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夷
【摘 要】科技報是我國科技宣傳的重要輿論陣地,科技新聞評論在反映研究動態、推廣應用科技工作成果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科技日報》為例,分析目前科技新聞評論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給出相應建議,以期為科技新聞評論完善與發展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科技 新聞 評論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肩負著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與繁榮的重要歷史使命。與此同時,科技宣傳被日益重視,成為我國新聞傳播的重要內容。在新形勢下,為更好地提升公民科學素養,促進科學傳播與普及,科技類報紙,既是科技宣傳主要輿論陣地,又是傳播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
新聞評論被看作是報紙的旗幟和靈魂,科技新聞評論又因及時反映研究動態、推動科技工作成果的推廣與應用而備受矚目。筆者以“科技”,“新聞”,“評論”作為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發現,相關聯的文獻僅六篇,其中僅一人對科技新聞評論做出明確定義,即湖南大學王振亞提出“科技新聞評論是以科技新聞事實為依托,在新近發表的科技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進行的解讀、分析和議論,或者針對其他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從科學技術的角度進行解讀、分析、議論的一種文體?!雹僭跈z索文獻的過程當中,筆者還發現,相關科技新聞評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對科技新聞評論概念、特征以及功能等問題的探討上,對科技新聞評論中的問題,尚且無人涉及,更不要說提供對策建議了。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我黨歷史性重大決策,它強調了科學技術在我國發展中所處的戰略性地位,也就明確了大力弘揚和宣傳科學技術在當今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必要性。作為科技宣傳重要輿論陣地,科技報將在銜接社會各學科領域、推動社會全面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此,本文選取《科技日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指出該報科技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為促進科技報傳播效果提供借鑒。
一、科技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
1、表態式、指示性口號居多
科技報肩負著宣傳黨政在科技、經濟領域重要方針、政策、路線的任務,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推動科技、經濟大發展的重要使命。在分析《科技日報》近年來的科技新聞評論過程中,筆者發現,“戰役性報道”的評論占比較多。所謂“戰役性報道”,即新聞傳媒在一個時期內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的重大決策、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確定的一個或幾個輿論傳播主題,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版面或時段進行有計劃、有密度、有影響、有效果的組合式報道形式。②科技新聞評論在這里,既扮演了為決策者提供充分信息以及資源服務的重要角色,也通過不斷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推進著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和體制改革進程。以《科技日報》為例,不論是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戰略,還是北斗二號衛星升天,或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重大題材,其評論都具備高度指導意義,為科技發展指明方向。但是,這類評論都有共同點,或通過表決心、喊口號鼓舞士氣,或以俯視姿態灌輸道理、指導工作,如2013年6月5日的評論員文章《以知識的力量筑就中國夢》,就新形勢下我國知識產權的管理與進步進行評論,其中連續三段提出“要把知識產權作為……工具”,“要將知識產權管理作為……任務”,“要加強……共享”;又如,2008年1月18日《科技日報》評論文章《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結尾描寫到,“要團結動員……深入學習貫徹……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戰役性報道的評論,段落常以“要如何”開頭,內容中大量出現“邁進”、“狠抓”、“提升”、“深化”等表決語,以憧憬式的“一定會”結尾,表現形式、表達角度單一,內容枯燥,給讀者居高臨下指示之感,說教意味過濃。“真理越辨越明”,科技新聞評論如果缺乏批判精神,無視多方聲音展現,勢必將影響受眾對于科技形勢的客觀認知。
2、可讀性較弱
作為有效幫助科學技術得以普及的重要方式之一,科技新聞評論內容過于專業,結構缺乏新意,形式枯燥乏味,阻礙著科技傳播向大眾靠近。在科技新聞的研究中,很多學者意識到科技新聞并不受人歡迎,主要體現在科技新聞的可讀性不強方面,即科學性、知識性、通俗性和生動性不能有機結合。這一問題同樣存在于科技新聞評論當中,以《科技日報》2012年10月26日的評論員文章《8年16顆衛星》為例,該評論評述了我國北斗導航技術多年來的創新成果,內容中多次運用“協同創新”、“鉫原子鐘技術空白”等復雜詞匯、專業術語,對非專業讀者來說,內容理解的障礙將大大減弱科技新聞評論的傳播效果。
3、品牌意識欠缺
評論專欄是指專門發表評論文章的固定欄目。③2012《中國新聞年鑒》顯示我國科技類報紙的數量有60多種,包括《科技日報》在內擁有專門言論版或固定新聞評論專欄的科技報寥若晨星。加之這些報紙科技新聞評論出現頻率不定,科技新聞評論數占報紙總評論數比例較小,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大大弱化了同其他欄目的差異性。
二、完善科技報科技新聞評論的對策與建議
1、保持平民化視角,營造多元化評論氛圍
科技新聞評論姿態過高,造成的疏離感所帶來的不僅是受眾群體的流失,更是宣傳和輿論引導效果的大打折扣。撰寫科技新聞評論應摒棄“怕掉價”心理,摒棄“八股文”套路,從百姓立場出發,帶給受眾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這要求科技新聞評論要處理好高屋建瓴與通俗易懂的關系,既用創新的形式描寫重大、深刻題材,又使用形象化、生動化筆觸,以多元敘述方式表達觀點,循序漸進,層層展開,由小及大,深入淺出。既要宏觀闡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也要談談這一戰略究竟從哪些小的方面帶給百姓實在利益。平民化的視角會令讀者閱讀起來輕松,主題也更能深入人心。
科技報完全可以作為橋梁,增進政府決策部門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聯系。通過科技新聞評論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允許批評和爭議聲音出現,讓不同觀點碰撞,形成多元化評論氛圍,這樣才能促進科技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不正之風得到及時處理與糾正,令基層意見,令大眾心聲及時被采納。
2、增強可讀性,重視欄目服務功能
科技新聞評論要注意把握分寸——既要保持科學性、準確性和嚴肅性,又要實現報道的可讀性,吸引讀者的目光,提高傳播能力。除端正態度把握科技輿論導向這一基本要求外,還應注意:一是要注意體諒受眾情感,增強人文底蘊,在寫法上注重貼近生活,少說空話、套詞,通過對標題、內容和結構的創意與改善,增強文章閱讀價值,吸引讀者注意。二是力求做到視角廣闊、思維多元化,加強趣味性和延展性。對科技新聞評論來說,在深度挖掘與輕松可讀,在嚴肅探討與活潑生動,在內容充實與創新簡潔等方面尋求平衡。力求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給予受眾條理清晰又不失趣味性的閱讀體驗。
3、開設固定評論專欄,打造品牌
在報紙固定版面上特定欄目發表的評論稱為專欄評論。近年來,“品牌戰略”成為媒體競爭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為科技報樹立品牌,必須發揮單個欄目品牌效應。由于科技報本身專業屬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應有的外在價值,培養科技新聞評論專欄、專版以及評論員,能通過通俗化的答疑解惑維護受眾群體的忠誠度,讓科技新聞評論在與讀者長年累月的互動中積累情感,同時也對擴大科技報本身傳播影響力?!?/p>
參考文獻
①王振亞,《科技新聞評論的概念特征及功能初探》[J].《文學界(理論版)》,2013(1)
②劉惠文,《淺談戰役性報道的策劃——從<科技日報>的戰役性報道說起》[J].《消費導刊》,2009(2)
③徐寧,《報紙評論專欄品牌經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
(作者: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