現企業發展與大自然的和諧。公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我們經常用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方式把企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要求,內化為職工的思想品格,外化為制度標準,固化為職工的行為習慣,形成了建設“綠色礦山、富美礦區”的共同愿景。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實施資源的循環利用、綜合利用,建成了陜西省煤炭行業首個全價值產業鏈循環經濟園區。實施綠色開采,實現了煤礦產煤不見煤、采煤不燒煤,有效保護了環境。公司一、二號煤礦均被國家能源局評為“中國最美礦山”,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公司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教育觀摩基地。
和諧文化建設的落腳點是要實現人的幸福安康。讓職工安居樂業,實現員工與企業共成長始終是我們的不懈追求,公司構建簡單誠實的人際關系,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激發了職工潛能,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徹底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快保障房建設,解決職工住房問題,綠化、美化礦區環境,建設投用了文體活動中心等公用設施,開展大病醫療救助,實施扶貧幫困。將企業發展成果惠及員工,不斷提高職工的幸福感,增強了企業凝聚力,使黃陵礦業成為了職工干事創業的樂園、成長成才的校園、幸福生活的家園。
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統籌城鄉發展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一種責任擔當,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延伸。兩年多來,盡管煤炭市場低迷,黃陵礦業依然完成產值200億,實現利潤53億。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公司更加注重履行社會責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積極支持延安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力求內外和諧統一發展。
加大投入,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條件。黃陵地處黃土高原,少雨缺水,村鎮交通不便。近年來,公司投資近3億元改造當地交通環境,為地方建設水庫等水利設施,解決了兩個鎮和十余個村居民的吃水問題。高標準建設的南河寨移民新村成為黃陵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
以工哺農,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公司建設了5000噸的生態果蔬中心,解決了黃陵果蔬儲銷難題,打響了“黃陵蘋果”品牌,使黃陵果農收入較以前提高了近40%。扎實開展“千村扶助行動”,按照一村一品,培育主導產業,開發優勢資源,帶動了地方現代農業發展。近兩年,公司幫扶的8個村人均增收超過了1000元。
創新統籌城鄉模式,讓當地居民與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十二五”期間,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按照縣域城市標準,共同投資25億元建設21個基礎設施項目,讓周邊群眾和礦區職工身在礦區就能享受到現代化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和文明氛圍,避免企地重復建設,實現了企業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