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鑫 于海濤 王豪
【摘要】 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在診斷隱睪及其惡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指導臨床如何選擇有效、經濟、無創定性診斷的方式。方法:筆者對近年來檢查的45例患者51個隱睪分別行超聲及CT檢查,并與手術及部分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結果:45例患者51個隱睪超聲檢出45個(檢出率88.2%),其中惡變5個,超聲檢出4個(檢出率80.0%)。CT檢查:51個隱睪CT檢出43個(檢出率84.3%),其中惡變5個,CT檢出5個(檢出率100%)。其中腹腔內隱睪14個,超聲檢出11個(檢出率78.5%),CT檢出13個(檢出率92.8%)。超聲和CT在診斷隱睪及其惡變中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隱睪具有準確性高、檢查方便、費用低及無創傷等優點,為診斷隱睪癥的首選方法。對腹腔內隱睪及隱睪惡變者,要配合CT檢查,以提高診斷檢出率。
【關鍵詞】 睪丸腫瘤; 超聲; 隱睪; 惡變; 多普勒; CT
睪丸在胚胎時期位于腰部的腹膜外,隨著胚胎的發育逐漸降入陰囊[1]。由于各種原因阻礙,睪丸停留在腹股溝區或腹腔內形成隱睪[2],是男性生殖系統常見的先天性發育不全性疾病,發病率約為1.5%[3]。由于隱睪所處部位溫度較高,故其惡變率極高,文獻報道隱睪惡變率比正常睪丸高20~48倍[4]。因此早期發現隱睪惡變具有重要的意義?,F在由于超聲檢查的普及,隱睪及其惡變的檢出率明顯提高。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彩色超聲、CT診斷隱睪及其惡變的臨床價值及差異,指導臨床如何選擇有效、經濟、無創定性診斷隱睪及其惡變的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于2010年11月-2013年11月選擇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患者45例,全部為男性患者,年齡2~51歲,平均12.8歲。單側隱睪39例,其中右側隱睪17例,左側隱睪22例,雙側隱睪6例,共有51個隱睪,其中14例腹腔隱睪。5例隱睪惡變,其中2例伴淋巴結轉移,1例伴對側睪丸及腹膜后轉移,2例未轉移。所有隱睪患者中合并鞘膜腔積液8例。所有患者均因單側或雙側陰囊內空虛未觸摸到睪丸前來就診。隱睪最大者(已惡變)10.5 cm×5.5 cm×8.2 cm,最小約1.5 cm×0.5 cm×1.1 cm。
1.2 方法 B超:東軟Phoenix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為7~12 MHz,凸陣探頭頻率為3~5 MHz。受檢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檢查前要求患者適度充盈膀胱,使腸道推向膀胱外側及上方,利于膀胱周圍隱睪的顯示。常規測量正常睪丸的大小,觀察睪丸包膜的連續性,鞘膜腔有無積液。首先用高頻7~12 MHz探頭探查陰囊,確認一側或兩側陰囊內無睪丸后,再探查腹股溝部,如仍未探及睪丸,改用3~5 MHz 探頭于膀胱周圍、腎門區及腹膜后探查。待發現隱睪后,測其大小,觀察聲像圖變化,若發現有隱睪惡變者,注意測量腫瘤大小,觀察有無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等,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技術檢測腫瘤周圍及內部血流分布情況,測量腫瘤內及周邊血流阻力指數(RI)。
CT檢查采用16 層螺旋Philips CT 檢查機。檢查前常禁食4 h,平掃(層厚5 mm、螺距1.5),之后進行冠狀面、矢狀面及曲面的圖像重建,多方位觀察病變和周圍組織的關系。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不行增強掃描。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手術病理結果為診斷金標準,計算觀察B超和CT對腎腫瘤檢出的準確率。對兩者檢出率的比較,采用配對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5例患者51個隱睪,超聲檢出45個(檢出率88.2%),超聲未檢出6個(未檢出率11.7%);其中惡變5個,超聲檢出4個(檢出率80.0%)。CT檢查:51個隱睪CT檢出43個(檢出率84.3%),CT未檢出8個(未檢出率15.6%);其中惡變5個,CT檢出5個(檢出率100%)。其中腹腔內隱睪14個,超聲檢出11個(檢出率78.5%),CT檢出13個(檢出率92.8%)。超聲、CT檢出隱睪位置、良惡性質具體見表1、表2。比較兩種檢出率,經 字2檢驗,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5例隱睪惡變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為精原細胞瘤。
表1 隱睪位置及超聲、CT檢出結果 個
部位 個數 超聲檢查
CT檢查
陽性 陰性 陽性 陰性
外環口 13 11 2 10 3
內環口 8 7 1 6 2
腹股溝內 16 16 0 14 2
腹腔內 14 11 3 13 1
表2 隱睪性質及超聲、CT檢出結果 個
隱睪性質 個數 超聲檢查
CT檢查
陽性 陰性 陽性 陰性
良性 46 41 5 38 8
惡變 5 4 1 5 0
3 討論
男性生殖系統畸形中以睪丸下降異常最常見。胎兒約從第28周開始,睪丸通過腹股溝管下降,約在32周時進入陰囊。在下降過程中,睪丸停留在其行徑的任何部位,就形成睪丸下降異常。臨床表現為隱睪或睪丸下降不全及睪丸異位[5]。超聲探測腹股溝內隱睪和內、外環附近隱睪均容易顯示,但對腹腔內及腹膜后隱睪常不易發現。本研究中,外環、內環及腹股溝內隱睪,總計37個,超聲診斷準確34例,檢出率約92%,而CT檢出30例,檢出率81%。上述三型隱睪,因其位置表淺、運用高頻探頭超聲檢查,圖像分辨率高,檢出率明顯高于CT,而且定位也準確。但對于腹腔內型隱睪,超聲檢出率84.6%,而CT檢出率92.8%。主要是隱睪位置較深,隱睪因腹腔內溫度較高,睪丸生殖細胞發育不全而更加萎縮,另受腸道氣體干擾,超聲圖像清晰度明顯下降。CT對于較小隱睪很難與淋巴結鑒別。2例腹股溝內隱睪,CT誤診為淋巴結。超聲對淋巴結顯示較好,淋巴結通常表現周邊為低回聲,中間為稍高回聲,類似腎的回聲。5例隱睪惡變,超聲誤診1例,而CT全部診斷準確。此外隱睪惡變時周圍臨近組織是否受侵犯,CT比超聲顯示更好。因此,不論是超聲還是CT,對隱睪的診斷都有可能誤診和漏診,兩者聯合診斷互相彌補,可以提高隱睪及定性的檢出率達95%以上。隱睪惡變中,生殖細胞腫瘤最常見,其中精原細胞瘤的發生概率遠遠大于其他類型。另有報道隱睪腫瘤中精原細胞瘤的發生率為75%。隱睪惡變的原因可能與睪丸生殖細胞異常,睪丸先天性缺陷,溫度升高,血供障礙,內分泌失調,性腺發育不全等因素有關[6]。該研究發現:大部分隱睪的聲像圖與正常睪丸相比稍小,但當隱睪惡變時,睪丸體積常常會增大,且往往失去正常的形態,超聲顯示其內部回聲不均勻、血供豐富、峰值流速及RI明顯增高,與文獻報道完全相符[7]。隱睪惡變的概率大于正常睪丸,概率是正常睪丸的20~40倍,而10%的睪丸惡性腫瘤起源于隱睪[8]。隱睪患者由于睪丸位置異常,特別是在腹腔和后腹膜的溫度明顯高于陰囊內,更容易引起惡變。文獻報道腹內睪丸的惡變發生率又比腹股溝管部位隱睪的患者高4倍[9]。因此隱睪應早檢查、早診斷和早治療[10]。隱睪惡變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如睪丸扭轉及腹股溝疝崁頓。睪丸扭轉多為急性起病,時間較短,睪丸扭轉患者睪丸血流通常消失或減少,而隱睪惡變潛伏時間通常較長,其內血流信號較豐富。而腹股溝疝崁頓其疝內容物多為網膜,多表現為無包膜的強回聲團,部分腸壁結構清晰可見,但見不到腸蠕動,彩色血流多普勒顯示其疝內容物基本無血流信號。而隱睪惡變,其實質回聲類似睪丸聲像,而且血流信號有助于鑒別。
隱睪惡變CT通常表現為腹腔內軟組織腫塊,即不同程度增大的隱睪,多數較大,形狀多仍保持睪丸的外形(以類橢圓形或圓形多見),邊界清或部分不清。部分周圍脂肪間隙消失,則為隱睪惡變并侵犯鄰近結構的重要征象。腹內隱睪惡變的臨床表現不一,可為無癥狀、腹痛或偶然發現的腹部包塊就診。由于腹內型隱睪位置較深,早期惡變患者無臨床不適,不易發覺,就診時腫塊往往已較大,甚至伴淋巴結遠處轉移[11]。本組5例隱睪惡變,其中3例合并轉移。因此,隱睪惡變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預后有重要意義。Tekin 等[12-13]指出,一側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可以增加對側睪丸發生腫瘤的風險。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患者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與CT檢查、MRI檢查相比,具有操作簡單,無創性、無放射性及費用低廉等優點,因此可作為臨床上診斷隱睪癥的首選檢查方法和常規檢查方法[14]。對于腹股溝,內、外環位置隱睪患者,超聲是非常有價值的檢查手段,對于腹腔內隱睪及懷疑隱睪惡變者,需輔助CT及MRI檢查可有助于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及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學者認為螺旋CT與后處理成像技術的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正確診斷率[15]。本組病例也給臨床一些啟示,凡男性下腹部或腹股溝有腫塊來檢查時,務必首先檢查陰囊,如同側睪丸缺如,就應該想到隱睪合并腫瘤的可能。此外超聲醫生需了解隱睪的發生部位,詢問病史,根據不同的部位和患者胖瘦選擇探頭的頻率來提高隱睪及其惡變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苗英. 王秀蓮超聲對小兒隱睪86例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8):816.
[2]許旭東, 楊守和.彩超診嬰兒隱睪扭轉1例[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0,16(1):47.
[3]李巖,梁丹.高頻超聲對隱睪癥的臨床診斷價值[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1):1125.
[4]李衛勇,李園.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隱睪癥192例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6):658.
[5]戴顯偉. 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466-467.
[6]范興中, 洪寶發, 石永雄. 隱睪惡變6 例診治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05, 20(7): 310-311.
[7]俞紅英,王洪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隱睪癥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3): 311-312.
[8]劉崗,殷波,宋永勝.隱睪繼發惡變15 例臨床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13(5):558-559.
[9]鐘華, 張文.93例隱睪癥高頻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20):162.
[10]涂睿, 苑蓄.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癥126例應用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6):1415.
[11] Valdevenito J P, Gallegos I, Fernandez C,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tumor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esence of clinical metastasis at diagnosis of testicular seminoma[J]. Urology,2007,70(4):777-780.
[12] Tekin A,Aygun Y C,Aki F T,et al. Bilateral germ cell cancer of the testis: a report of 11 patients with a longterm follow-up[J].BJU Int,2001,87(3):278-280.
[13] Thonneau P F, Gandia P, Mieusset R. Cryptorchidism: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otential role of environment; anupdate[J]. J Androl, 2003, 24(2):155-162.
[14]蘇東露.高頻超聲診斷隱睪58例體會[J].中外醫療, 2011, 7(25):180.
[15]唐秉航,張曉東.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MSCT 征象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2, 4(31):527-530.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編輯:陳丹云)
隱睪惡變CT通常表現為腹腔內軟組織腫塊,即不同程度增大的隱睪,多數較大,形狀多仍保持睪丸的外形(以類橢圓形或圓形多見),邊界清或部分不清。部分周圍脂肪間隙消失,則為隱睪惡變并侵犯鄰近結構的重要征象。腹內隱睪惡變的臨床表現不一,可為無癥狀、腹痛或偶然發現的腹部包塊就診。由于腹內型隱睪位置較深,早期惡變患者無臨床不適,不易發覺,就診時腫塊往往已較大,甚至伴淋巴結遠處轉移[11]。本組5例隱睪惡變,其中3例合并轉移。因此,隱睪惡變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預后有重要意義。Tekin 等[12-13]指出,一側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可以增加對側睪丸發生腫瘤的風險。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患者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與CT檢查、MRI檢查相比,具有操作簡單,無創性、無放射性及費用低廉等優點,因此可作為臨床上診斷隱睪癥的首選檢查方法和常規檢查方法[14]。對于腹股溝,內、外環位置隱睪患者,超聲是非常有價值的檢查手段,對于腹腔內隱睪及懷疑隱睪惡變者,需輔助CT及MRI檢查可有助于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及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學者認為螺旋CT與后處理成像技術的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正確診斷率[15]。本組病例也給臨床一些啟示,凡男性下腹部或腹股溝有腫塊來檢查時,務必首先檢查陰囊,如同側睪丸缺如,就應該想到隱睪合并腫瘤的可能。此外超聲醫生需了解隱睪的發生部位,詢問病史,根據不同的部位和患者胖瘦選擇探頭的頻率來提高隱睪及其惡變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苗英. 王秀蓮超聲對小兒隱睪86例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8):816.
[2]許旭東, 楊守和.彩超診嬰兒隱睪扭轉1例[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0,16(1):47.
[3]李巖,梁丹.高頻超聲對隱睪癥的臨床診斷價值[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1):1125.
[4]李衛勇,李園.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隱睪癥192例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6):658.
[5]戴顯偉. 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466-467.
[6]范興中, 洪寶發, 石永雄. 隱睪惡變6 例診治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05, 20(7): 310-311.
[7]俞紅英,王洪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隱睪癥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3): 311-312.
[8]劉崗,殷波,宋永勝.隱睪繼發惡變15 例臨床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13(5):558-559.
[9]鐘華, 張文.93例隱睪癥高頻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20):162.
[10]涂睿, 苑蓄.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癥126例應用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6):1415.
[11] Valdevenito J P, Gallegos I, Fernandez C,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tumor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esence of clinical metastasis at diagnosis of testicular seminoma[J]. Urology,2007,70(4):777-780.
[12] Tekin A,Aygun Y C,Aki F T,et al. Bilateral germ cell cancer of the testis: a report of 11 patients with a longterm follow-up[J].BJU Int,2001,87(3):278-280.
[13] Thonneau P F, Gandia P, Mieusset R. Cryptorchidism: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otential role of environment; anupdate[J]. J Androl, 2003, 24(2):155-162.
[14]蘇東露.高頻超聲診斷隱睪58例體會[J].中外醫療, 2011, 7(25):180.
[15]唐秉航,張曉東.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MSCT 征象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2, 4(31):527-530.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編輯:陳丹云)
隱睪惡變CT通常表現為腹腔內軟組織腫塊,即不同程度增大的隱睪,多數較大,形狀多仍保持睪丸的外形(以類橢圓形或圓形多見),邊界清或部分不清。部分周圍脂肪間隙消失,則為隱睪惡變并侵犯鄰近結構的重要征象。腹內隱睪惡變的臨床表現不一,可為無癥狀、腹痛或偶然發現的腹部包塊就診。由于腹內型隱睪位置較深,早期惡變患者無臨床不適,不易發覺,就診時腫塊往往已較大,甚至伴淋巴結遠處轉移[11]。本組5例隱睪惡變,其中3例合并轉移。因此,隱睪惡變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預后有重要意義。Tekin 等[12-13]指出,一側睪丸生殖細胞腫瘤可以增加對側睪丸發生腫瘤的風險。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患者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與CT檢查、MRI檢查相比,具有操作簡單,無創性、無放射性及費用低廉等優點,因此可作為臨床上診斷隱睪癥的首選檢查方法和常規檢查方法[14]。對于腹股溝,內、外環位置隱睪患者,超聲是非常有價值的檢查手段,對于腹腔內隱睪及懷疑隱睪惡變者,需輔助CT及MRI檢查可有助于鑒別腫瘤的良惡性及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學者認為螺旋CT與后處理成像技術的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正確診斷率[15]。本組病例也給臨床一些啟示,凡男性下腹部或腹股溝有腫塊來檢查時,務必首先檢查陰囊,如同側睪丸缺如,就應該想到隱睪合并腫瘤的可能。此外超聲醫生需了解隱睪的發生部位,詢問病史,根據不同的部位和患者胖瘦選擇探頭的頻率來提高隱睪及其惡變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苗英. 王秀蓮超聲對小兒隱睪86例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8):816.
[2]許旭東, 楊守和.彩超診嬰兒隱睪扭轉1例[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0,16(1):47.
[3]李巖,梁丹.高頻超聲對隱睪癥的臨床診斷價值[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1):1125.
[4]李衛勇,李園.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隱睪癥192例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6):658.
[5]戴顯偉. 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466-467.
[6]范興中, 洪寶發, 石永雄. 隱睪惡變6 例診治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05, 20(7): 310-311.
[7]俞紅英,王洪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隱睪癥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3): 311-312.
[8]劉崗,殷波,宋永勝.隱睪繼發惡變15 例臨床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13(5):558-559.
[9]鐘華, 張文.93例隱睪癥高頻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20):162.
[10]涂睿, 苑蓄.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隱睪癥126例應用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6):1415.
[11] Valdevenito J P, Gallegos I, Fernandez C,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tumor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esence of clinical metastasis at diagnosis of testicular seminoma[J]. Urology,2007,70(4):777-780.
[12] Tekin A,Aygun Y C,Aki F T,et al. Bilateral germ cell cancer of the testis: a report of 11 patients with a longterm follow-up[J].BJU Int,2001,87(3):278-280.
[13] Thonneau P F, Gandia P, Mieusset R. Cryptorchidism: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otential role of environment; anupdate[J]. J Androl, 2003, 24(2):155-162.
[14]蘇東露.高頻超聲診斷隱睪58例體會[J].中外醫療, 2011, 7(25):180.
[15]唐秉航,張曉東.腹部隱睪合并腫瘤的MSCT 征象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2, 4(31):527-530.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編輯:陳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