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瑜
現代社會推崇“適性教育”,即根據學習者的差異有選擇的進行教育,也是根據學習者的個性、人格、興趣和能力的差異,進行靈活的選擇教育,其核心理念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民主”、“教育平等”不謀而合。班集體作為學校教育的縮微組合,不僅是接受教育的地方,更是孩子的成長之地,甚至是師生生命棲息之地。
一、民主:打開教師、學生、家長的合作之窗
學校的班級是培養學生的一個基本單位,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搖籃,一個班級的建設需要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的有效配合,但是如何更好地配合?如何調動每位家長主觀能動性參與到建設班級的工作中來?這是擺在我們頭上一件頭等大事。陶行知先生曾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經由教育而非經由軍事革命創造一民主國家。”
在開學初,我寫了封《告家長書》,在這封信中,我提出了對班級建設的初步設想,為增強家長與孩子的交流,特別增加了優秀家庭評選,把家長的配合程度和對孩子的關心程度作為重要憑證。同時,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主要規章制度。此事一出,家長反應熱烈,好幾個家長在我的《告家長書》背后也給我回了一封信,表達了對我工作的支持和我細心工作的感謝,言辭中流露出了對自己孩子學業的關心,例舉了自己孩子在以前的學習上一些小毛病。
事實證明,在后期開展班級活動時,家長們紛紛獻計獻策,十分出力。為了開拓孩子的眼界,鍛煉孩子意志力,增強班級凝聚力,一家長提議舉行徒步活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并紛紛帶著孩子報名參加,并分工合作,負責報名統計、策劃路線、后勤裝備等,更有熱心的家長,自費制作了宣傳標語,舉行活動那一天,隊伍壯觀,標語醒目,秩序井然,較好地展示了我們學校、我們班級的風貌。
陶行知先生曾在《民主第一》這首詩里表達了對民主體制的推崇、對民主體制建立的盼望,同時他還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在建設班級的過程中,我利用我親手書寫的《告家長書》打開了教師、家長、學生三者間的芥蒂,讓大家在一個民主、和諧的氣氛中一起探討如何建設好班級,一起取長補短,一起反思一起發展,大家不無創造性地提出了措施,保證更好地建立班級體制。
二、互愛:打破師生、生生的心靈隔膜
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確實,沒有真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但是怎樣才是真正的愛?怎樣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學生他們的內心到底在尋求怎樣的愛?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家長們忙于生計,孩子們沉迷虛擬世界,實實在在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卻被漸漸淡忘。如何喚醒沉睡在孩子和家長心底的那一份愛?如何搭建溝通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橋梁?我在尋找契機。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到了,個別有識的家長希望通過短信借老師之口傳達對孩子的關愛。很好的機會!我給所有家長發送了一條消息,希望家長們都能在這一個特殊的節日表達對孩子的愛。果然,消息發出不多久,就有不少家長陸陸續續發來了祝福短信,我及時把消息整理在一起,并加上漂亮的圖案,打算在“六一”前把它張貼出來,并讀給孩子們聽。經過幾番整理,終于,一份父母的深情問候在我手下誕生了,我又緊鑼密鼓聯系各科老師,送上寄語,終于在最后一刻,我帶著五張裝滿問候的大紅紙來到了教室,用我的心讀給他們聽。突然,原本沉浸在幸福中的教室里響起了不和諧的聲音——有人哭了!這一哭不打緊,立刻帶來更多的哭聲。那是怎樣的淚水啊,那是心與心打通后最真實的淚水!
三、實踐: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他說:“在學與做當中知識和行為之間是統一的,知識是概念和行為的指導,行為是知識的人格化。脫離行為的知識是空泛的知識,沒有知識的行為是盲目的行為。這兩者是一體的,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離開對方而單獨獲得。”陶行知先生點明了知識和實踐中的紐帶關系,如何讓每個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作為班主任又要為學生搭建一個怎樣的平臺呢?
班干部是班集體建設的核心力量,是堅強的戰斗力。我們學校實行“班干部輪崗制”。第一步民主選舉班委。選舉經過“自我推薦”“競選演說”、“學生投票”等程序,這給學生們提供了實踐的舞臺。這些崗位定期輪換,給大家不同的鍛煉的機會。第二步以座位序號為序,每個同學輪流當一天值日班長。值日班長根據班級實際和班級整體計劃,提出一天的任務要求,督促檢查全班的生活、學習、紀律、衛生、體育活動等,并總結當天的工作,提出下一天的工作建議。班主任一周一總結。我班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特色崗位,針對學生的特長,提供展示舞臺,如:教室美容師、好書小精靈、小小法布爾等,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民主參與意識,提高了自覺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更為發展學生們的個性特長創造了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我才智的機會。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讓他們感受到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主人,每個人都能為班級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各顯其能,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班級生活實踐中去,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行以求知知更行。”
四、創新:建設班級特色文化的重要基石
在創造教育形成發展的過程中,陶行知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和先驅。他明確“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同時他還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創新思維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創造力人皆有之。
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活動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學生想象、創造能力等。班級活動一是主題要鮮明,即要有時代氣息,要有針對性。如利用學校的語言文化節,結合“七星評比”開展學好母語、強化英語、用好文明語的系列活動。又如針對本班學生作業不清楚,開展“各科優秀作業展”,這往往比簡單的訓斥好得多。二是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即熱點、焦點問題。針對“去網吧上網,去游戲廳打電子游戲”的現象,組織學生“一談危害,二樹榜樣,三做主人”三部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付之實踐,有效地得到了矯正,并且形成了判別是非的基本觀念,使其明白不要圖一時快樂而耽誤了學習。三是活動形式要新穎活潑。我班經常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調查和研究,如,學了《水》后,我們實地了解飲用水的變化以及目前水污染的情況,并用各種方式記錄,善于寫作文的同學寫了調查報告;制作好的同學利用廢品制作一些生活用具,并且帶到學校互相研究,仔細探討,力求精益求精;美術好的同學利用自己的畫筆為我們宣傳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這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形成了努力向上的班風,實現“做的最高境界是創造”。
我知道,一個班級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立竿見影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也會層出不窮,但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深記陶行知先生說過的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堅定自己的信念,欣賞每個學生。愿我的班級是一片孩子們自由呼吸的天地,他們能在這里找到陽光還有雨露,欣賞到霓虹還有流彩,感受生命的五彩繽紛,享受成長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