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摘 要: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高效課堂在各學校全面展開,人們更注重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師徒結對、小組討論、表演展示的教學形式,有時各種活動齊登臺,令人目不暇接,教學中教師設計多種花樣,看似熱鬧非凡的語文課堂,卻忽略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學習能力 培養(yǎng)方式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改進,高效課堂全面展開,富有個性、開放的教學逐漸發(fā)展,但有時感覺語文課變得復雜了,課堂上過于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交流,注重學生師徒結對、小組討論、表演展示,有時各種活動齊登臺,令人目不暇接,教學中教師設計多種花樣,看似熱鬧非凡的語文課堂中卻有著非語文的活動,忽略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弱化語文學習效果。
語文學習成績與語文學習能力有很強的相關性,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入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精簡活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與積累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教學中要確立以讀為主的教學思想,讓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是學生自己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精心地讀,精簡不必要的討論、表演活動,盡可能地減少講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仔細品味語言的運用。課堂上要立足閱讀基本功的訓練,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從小就喜歡讀書。
小學階段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的基本訓練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文章、詩歌、片段,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誦讀乃至多背誦,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為說話、寫作服務。如教學一年級語文《小山村》、《美麗的彩虹》等課文時,讓學生認真誦讀,在讀中了解自然美景、自然現(xiàn)象,積累詞句,為學生說話、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捕捉時機,讓學生有機會充分說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緊扣課文選取材料,讓學生多進行觀察,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還可讓學生展開想象,抒發(fā)感情。對于靜物,要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色澤等特點;對于動物,要抓住動物外形各部分的顏色、形狀,及活動、變化、動作和神態(tài);對于人物,要看清外形,包括身材、長相、神態(tài)、穿著、頭發(fā)、額頭、眼睛、嘴巴、眉毛、耳朵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包括動作、語言、性格與思想等,把典型事例與人物相結合地說。
如教《美麗的彩虹》時,正是立夏時節(jié),教師要留意天氣,當雨后天上掛起彩虹時,引領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從形狀、顏色、變化等角度談自己的觀察所得。結合課文,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教師也可介紹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由于身臨其境,激發(fā)了說話的興趣,學生樂意說,說得不但完整,而且內(nèi)容鮮明生動,有效克服說話不完整、意思表達不明確等毛病。
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說話的機會,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愿望,逐步做到想說、說好。要練在根本上,練在關鍵處,通過訓練做到鞏固深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同時教師可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做好示范。
三、結合實際,讓學生在聽中獲得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從內(nèi)容上分,主要有聽詞、聽句、聽段、聽篇等形式;從聽的方式分,主要有聽讀、聽寫、聽講、聽辯等形式;從聽的組織分,主要有在游戲中聽、在語境中聽、在情景中聽、在生活中聽等形式。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巧用各種形式,使學生聽得趣意盎然。
中高年級,教師可讓學生將平時選取優(yōu)美的文章讀給大家聽,寫好范文及下水作文,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邊讀邊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聽讀中激發(fā)興趣,積累詞句,體會寫法,感受方法,為后續(xù)作文設好思路。
如教學《特殊的考試》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參加的考試,然后以講故事的形式讀課文,讓學生仔細聽課文,說這次考試靠什么?小白兔為什么會被錄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教給方法,讓學生認真地寫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練筆點,注重指導,教給方法,讓學生認認真真動筆寫。不管是仿寫還是拓展型的寫作,或閱讀后的感想、體會、疑問、自己的理解,以及課后小練筆,對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都大有裨益。教師也要搞好作文講評,讓學生在作文講評課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寫作文的水平。
在學生進行寫作的啟蒙階段,從引導學生寫完整一句話開始。在低段寫作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以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二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說話方法的指導及聽的訓練,在學生寫作文開始,教師就要求學生緊扣題目,教學生按照說話訓練時的要求寫,個別指導,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確定寫作順序,合理安排材料,確定寫作的詳略。對于記事類的作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發(fā)生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結果交代清楚,過程要有條理。
寫作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把教師引導學生看﹑說﹑讀﹑寫四個方面有機地結合,為今后中高年級的寫作教學打好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習整體能力的培養(yǎng),它們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雖然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見效的,但只要有恒心,從小學低年級抓起,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緊緊抓住聽說讀寫四個要素,采用正確的方法加以指導、訓練,就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語文方面的困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語言文字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只有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才能帶動其他課程學習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