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偉
[摘 要]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由于具有鮮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而被學生所喜愛。教師用感情充沛、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剖析故事,可以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動人的故事在擴大學生知識范圍的同時,更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教師所渲染的教學氛圍,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來聽課。總之,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其形式多種多樣的,問君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我們認真鉆研,勇于探索,必定能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課堂效率 主體作用 教學氛圍 課堂導入 動人故事 照本宣科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相對抽象、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盡管不具備其他學科所凸顯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但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卻是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如果教師在講授時照本宣科,只是單純講道理、述觀點,不結合實際的話,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抽象、空洞,進而失去學習興趣,也達不到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即教育”,主張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那么,怎樣才能使教育圍繞生活展開呢?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個小故事的累積和延續(xù),通過巧妙地運用故事讓學生在心情舒暢的狀態(tài)下接受知識、陶冶情超,提升思想道德品質(zhì),既讓學生體驗了生活、掌握了知識,又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和趣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一.如何選擇故事
中學生思維活躍,對外部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思考問題又往往憑借感性經(jīng)驗,只愿意追求新奇性,忽視理性地深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借助生動鮮活的故事情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活力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故事的選擇上就要結合教材知識,選取那些能夠反映當前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學生自身特點的故事。
1.代表性與典型性
教材中的很多故事往往是為了解釋概念,佐證觀點,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但也存在一些過于抽象的故事,甚至有的與實際生活距離太遠,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選取故事時除了參考教材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外,還要主動尋找新故事,所選擇的故事不僅要有代表性和真實性,最重要是要有典型性,既要保證故事有合理的情節(jié),能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又要能夠觀照課程知識。如,講授“誠信做人到永遠”時,如果選用學生身邊的誠信故事會比選用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里主人公皮諾丘因為經(jīng)常撒謊而鼻子變長的故事更有吸引力,更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選取的新故事應貼近課程內(nèi)容,符合講授要求,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不能脫離生活實際,更不能是為了對應教材內(nèi)容而隨意編造故事。教師要在平常生活中多留意觀察,多讀書刊報紙,充分利用現(xiàn)代媒體搜集、積累素材。
2.恰當性與哲理性
故事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教學的成敗,一個恰當適宜的故事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故事恰當與否主要取決以下因素:首先,故事題材應符合課程內(nèi)容要求,應服務與教學目標;其次,所選擇的故事應與學生具備的知識點和思考能力相適宜,選擇學生能夠理解的故事;再次,故事情節(jié)不能過于復雜,內(nèi)容不能過于抽象。只有恰當適宜的故事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才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課程知識,從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巧用故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因此,在故事選擇上要注意所選的故事除了貼近教材,符合現(xiàn)實外,還要能讓學生從故事中悟出相應的哲理,通過故事表面理解深層次的道理和內(nèi)涵。一個膚淺、簡單的故事對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并沒有太大的幫助,而那些有深度、有內(nèi)涵的故事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
3.趣味性與真實性
一個能引起學生發(fā)笑的故事比一個純粹嚴肅的故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選擇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時,既要考慮到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及時地過渡到課堂知識點上,引導學生通過故事理解知識點。另外,在考慮故事趣味性的同時,要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選擇那些具體、真實、可信度高的故事案例,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失去真實性,兩者應兼而有之。因此,巧用故事本身并不是簡單地引起學生注意,而是通過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學習、理解知識的主動性。故事題材應具有一定的可笑性、可讀性,或有滑稽、幽默的成分,或有神秘、未知的懸念。另一方面故事的講授方法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巧用故事時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或能激起學生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或引起學生發(fā)笑,在笑聲中快樂學習,于不知不覺中理解知識點。
二.如何巧用故事
1.巧用故事導入新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思想品德課教學也是如此。在新課開始時,尋找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導入新課很重要,如果在新課開始就沒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在想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加困難。如果從新課導入開始巧用故事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進入主題,也有助于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動力,奠定以后課程學習的基礎。如“人民當家作主”時,如果一開始就講授我國的國家性質(zhì)、公民的基本權利等,難免會使學生感覺空洞、枯燥,產(chǎn)生厭倦感,如果換成圖片、視頻導入教學,也許效果就不一樣了。通過播放全國人大會議錄像、講解新中國成立的歷史,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是怎樣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們能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些什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課程知識的興趣。巧用故事導入新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探索知識的動力。因此,導入新課所選擇的故事題材應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是學生所喜聞樂見或相對熟悉的故事,當學生聽到故事時能夠期待后面的內(nèi)容,導入的方法應以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促使學生思考、提問為目的。
2.巧用故事重點釋疑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部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所經(jīng)歷的事實有出入,這時學生就會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質(zhì)疑或矛盾心理,或無法理解教材所傳授的概念、理論知識而感到困惑。在講授“誠信做人到永遠”時,筆者列舉了某一同學發(fā)現(xiàn)老師給自己算錯了考試成績,多加了分數(shù),主動找老師更正的故事,有同學就提出身邊有很多不誠信的事情,筆者又借助寓言故事《狼來了》和《一把金斧頭》兩個故事,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誠信的重要性,再結合身邊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是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不誠信的行為最終會受到懲罰,消除了學生的疑問。巧用故事解答疑難知識點的方法有著“變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不僅可以使抽象的理論概念變得生動活潑,沉悶的課堂氛圍變得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化解難題,幫助學生加深對疑難知識點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掌握。endprint
3.巧用故事收尾點睛
在每一單元快要結束時設置一個帶有問題的小故事,讓學生課外思考,這種學生帶著問題去復習或預習功課的方式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同時也讓學生對下節(jié)課內(nèi)容有一定的期待。在每節(jié)課快要結束時運用一個小故事收尾點睛,即是對本節(jié)可內(nèi)容的總結,不僅點出了重要的知識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好方法。巧用故事進行收尾點睛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看準時機,在恰當?shù)臅r間引出故事,故事情節(jié)和課程內(nèi)容之間要銜接連貫,沒有脫節(jié)。其次,故事應帶有問題意識,教師要通過故事提出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和分析。再次,不能平鋪直敘地講述故事,在巧用故事過程中教師要全身心投入,在表情,聲調(diào)、肢體等方面要有感染力,要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必要時可以設置適當?shù)幕迎h(huán)節(jié)。最后,教師要通過故事引導學生逐步尋找故事所寓意的哲理,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生活中,各種具有矛盾情節(jié)和深邃思想的故事,無論是偉大還是平凡,是曲折還是簡單,往往都蘊含著真實,顯現(xiàn)著質(zhì)樸,承載著或大或小的教育價值,或能感人肺腑,或可啟人心智。課堂上,尤其是一堂課終了學生神經(jīng)需要舒緩時,若能恰當?shù)剡\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來結課,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啟迪學生靈感,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結束“珍愛我們的生命”一框內(nèi)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與內(nèi)涵”的理解,我給學生講了一個關于“石頭與磚頭”的故事:說老子騎牛過函谷關時一年逾百歲、鶴發(fā)童顏的老翁問他:“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愿向您討教個明白。我今年已經(jīng)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xiàn)在,一直是游手好閑地輕松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里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見了4舍屋宇卻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谷;雖沒置過片磚只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xiàn)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聲,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老子聽后微然一笑,吩咐府伊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老子將磚頭和一塊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愿去石頭?”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么呢?”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棱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老翁說:“當然石頭了”。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于人于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故事講完了,可學生卻還沉浸在回味之中,從其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受到的教育和啟迪是十分深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