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雯 胡子衡
摘要:目的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古籍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中華醫典》為文獻來源,采用檢索詞的內容檢索方式檢索出相關條文,錄入spss17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活血化瘀藥使用頻次最高,其次是補虛藥、理氣藥、溫里藥及利濕化痰藥。結論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中心,分期論治,重視補虛固本,兼以理氣、散寒的同時強調免疫功能的調節。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古籍;用藥規律;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09-04
中醫古籍中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名,基于現代醫學中子宮內膜異位癥以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失調、不孕、局部觸痛結節或包塊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的描述,相關記載散見于“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血瘕”、“腸覃”等范疇。本研究旨在從傳統文獻的角度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更好的進行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摘要:目的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古籍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中華醫典》為文獻來源,采用檢索詞的內容檢索方式檢索出相關條文,錄入spss17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活血化瘀藥使用頻次最高,其次是補虛藥、理氣藥、溫里藥及利濕化痰藥。結論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中心,分期論治,重視補虛固本,兼以理氣、散寒的同時強調免疫功能的調節。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古籍;用藥規律;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09-04
中醫古籍中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名,基于現代醫學中子宮內膜異位癥以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失調、不孕、局部觸痛結節或包塊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的描述,相關記載散見于“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血瘕”、“腸覃”等范疇。本研究旨在從傳統文獻的角度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更好的進行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摘要:目的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古籍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中華醫典》為文獻來源,采用檢索詞的內容檢索方式檢索出相關條文,錄入spss17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活血化瘀藥使用頻次最高,其次是補虛藥、理氣藥、溫里藥及利濕化痰藥。結論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中心,分期論治,重視補虛固本,兼以理氣、散寒的同時強調免疫功能的調節。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古籍;用藥規律;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6-0009-04
中醫古籍中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名,基于現代醫學中子宮內膜異位癥以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失調、不孕、局部觸痛結節或包塊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的描述,相關記載散見于“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血瘕”、“腸覃”等范疇。本研究旨在從傳統文獻的角度收集和整理內異癥相關的辨證用藥資料,初步探討中醫古籍中內異癥相關的用藥規律,為更好的進行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