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楊嶼卉
【摘要】 目的:對本院2013年2197名參檢教師的體檢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教師異常患病情況,以便更早地進行健康干預。方法:常規測定本院2013年2197名參檢教師的身高、體重、血壓、B超、空腹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觀察指標。結果:按陽性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超重和肥胖(40.52%)、血脂異常(38.07%)、脂肪肝(32.86%)、心電圖改變(24.17%)、膽囊息肉(9.29%)、ALT異常(7.21%)。檢出率較高的幾種疾病,除膽囊息肉外,男性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常見病癥檢出率隨年齡增大,檢出率增高,其中超重肥胖、血脂、脂肪肝等方面比較差異更為顯著(P<0.05或P<0.01)。結論:教師們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等患病率較高,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男性,應加強健康教育,定期體檢,盡早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教師; 健康狀態; 體檢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statistically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2179 teachers who have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3,and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situation of teachers,in order to implement health intervention much earlier.Method:The observation indicators of height,weight,blood pressure,type-B ultrasonic,fasting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s,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etc of 2197 teachers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were determined routinely.Result:According to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from high to low:overweight and obesity(40.52%),dyslipidemia(38.07%),fatty liver(32.86%),ECG changes(24.17%),gallbladder polyps(9.29%) and ALT anomaly(7.21%).The detection rates of above several kinds of diseases were higher,in addition to the gallbladder polyps,the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detection rate of common diseases increased with age,the detection rate increased,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respects lipids,fatty liver were more significant(P<0.05 or P<0.01).Conclusion: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dyslipidemia, fatty liver prevalence rate of teachers were higher.The health status is not optimistic,especially me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early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Teachers; Health status; Physical check-up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5.028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高校教師群體承擔著教學、科研和育人的多重任務,他們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各個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為此筆者對2013年本校2197名參檢教職工的體檢結果進行分析,以便及時、準確地掌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為早期干預和及時治療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來院參加健康體檢的在職教職工2197名,其中男1245名,女952名;年齡20~59歲。20~34歲者414名,35~49歲者1263名,大于50歲者520名。
1.2 方法 常規對所有參檢教師進行身高、體重、血壓檢測、X線胸片、B超肝、膽、胰、脾、雙腎、心電圖檢查、空腹抽血檢測血糖、血脂全套、肝腎功能、AFP等,男性進行前列腺與直腸肛門檢查。測量所用儀器均為同一品牌、同一型號,并經質檢部門檢驗合格,統一校正。診斷標準依據WHO及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委員會制定的標準。
1.3 診斷標準 (1)血糖:主要依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1],空腹血糖≥7.0 mmol/L或已確診糖尿病者;(2)血脂:參考我國《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血清膽固醇(TC)≥5.72 mmol/L,血清三酚甘油(TG)≥1.7 mmol/L,本文血脂異常是指一項或是兩項同時超過上述標準;(3)高血壓: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年內每日或經常每周>3 d)服用降壓藥物者[3];(4)體重:體重指數(BMI)≥24 kg/m2為超重,BMI≥28 kg/m2為肥胖[4]。凡在體檢中檢出的疾病和檢查指標陽性的均記為異常。每人的體檢結果由主檢醫師審查后給出診斷結論,對查出異常者及時通知本人復查,或進一步檢查、確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性別幾種主要疾病的檢出情況的比較 由于教師的體檢項目不同,因此各項疾病中男女例數不同。本次體檢結果顯示,本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受檢者同時檢出數種病癥,按陽性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心電圖改變、膽囊息肉、ALT異常等。檢出率較高的幾種疾病,除膽囊息肉外,男性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不同年齡段常見疾病檢查情況的比較 >50歲組的幾種常見疾病檢出率均較高;35~49歲組的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心電圖異常、肝功能異常檢出率均較高;20~34歲的組的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心電圖異常、膽囊息肉、肝功能異常、腎結石檢出率均較高,且膽囊息肉、腎結石檢出率均高于35~49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3 討論
本次體檢結果顯示,高校教師的主要健康問題是代謝性疾病與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位居前六位的依次是超重與肥胖(40.52%)、血脂異常(38.07%)、脂肪肝(32.86%)、心電圖異常(24.17%)、膽囊息肉(9.29%)、ALT異常(7.21%),與國內陳紅[5]等和張春嬌等[6]的報道的結果比例基本一致。該結果與其他某些結果也十分相似[7-10]。傅媛媛等[11]研究發現,超重及肥胖者存在心血管病生物學危險因素聚集的風險明顯高于正常體重人群,且隨著BMI增加,個體發生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的風險呈線性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前三位的疾病檢出率均高于衛生部公布的“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全國平均水平:肥胖(29.9%)、血脂異常(18.8%)、脂肪肝(20.0%)。謝曉亮等[12]統計表明,超重/肥胖人群的高動脈僵硬度發生率高于非超重/肥胖人群,超重/肥胖是高動脈僵硬度的獨立危險因素,要重視并加強對超重/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所有常見病癥檢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其一,是男性相對承擔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壓力大,任務重;其二,因工作導致生活沒有規律,加上社會應酬,飲食結構欠合理;其三,相當多的男性不太愿參加文體活動,缺乏適當的身體鍛煉;其四,部分男性教職工吸煙、酗酒、上網、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導致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
通過不同年齡組比較,常見病癥檢出率除超重和肥胖外,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高,但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的發病率各年齡組無明顯差異性。20~34歲組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膽囊息肉檢出率也較高,這些以前以老年患者為主體的疾病,悄悄地盯上了青壯年,成為中青年高發疾病,說明這些病癥發病的年輕化趨勢。
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沒有健康的身體,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無法完成。心血管疾病與代謝性疾病都與生活方式有關;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體力活動少與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要在教職工中倡導“規律生活、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平衡心理”的健康生活方式。
此次高血壓、血糖異常的檢出率并不高,可能與本人群以高學歷人群為主,對健康知識關注較多,平時比較重視血壓和血糖的狀況,與相關疾病服藥依從性及治療達標率提高有關。 但通過這次檢測也看出對血脂的危害不夠重視,需要進行重點干預教育,加大健康教育的覆蓋率,提高該人群對疾病的重視。有調查顯示,體育鍛煉、休息情況、吸煙及飲酒情況與血脂水平有關,治療性改變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由此可見,通過健康體檢,能及時分析影響教職工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針對性地預防保健工作。要在教職工中繼續加強宣講健康體檢的重要性,引導教職工珍惜機會,關注自身健康。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國慢性病預防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04,12(6):283-285.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3.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
[5]陳紅,周玲.南京市某高校教職工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校醫,2010,24(9):706-707.
[6]張春嬌,孫昕鍴.吉林地區304名公務員健康狀況與生活方式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7):654-656.
[7]王宏宇,姜方平,覃玉.鎮江市≥35歲居民超重肥胖與高血壓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12):1825-1827.
[8]付振濤,馬吉祥,郭曉雷,等.山東省五蓮縣居民高血壓、超重及肥胖狀況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2-94.
[9]劉永蘭,趙喜榮,李燕.高脂血癥的危害及其預防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6):150-151.
[10]任昕宇,唐懷福.某部機關干部健康體檢血脂水平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3,31(5):470.
[11]傅媛媛,余金明,王家宏,等.北京社區超重及肥胖居民心血管病生物學危險因素聚集現狀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10):904-906.
[12]謝曉亮,李覺,胡大一.社區居民超重/肥胖與高動脈僵硬度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5):490-493.
(收稿日期:2014-02-04) (本文編輯: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