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經濟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大多數新經濟組織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工作薄弱。在推動經濟的同時,也給加強非公經濟和新經濟組織中精神文明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 非公經濟 新經濟 精神文明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Ways and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Non-public Economy and New Economic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Xiaoying
(Xi'a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 economy, the new economy organization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like emerge, which most of the new economy organ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ork is weak.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non-public economy and new economy organization is a new subject.
Key words non-public economy new econom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1 政府方面
要從加大宣傳教育、提供交流平臺、豐富活動載體、完善激勵機制、培育企業文化入手,增強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創建水平。
1.1 要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和支持
找準載體、注重挖掘、加大對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好經驗、好典型的宣傳力度,為非公企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帶動全市非公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加大對非公企業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通過組織非公企業家學習十七大精神、創建文明企業、誠信企業、和諧企業等各種主題的座談會、交流會,舉辦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論壇等方式,為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也可成立精神文明建設聯誼會,為文明創建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從而提高非公企業家對三個文明協調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在企業發展上,要克服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的行為,要確立科學的經營發展理念,使企業的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學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有利于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社會形象、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的有益工作;作為非公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加強對職工的教育培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等工作;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要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社會公益事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助推社會和諧發展。
1.2 要合理制定標準,加強工作指導,幫助企業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在制定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方針、目標和標準時,要從有利于企業的全面健康發展出發,正確處理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與企業生活經營之間的關系,為企業所歡迎,為行政管理層所接受,實現非公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贏”。
在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不搞命令式,不搞形式主義,多從制定創建規劃、設計環境宣傳、策劃創建活動等做起,努力為企業提供服務。在工作路徑上,堅持抓大帶小、典型引路。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層次地抓好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非公企業文明單位典型,影響帶動更多的非公企業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來。在工作要求上,堅持逐步提高、持續改善,在非公企業發展初期,重點考核企業家是否具有創建意識,企業生產經營是否遵紀守法,組織開展以“文明經營企業”、“誠信納稅企業”為主要內容的評比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重點考核企業是否誠信經營,是否維護員工利益,積極開展“文明單位”和“信用明星企業”等評比活動;到相當規模后,重點考核業主社會責任意識強不強,企業管理水平高不高,是否具備良好的社會形象,組織開展“十佳民營企業文明單位”、“十佳文明示范企業”等評比活動。
1.3 要完善激勵機制,形成部門合力,鼓勵非公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非公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如加大對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典型經驗的宣傳報道;在投資環境、用地用電、審批辦理等事項上給予物質文明方面同等的優惠政策。強部門交流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在各部門職責范圍內支持、幫助非公企業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如開展“誠信企業”、“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對文明單位、誠信企業,工商、稅務等部門要開辟綠色通道,辦理手續上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開展上門指導,在執行法律法規上更人性化。
1.4 要積極鼓勵發動,引導非公企業參與社會活動,形成非公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制定相關政策,大力弘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扶危濟困、共同富裕、義利兼顧、德行并重、發展企業、回饋社會”的精神,發動和鼓勵非公企業在抗洪救災、希望工程、見義勇為、慈善事業、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敬老助殘、城鄉共建等社會公益活動中發揮作用;組織各非公企業文明單位積極參與“雙百結對、共建文明”活動,一方面不僅能有效帶動農村三個文明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深化企業自身的文明創建內涵,從而將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結對雙方文明創建上的雙贏。
1.5 要培育企業精神,建立企業文化,推動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開展
精神是信念,精神是支柱,精神是動力。一個好的企業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而且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柱,積極推進非公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提高企業素質的內在需求,也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企業員工隊伍,提高企業員工思想德行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興衰成敗。對于非公企業來說,要健康發展,提高效益,就必須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2 企業方面
要從組織領導、企業制度、硬件設施、活動載體、企業文化等全方面入手,從硬件到軟件、從現象整治到內涵深化,逐步提高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水平。
2.1 要建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為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在注重利益優先的非公企業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首先,企業領導班子要充分認識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視和支持企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帶頭落實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的各項機制。其次,有專門人員指導組織精神文明建設各項活動的開展。要成立由企業一把手任組長、具體分管同志為成員的創建文明領導小組,負責創建文明單位的計劃制定、監督檢查和考核獎勵,制定切合實際的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各項活動措施落到實處,并定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組織改進。同時,領導班子還要注重自身素質建設,切實有效地做好帶頭模范作用。
2.2 要不斷健全企業制度,為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機制保障
企業制度能夠保障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保障企業生產生活的有序進行,保障企業各級管理的順利運作,同時也是精神文明創建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各企業要注重企業制度建設,在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激勵機制等各項建設上狠下功夫。要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企業從人管到制度管理人的提升;不斷完善企業人才和創新激勵機制,來保證企業的持續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企業生產組織指揮協調和工作評估機制,完善公司員工工資福利制度,為企業精神文明創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3 要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為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提供物質保障
企業是員工生產生活的場所,企業的各項設施建設,直接關系到員工參與企業各項創建活動的積極性。為打好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的基礎,非公企業要舍得投入資金,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要為企業員工創造和諧的環境條件,通過加大綠地面積、建設新廠房和新宿舍、完善各種配套設施等措施,改善職工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要完善企業文化陣地建設。完善圖書館、閱覽室建設,保證職工信息和知識的攝取量;完善體育設施建設,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要完善宣傳陣地建設,通過宣傳欄、宣傳牌和宣傳標語等方式,營造濃厚的企業文明和諧氛圍。
2.4 要不斷豐富活動載體,為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活動氛圍
非公企業要以提高企業員工的文明素質,提升整個企業的文化內涵為目標,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載體活動,營造非公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的濃厚氛圍。載體活動要切合企業自身實際、要切實從企業員工的物質精神需要入手、要具體有效而不能流于形式,如為職工送生日蛋糕、及時慰問傷病職工、開展生活互助活動,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和親情,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