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
隨著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歷史教學煥發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全新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實施。現在的歷史課堂,不僅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還有新穎的教學設計,更有課堂合作探究活動。種種現象表明:學生在課堂中喜歡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所得構建一個展示才能的平臺。
一、設計教學活動,構建課堂交流平臺
教師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本節課讓學生學到什么內容?學生從中獲得什么啟示?應該采用什么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反思,就會有效構建教學新模式。例如:教學“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時,我為學生構建了這樣的學習平臺,教學活動設計為:①教師課堂活動;②學生課堂活動;③創設情境活動。我通過多媒體播放《夢駝鈴》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接著導入新課,然后提出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山夾兩盆指的是哪里??學生開展討論活動,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自讀,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最后開展表述史實活動,每個小組中選一個代表表述史實。繼續設置問題,讓各組成員搶答。最后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巧記所學知識。課后做歷史探究作業:上網觀看西域壁畫,結合壁畫談談絲綢之路為經濟發展起了什么作用?結合史實評價張騫、班超等人為歷史所作的貢獻。這樣,通過幾個活動,為學生構建了很好的學習平臺。
二、創設情境平臺,直觀感受歷史現象
創設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理念下最有生命活力的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就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教學目的為導向,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創設手段,如語言渲染、圖片展示等。引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的手段更高明。以聲、光、點等手段展現歷史場景、再現事件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歷史曾經發生的現象,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針對相關歷史現象與規律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學實踐證明,歷史情境可把學生帶入所要講述的歷史真相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直觀感受歷史真相。例如:教學“九·一八”事變時,我利用多媒體創設音樂情境,播放《松花江上》這首歌。在哀傷的曲調聲中,學生感受到“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飽受帝國主義侵略之苦。加上播放東北同胞被日軍屠殺的場景,學生心中頓生悲憤之情。利用音樂與圖片創設情境,使學生直觀感受到歷史真相。在這樣的情緒的感染下,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三、重演歷史場景,營造歷史課堂氛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不是記憶與思想方法,而是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課本上有很多素材被搬上了熒屏,如很多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視劇,像《康熙大帝》、《鹿鼎記》、《長征》等,為了給學生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也為了進一步發掘歷史知識,努力讓歷史知識內化,我利用歷史文學作品組織學生開展表演歷史,再現歷史場景。例如:教學“西安事變”時,我把這一內容編成劇本,讓學生模仿張學良、楊虎城與蔣介石之間的對話,再現“西安事變”;在教學“絲綢之路”這一內容時,通過觀看電視劇和《探索發現》中有關絲綢之路的考古內容,學生還通過了解一個商人所寫的《絲綢之路經商親歷記》,從這個商人在絲路之旅中的見聞更清晰地認識到絲綢之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學習“三反”、“五反”等特定的歷史名詞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編寫了表演劇《黑心老板》,老板使用自己工廠中生產劣質產品——“解放鞋”登山,結果在半山腰鞋子就掉底子。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劇目,讓課堂充滿歷史氣息。教學實踐證明,通過搭建一個重演歷史場景這樣的平臺,很多歷史場景得以再現,讓學生在感受歷史情境的同時,也讓思維變得更活躍。
四、運用圖片資源,構建歷史教學新模式
歷史是再現時空的學科,時空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東西。我們通常無法用更好的教學手段捕捉它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編書過程中編者通常把一些能夠說明歷史現象的圖片資料插入課本中,形象再現歷史場景。課本中圖片資源豐富,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圖片開展教學,就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通過有選擇性地利用圖片資源,再結合生動的文字表述,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為了進一步揭露西方列強的罪惡,把課本中的《圓明園大水發與遠瀛觀殘跡》這幅彩圖經過多媒體技術處理,然后投放到大屏幕上。學生清楚看到了當時的歷史真相:圓明園是我國清代的皇家園林,園中珍藏了無數的金銀珠寶等各種文物不知其數。這幅彩圖是圓明園被焚毀后的殘跡,但仍然可以看到“大水發”的場景。它是用大理石經過人工雕琢,模仿西式建筑風格的牌坊。彩圖后面的“遠瀛觀”是一樓閣,模仿當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整個建筑氣勢恢弘,設計精巧,一奪天工。但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就是1860年10月,無恥的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在搶劫了大量的文物之后,還用大火焚毀,使其變成廢墟。通過這樣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為課堂教學搭建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平臺。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是改變學生的態度與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我們要以歷史教學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構建歷史教學的新模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