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王穎莉
摘要: 縣區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對縣區進行科技創新評價,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濟南市現行的縣(市)區、高新區考核指標為基礎,借鑒武漢、南京、寧波等地的考核辦法,構建了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采取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并選用濟南市“2013年度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通報”的部分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對濟南市各縣(市)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
Abstract: Counties are the main power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it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 on count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further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 drive strategy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Ji'nan, this article borrows methods from other leading cities, such as Wuhan, Nanjing, Ningbo and other cities, then constru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counties of Ji'na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pplies AHP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indicators, selects data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ess circular of counties and high-tech zones in Ji'nan, 2013" for analysis, and then giv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counties in Ji'nan.
關鍵詞: 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實證研究
Key words: coun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index system;empirical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9-0012-02
1 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1 構建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
為扎實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2006年,濟南市成立了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委員會,隨后出臺了《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規劃》、《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和《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縣(市)區、高新區考核辦法(暫行)》等文件。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由三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3個(創新主體、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44個;《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縣(市)區、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暫行)》由19個指標組成。2013年,濟南市啟動了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通報,采用季報、年報兩套指標體系。其中,季報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構成;年報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35個二級指標構成,較為完整地反映了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環境等方面。
1.2 構建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應具備科學性、系統性、代表性、數據可得性等特點。具體地,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必須符合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定的指標必須是能夠真實、客觀、全面、動態地反映縣區科技創新能力;確定指標體系時要堅持全局意識、整體觀念,指標體系要綜合反映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縣區科技創新能力是多層次、多因素綜合影響和作用的結果,因此評價體系也應具有層次性,能從不同層面反映創新型縣區建設的實際情況;由于影響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各因素都是隨機、非線性變化的,因此要求評價指標體系能夠適時反映這種動態性變化;另外,確定的評價指標必須便于數據收集,完整的指標數據是實證分析和驗證模型優劣的基礎。
1.3 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濟南市現行的縣(市)區、高新區考核指標為基礎,借鑒武漢、南京、寧波等地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對縣區的考核辦法,考慮指標數據的可得性,構建了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構成。一級指標分別為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二級指標全部為定量指標。
2 數據收集和處理
2.1 數據收集
考慮數據分析的時效性,本文選用2013年度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全部來源于濟南市科技局組織開展的“2013年度縣(市)區、高新區科技創新進展情況通報”。
2.2 數據標準化處理
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消除各指標由于量綱不同帶來的不可公度性;二是更加方便計算和進行結果比較。本文采用均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第j縣區第i項指標計為aij,建立原始數據矩陣A,即A=(aij)14*11,另以bij=(aij/)*100建立矩陣B,則矩陣B為無量綱化標準矩陣,見表1。endprint
3 確定指標權重
3.1 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請專家對3個一級指標兩兩打分,用excel表進行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W=(0.25,0.375,0.375)T,符合一致性檢驗。W即為各項一級指標的權重。
3.2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請專家對各一級指標所屬的二級指標兩兩打分,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創新載體所屬4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1=(0.27,0.36,0.18,0.18)T;創新投入所屬的3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2=(0.33,0.44,0.22)T;創新產出所屬的7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3=(0.28,0.20,0.12,0.08,0.08,0.08,
0.16)T。
3.3 各二級指標綜合權重
將各二級指標權重與所屬的一級指標權重相乘,得到各二級指標的綜合權重,見表2。
4 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實證研究
4.1 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
根據表1和表2,加權計算得到各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值排名,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能力分為4個梯隊,其中高新區為第一梯隊,綜合評價值為32.77,遠遠超出其他縣區;第二梯隊包括歷下、歷城、章丘、市中,綜合評價值在7.5~12之間;第三梯隊包括天橋、長清、槐蔭,綜合評價值在5.5~6之間;第四梯隊包括平陰、濟陽、商河,綜合評價值在4.5以下。
4.2 縣區科技創新一級指標評價
根據表1和表2,計算得到各縣區一級指標的評價值,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創新載體建設最為突出的是高新區,其次是歷下、歷城、章丘、長清;創新投入力度最大的也是高新區,其它10個縣(市)區差異不明顯;創新產出仍是高新區最占優勢,其次是歷下、章丘、歷城、市中,濟陽、商河明顯居于劣勢。
4.3 各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高新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獨占鰲頭,這與高新區“區域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地”以及“首位經濟”的定位是分不開的。歷下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地位僅次于高新區,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市首位,技術合同交易額等也居全市前列。歷城區科技創新發展能力居全市上游,其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發明專利授權量等指標優勢突出。章丘市最為突出的優勢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其高企平均規模較大,且在高新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歷下、歷城、章丘同時都存在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如歷下區在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方面居劣勢;歷城區技術先進型服務業擁有量為0;章丘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占比居全市最末。市中區在科技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方面較為均衡,優勢和劣勢都不明顯。天橋、長清、槐蔭的綜合評價值相差不大,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處于中游偏下位置,沒有明顯的優勢指標。平陰、濟陽、商河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力較弱,這是由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都有待加強,應予以充分重視和盡快提高。
參考文獻:
[1]尤丹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上):15-16.
[2]馬池順,喻金田.創新型城市成長的三維主導因素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1):61-63.
[3]程華,廖中舉.影響生態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實證研究綜述——基于法規、市場和企業內部因素[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2).endprint
3 確定指標權重
3.1 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請專家對3個一級指標兩兩打分,用excel表進行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W=(0.25,0.375,0.375)T,符合一致性檢驗。W即為各項一級指標的權重。
3.2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請專家對各一級指標所屬的二級指標兩兩打分,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創新載體所屬4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1=(0.27,0.36,0.18,0.18)T;創新投入所屬的3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2=(0.33,0.44,0.22)T;創新產出所屬的7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3=(0.28,0.20,0.12,0.08,0.08,0.08,
0.16)T。
3.3 各二級指標綜合權重
將各二級指標權重與所屬的一級指標權重相乘,得到各二級指標的綜合權重,見表2。
4 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實證研究
4.1 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
根據表1和表2,加權計算得到各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值排名,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能力分為4個梯隊,其中高新區為第一梯隊,綜合評價值為32.77,遠遠超出其他縣區;第二梯隊包括歷下、歷城、章丘、市中,綜合評價值在7.5~12之間;第三梯隊包括天橋、長清、槐蔭,綜合評價值在5.5~6之間;第四梯隊包括平陰、濟陽、商河,綜合評價值在4.5以下。
4.2 縣區科技創新一級指標評價
根據表1和表2,計算得到各縣區一級指標的評價值,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創新載體建設最為突出的是高新區,其次是歷下、歷城、章丘、長清;創新投入力度最大的也是高新區,其它10個縣(市)區差異不明顯;創新產出仍是高新區最占優勢,其次是歷下、章丘、歷城、市中,濟陽、商河明顯居于劣勢。
4.3 各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高新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獨占鰲頭,這與高新區“區域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地”以及“首位經濟”的定位是分不開的。歷下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地位僅次于高新區,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市首位,技術合同交易額等也居全市前列。歷城區科技創新發展能力居全市上游,其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發明專利授權量等指標優勢突出。章丘市最為突出的優勢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其高企平均規模較大,且在高新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歷下、歷城、章丘同時都存在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如歷下區在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方面居劣勢;歷城區技術先進型服務業擁有量為0;章丘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占比居全市最末。市中區在科技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方面較為均衡,優勢和劣勢都不明顯。天橋、長清、槐蔭的綜合評價值相差不大,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處于中游偏下位置,沒有明顯的優勢指標。平陰、濟陽、商河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力較弱,這是由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都有待加強,應予以充分重視和盡快提高。
參考文獻:
[1]尤丹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上):15-16.
[2]馬池順,喻金田.創新型城市成長的三維主導因素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1):61-63.
[3]程華,廖中舉.影響生態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實證研究綜述——基于法規、市場和企業內部因素[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2).endprint
3 確定指標權重
3.1 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請專家對3個一級指標兩兩打分,用excel表進行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W=(0.25,0.375,0.375)T,符合一致性檢驗。W即為各項一級指標的權重。
3.2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請專家對各一級指標所屬的二級指標兩兩打分,應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到:創新載體所屬4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1=(0.27,0.36,0.18,0.18)T;創新投入所屬的3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2=(0.33,0.44,0.22)T;創新產出所屬的7個二級指標的權重為W3=(0.28,0.20,0.12,0.08,0.08,0.08,
0.16)T。
3.3 各二級指標綜合權重
將各二級指標權重與所屬的一級指標權重相乘,得到各二級指標的綜合權重,見表2。
4 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評價實證研究
4.1 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
根據表1和表2,加權計算得到各縣區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值排名,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濟南市縣區科技創新能力分為4個梯隊,其中高新區為第一梯隊,綜合評價值為32.77,遠遠超出其他縣區;第二梯隊包括歷下、歷城、章丘、市中,綜合評價值在7.5~12之間;第三梯隊包括天橋、長清、槐蔭,綜合評價值在5.5~6之間;第四梯隊包括平陰、濟陽、商河,綜合評價值在4.5以下。
4.2 縣區科技創新一級指標評價
根據表1和表2,計算得到各縣區一級指標的評價值,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創新載體建設最為突出的是高新區,其次是歷下、歷城、章丘、長清;創新投入力度最大的也是高新區,其它10個縣(市)區差異不明顯;創新產出仍是高新區最占優勢,其次是歷下、章丘、歷城、市中,濟陽、商河明顯居于劣勢。
4.3 各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高新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獨占鰲頭,這與高新區“區域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地”以及“首位經濟”的定位是分不開的。歷下區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的地位僅次于高新區,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市首位,技術合同交易額等也居全市前列。歷城區科技創新發展能力居全市上游,其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發明專利授權量等指標優勢突出。章丘市最為突出的優勢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其高企平均規模較大,且在高新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歷下、歷城、章丘同時都存在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如歷下區在科技金融風險補償金貸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方面居劣勢;歷城區技術先進型服務業擁有量為0;章丘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占比居全市最末。市中區在科技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方面較為均衡,優勢和劣勢都不明顯。天橋、長清、槐蔭的綜合評價值相差不大,在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處于中游偏下位置,沒有明顯的優勢指標。平陰、濟陽、商河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力較弱,這是由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創新載體、創新投入、創新產出都有待加強,應予以充分重視和盡快提高。
參考文獻:
[1]尤丹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上):15-16.
[2]馬池順,喻金田.創新型城市成長的三維主導因素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1):61-63.
[3]程華,廖中舉.影響生態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實證研究綜述——基于法規、市場和企業內部因素[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