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李師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89-03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是肛管直腸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1],屬肛腸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占肛腸疾病的8%~25%[2],手術治療具有明顯的療效。然而術中為了盡可能地消除膿腫及壞死組織,會保持大的開放性創面使引流通暢,因此術后換藥時間長,患者痛苦較大,且創面愈合緩慢。目前中醫藥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有較好的效果,筆者整理收集了近年來的肛周膿腫術后中醫藥治療的相關報道,進行了分類整理、綜合分析,現概述如下。
1中藥敷料外用
使用中藥制作膏劑涂于凡士林紗條或消毒紗布上填塞或覆蓋于創面的方法。在臨床上,中醫將肛周膿腫辨證為火毒蘊結證,認為是由于濕熱下注于肛門部,導致局部熱毒壅結、氣血郁滯,肉腐化膿而發病,而中藥紗條基本選取能夠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收斂生肌的藥物組成以對癥治療,在術后創面脫腐及愈合方面效果良好。劉云龍等[3]對治療組40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采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白芷、紫草、當歸、甘草、血竭、輕粉及適量白蠟浸入麻油中制成),對照組40例采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比較2組創面愈合情況,發現生肌玉紅膏紗條對肛周膿腫術后具有良好的滋潤創面、消腫止痛、收斂生肌之功效。呂靈儀[4]分別使用三七血傷寧散紗條和凡士林紗條應用于肛周膿腫術后創面局部引流,在甲級愈合率,術后疼痛和滲血持續時間上比較,結果證明三七血傷寧散具有明顯的止血鎮痛、祛瘀生新作用。賈英田[5]將肛周膿腫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80例。治療組以連梔礬溶液紗條敷于創面換藥,對照組以凡士林紗條換藥,觀察2組創面表皮生長速度及創面愈合時間,結果證明連梔礬溶液紗條能明顯加快術后創面愈合。
2中藥內服
根據“紅、腫、脹、痛”的臨床特點,肛周膿腫術后患者屬于中醫“肛癰”范疇,術后雖然排出膿液,但仍然存在熱毒熾盛,濕熱壅滯的癥候表現,中醫治療在處理創面的同時,予以中藥湯劑口服,達到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止痛的目的。洪楊華等[6]為觀察七味消毒飲在肛周膿腫術后的療效及用藥安全性,將肛周膿腫患者50例分為2組,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加用七味消毒飲。以1周為1療程,結果觀察組治愈率優于對照組,證明七味消毒飲用于肛周膿腫術后,促進創面愈合加快,且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祝曉波[7]運用透膿散治療130例肛周膿腫患者,與常規治療組相對照,觀察2組在術后便血停止、疼痛緩解、創面滲液侵潤情況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證明運用透膿散對術后伴發并發癥的緩解有顯著療效。林茂[8]對15例患者常規換藥基礎上口服仙方活命飲治療術后感染,10 d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10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
3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是祖國醫學治療肛門疾病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在清熱燥濕、祛腐生肌、消腫止痛方面具有獨特而顯著的療效。熏洗時藥液通過直接熏蒸患處,釋放中藥有效成分,能夠極大地減輕痛覺神經的興奮性[9]和傳導能力,通過溫熱刺激,對局部組織充血和水腫起到緩解消除的作用,并對病灶有較強的抑菌消炎作用。楊小毛等[10]為觀察仙方活命飲加減坐浴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將7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結果治療組在術后疼痛、創面腐肉脫落、創面紅腫消退情況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黃艷等[11]將78例高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予具有清熱解毒、化腐生肌作用的苦勞湯(組成:苦參,十大功勞,兩面針,七葉蓮,荊芥,芒硝,冰片)熏洗坐浴。對照組應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結果:治療組創面腐肉脫落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創面疼痛緩解程度上均優于對照組。周京等[12]采用龍珠軟膏紗條敷傷口配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由玄明粉、馬齒莧、金銀花、枯礬、荊芥等藥組成)熏洗,結果表明該法能夠有效減少肛周膿腫手術后傷口滲出,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王傳思[13]為觀察熏洗I號方(苦參、黃柏、孩兒茶、五倍子、烏頭、樟腦、乳香、沒藥、冰片等)在促進肛周膿腫術后愈合的臨床療效,將4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無熏洗對照組,結果2組治愈率無統計學意義(P>05),但在治療時間上和并發癥發生數上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
4肛周膿腫術后辨證分期換藥
黃立功等[14]將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按修復過程辨證分為初、中、后3期。即瘡瘍祛腐期,生肌長肉期和收口斂皮期,分別于初期使用九一丹、八二丹透膿祛腐;中期即術后一周改用生肌玉紅膏滋潤生肌;后期即術后20 d以生肌散促進生肌爬皮,使創面迅速愈合,效果極為理想。秦建平等[15]認為,術后早期即炎性滲出期,以清熱提毒排膿為法,選用含九一丹的紅油膏祛腐排膿;中期為纖維增殖期,以清熱斂瘡生肌為法,選用三石膏收斂保護創面;后期即上皮覆蓋期,用白玉膏潤膚生肌。此方法比一般單純使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法在早期減少分泌物、縮短創面愈合時間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趙永嬌等[16]將術后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初期應用生肌紅粉膏紗條,腐肉脫落后改用生肌玉紅膏紗條,對照組始終使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結果治療組痊愈28例(933%),顯效2例(67%);對照組痊愈24例(80%),顯效6例(20%),治療組在腐肉脫落,創面愈合時間上均優于對照組。
5肛周膿腫伴有全身疾病的術后治療endprint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89-03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是肛管直腸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1],屬肛腸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占肛腸疾病的8%~25%[2],手術治療具有明顯的療效。然而術中為了盡可能地消除膿腫及壞死組織,會保持大的開放性創面使引流通暢,因此術后換藥時間長,患者痛苦較大,且創面愈合緩慢。目前中醫藥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有較好的效果,筆者整理收集了近年來的肛周膿腫術后中醫藥治療的相關報道,進行了分類整理、綜合分析,現概述如下。
1中藥敷料外用
使用中藥制作膏劑涂于凡士林紗條或消毒紗布上填塞或覆蓋于創面的方法。在臨床上,中醫將肛周膿腫辨證為火毒蘊結證,認為是由于濕熱下注于肛門部,導致局部熱毒壅結、氣血郁滯,肉腐化膿而發病,而中藥紗條基本選取能夠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收斂生肌的藥物組成以對癥治療,在術后創面脫腐及愈合方面效果良好。劉云龍等[3]對治療組40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采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白芷、紫草、當歸、甘草、血竭、輕粉及適量白蠟浸入麻油中制成),對照組40例采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比較2組創面愈合情況,發現生肌玉紅膏紗條對肛周膿腫術后具有良好的滋潤創面、消腫止痛、收斂生肌之功效。呂靈儀[4]分別使用三七血傷寧散紗條和凡士林紗條應用于肛周膿腫術后創面局部引流,在甲級愈合率,術后疼痛和滲血持續時間上比較,結果證明三七血傷寧散具有明顯的止血鎮痛、祛瘀生新作用。賈英田[5]將肛周膿腫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80例。治療組以連梔礬溶液紗條敷于創面換藥,對照組以凡士林紗條換藥,觀察2組創面表皮生長速度及創面愈合時間,結果證明連梔礬溶液紗條能明顯加快術后創面愈合。
2中藥內服
根據“紅、腫、脹、痛”的臨床特點,肛周膿腫術后患者屬于中醫“肛癰”范疇,術后雖然排出膿液,但仍然存在熱毒熾盛,濕熱壅滯的癥候表現,中醫治療在處理創面的同時,予以中藥湯劑口服,達到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止痛的目的。洪楊華等[6]為觀察七味消毒飲在肛周膿腫術后的療效及用藥安全性,將肛周膿腫患者50例分為2組,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加用七味消毒飲。以1周為1療程,結果觀察組治愈率優于對照組,證明七味消毒飲用于肛周膿腫術后,促進創面愈合加快,且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祝曉波[7]運用透膿散治療130例肛周膿腫患者,與常規治療組相對照,觀察2組在術后便血停止、疼痛緩解、創面滲液侵潤情況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證明運用透膿散對術后伴發并發癥的緩解有顯著療效。林茂[8]對15例患者常規換藥基礎上口服仙方活命飲治療術后感染,10 d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10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
3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是祖國醫學治療肛門疾病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在清熱燥濕、祛腐生肌、消腫止痛方面具有獨特而顯著的療效。熏洗時藥液通過直接熏蒸患處,釋放中藥有效成分,能夠極大地減輕痛覺神經的興奮性[9]和傳導能力,通過溫熱刺激,對局部組織充血和水腫起到緩解消除的作用,并對病灶有較強的抑菌消炎作用。楊小毛等[10]為觀察仙方活命飲加減坐浴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將7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結果治療組在術后疼痛、創面腐肉脫落、創面紅腫消退情況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黃艷等[11]將78例高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予具有清熱解毒、化腐生肌作用的苦勞湯(組成:苦參,十大功勞,兩面針,七葉蓮,荊芥,芒硝,冰片)熏洗坐浴。對照組應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結果:治療組創面腐肉脫落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創面疼痛緩解程度上均優于對照組。周京等[12]采用龍珠軟膏紗條敷傷口配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由玄明粉、馬齒莧、金銀花、枯礬、荊芥等藥組成)熏洗,結果表明該法能夠有效減少肛周膿腫手術后傷口滲出,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王傳思[13]為觀察熏洗I號方(苦參、黃柏、孩兒茶、五倍子、烏頭、樟腦、乳香、沒藥、冰片等)在促進肛周膿腫術后愈合的臨床療效,將4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無熏洗對照組,結果2組治愈率無統計學意義(P>05),但在治療時間上和并發癥發生數上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
4肛周膿腫術后辨證分期換藥
黃立功等[14]將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按修復過程辨證分為初、中、后3期。即瘡瘍祛腐期,生肌長肉期和收口斂皮期,分別于初期使用九一丹、八二丹透膿祛腐;中期即術后一周改用生肌玉紅膏滋潤生肌;后期即術后20 d以生肌散促進生肌爬皮,使創面迅速愈合,效果極為理想。秦建平等[15]認為,術后早期即炎性滲出期,以清熱提毒排膿為法,選用含九一丹的紅油膏祛腐排膿;中期為纖維增殖期,以清熱斂瘡生肌為法,選用三石膏收斂保護創面;后期即上皮覆蓋期,用白玉膏潤膚生肌。此方法比一般單純使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法在早期減少分泌物、縮短創面愈合時間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趙永嬌等[16]將術后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初期應用生肌紅粉膏紗條,腐肉脫落后改用生肌玉紅膏紗條,對照組始終使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結果治療組痊愈28例(933%),顯效2例(67%);對照組痊愈24例(80%),顯效6例(20%),治療組在腐肉脫落,創面愈合時間上均優于對照組。
5肛周膿腫伴有全身疾病的術后治療endprint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89-03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是肛管直腸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1],屬肛腸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占肛腸疾病的8%~25%[2],手術治療具有明顯的療效。然而術中為了盡可能地消除膿腫及壞死組織,會保持大的開放性創面使引流通暢,因此術后換藥時間長,患者痛苦較大,且創面愈合緩慢。目前中醫藥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有較好的效果,筆者整理收集了近年來的肛周膿腫術后中醫藥治療的相關報道,進行了分類整理、綜合分析,現概述如下。
1中藥敷料外用
使用中藥制作膏劑涂于凡士林紗條或消毒紗布上填塞或覆蓋于創面的方法。在臨床上,中醫將肛周膿腫辨證為火毒蘊結證,認為是由于濕熱下注于肛門部,導致局部熱毒壅結、氣血郁滯,肉腐化膿而發病,而中藥紗條基本選取能夠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收斂生肌的藥物組成以對癥治療,在術后創面脫腐及愈合方面效果良好。劉云龍等[3]對治療組40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采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白芷、紫草、當歸、甘草、血竭、輕粉及適量白蠟浸入麻油中制成),對照組40例采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比較2組創面愈合情況,發現生肌玉紅膏紗條對肛周膿腫術后具有良好的滋潤創面、消腫止痛、收斂生肌之功效。呂靈儀[4]分別使用三七血傷寧散紗條和凡士林紗條應用于肛周膿腫術后創面局部引流,在甲級愈合率,術后疼痛和滲血持續時間上比較,結果證明三七血傷寧散具有明顯的止血鎮痛、祛瘀生新作用。賈英田[5]將肛周膿腫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80例。治療組以連梔礬溶液紗條敷于創面換藥,對照組以凡士林紗條換藥,觀察2組創面表皮生長速度及創面愈合時間,結果證明連梔礬溶液紗條能明顯加快術后創面愈合。
2中藥內服
根據“紅、腫、脹、痛”的臨床特點,肛周膿腫術后患者屬于中醫“肛癰”范疇,術后雖然排出膿液,但仍然存在熱毒熾盛,濕熱壅滯的癥候表現,中醫治療在處理創面的同時,予以中藥湯劑口服,達到清熱解毒,祛濕消腫止痛的目的。洪楊華等[6]為觀察七味消毒飲在肛周膿腫術后的療效及用藥安全性,將肛周膿腫患者50例分為2組,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加用七味消毒飲。以1周為1療程,結果觀察組治愈率優于對照組,證明七味消毒飲用于肛周膿腫術后,促進創面愈合加快,且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祝曉波[7]運用透膿散治療130例肛周膿腫患者,與常規治療組相對照,觀察2組在術后便血停止、疼痛緩解、創面滲液侵潤情況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證明運用透膿散對術后伴發并發癥的緩解有顯著療效。林茂[8]對15例患者常規換藥基礎上口服仙方活命飲治療術后感染,10 d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10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
3中藥熏洗
中藥熏洗是祖國醫學治療肛門疾病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在清熱燥濕、祛腐生肌、消腫止痛方面具有獨特而顯著的療效。熏洗時藥液通過直接熏蒸患處,釋放中藥有效成分,能夠極大地減輕痛覺神經的興奮性[9]和傳導能力,通過溫熱刺激,對局部組織充血和水腫起到緩解消除的作用,并對病灶有較強的抑菌消炎作用。楊小毛等[10]為觀察仙方活命飲加減坐浴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將7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結果治療組在術后疼痛、創面腐肉脫落、創面紅腫消退情況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黃艷等[11]將78例高位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予具有清熱解毒、化腐生肌作用的苦勞湯(組成:苦參,十大功勞,兩面針,七葉蓮,荊芥,芒硝,冰片)熏洗坐浴。對照組應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結果:治療組創面腐肉脫落時間、創面愈合時間及創面疼痛緩解程度上均優于對照組。周京等[12]采用龍珠軟膏紗條敷傷口配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由玄明粉、馬齒莧、金銀花、枯礬、荊芥等藥組成)熏洗,結果表明該法能夠有效減少肛周膿腫手術后傷口滲出,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王傳思[13]為觀察熏洗I號方(苦參、黃柏、孩兒茶、五倍子、烏頭、樟腦、乳香、沒藥、冰片等)在促進肛周膿腫術后愈合的臨床療效,將4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與無熏洗對照組,結果2組治愈率無統計學意義(P>05),但在治療時間上和并發癥發生數上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
4肛周膿腫術后辨證分期換藥
黃立功等[14]將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按修復過程辨證分為初、中、后3期。即瘡瘍祛腐期,生肌長肉期和收口斂皮期,分別于初期使用九一丹、八二丹透膿祛腐;中期即術后一周改用生肌玉紅膏滋潤生肌;后期即術后20 d以生肌散促進生肌爬皮,使創面迅速愈合,效果極為理想。秦建平等[15]認為,術后早期即炎性滲出期,以清熱提毒排膿為法,選用含九一丹的紅油膏祛腐排膿;中期為纖維增殖期,以清熱斂瘡生肌為法,選用三石膏收斂保護創面;后期即上皮覆蓋期,用白玉膏潤膚生肌。此方法比一般單純使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法在早期減少分泌物、縮短創面愈合時間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趙永嬌等[16]將術后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初期應用生肌紅粉膏紗條,腐肉脫落后改用生肌玉紅膏紗條,對照組始終使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結果治療組痊愈28例(933%),顯效2例(67%);對照組痊愈24例(80%),顯效6例(20%),治療組在腐肉脫落,創面愈合時間上均優于對照組。
5肛周膿腫伴有全身疾病的術后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