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媛
摘 要 合同法是高職高專法律事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在合同法課程的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而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需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及考核標準。
關鍵詞 合同法課程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Contract Law Teaching
LI Yanyuan
(Faculty of Law Application,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aikou, Hai'nan 571100)
Abstract "Contract Law"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Legal Affairs compulsory cours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lecture-style teaching, the use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courses in contract law is more conducive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nitiative, students of leg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use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you need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adjust course content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Key words contract law cours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object
1 合同法課程定位
本文所指的合同法課程,是高職高專法律事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屬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兼具的課程。其理論性主要體現在合同法所涉的各項法學原理上,在民法體系中,合同法作為當今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之一,集中反映了民法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是民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踐性在于合同法本身源于實踐,是對法律實務中合同訂立、糾紛、管理等各方面的約束和規范。合同糾紛在實踐中占突出地位,合同糾紛的預防和解決是法律事務崗位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高職高專法律專業的教學中,需突出其實踐性。這不僅僅是由合同法本身的實踐性所決定的。更是由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所決定的,高職高專法律專業突出培養具有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學生通過學習,應該能夠在與專業相對應的法律職業崗位處理常見的法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自然十分重要,但是簡單的向學生灌輸法條、介紹案例顯然并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才是教學的關鍵。通過合同法課程的教學,應使學生具備熟練運用合同法及相關知識訂立常見合同、預防常見合同風險和解決常見合同糾紛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記住幾個重點法條。
因此,本課程需以我國現行合同法為依據,以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為核心內容,結合合同法的實施運行實踐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體法律制度及其相應的規范,并能夠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分析和處理各種合同實務問題。
2 合同法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優勢
首先,在傳授合同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職業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能夠將專業學習和從事職業崗位工作無縫銜接。而從事法律職業,要求學生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談判、協商的能力,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具體到合同法課程,則要求學生在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后,能夠根據當事人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結合法律規定起草、審查、修改合同,進行簽訂合同的磋商、談判,對違約行為采取合法合理的救濟措施等等。采用填鴨式的理論講授法,學生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死記硬背幾個法條,缺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練習機會。而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學以致用才是根本,學生必須將合同法律知識與合同法律實踐相結合。在學習了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各方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及違約的救濟、責任承擔等合同法律知識后,要能夠運用這些法律知識解決相關的合同法案例問題。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就是解決實務中出現的法律問題的過程,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也在這個過程得到了培養鍛煉。
其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其學習主動性得不到發揮。而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是模擬法律實踐的仿真操作。采用源自實踐的合同案例材料,讓學生協商起草合同,或是解決合同糾紛,這顯然比死記硬背遙不可及、枯燥乏味的理論、法條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要解決案例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學生必須充分參與,例如收集合同法相關資料、查閱法條、并運用這些法律知識進行邏輯思維、推理等等。案例的解決情況直接檢驗著學生學習效果。相比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有效的學習檢驗手段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 合同法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案
3.1 確定教學目標
即學生通過對合同法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了解及掌握合同法及相關的知識,具體而言,包括了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體系及其研究對象;熟悉合同法的主要法條、立法基礎和適用條件;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體法律制度及其相應的規范;了解當前合同法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運用。知識目標的完成是為了培養能力目標作基礎。如前所述,高職高專法律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本課程的能力目標,具體是要求學生能運用合同法基礎原理分析和識別不同的合同類型;能根據具體交易需要訂立相應的合同;能運用法律分析和解決常見合同糾紛和案例,即根據不同類型的違約表現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案和措施,分析和處理各種合同實務問題。學生學習法律課程,不單單是掌握知識及具備法律從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法律職業素養,使學生具備成為法律人的基本素質,這是法律課程的共同目標。而合同法課程作為法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同樣看重學生法律職業素質的培養。本門課程所要完成的素質目標主要有通過模擬合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的私權精神及誠實信用的品格。
3.2 教學方案的調整
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合同法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考核方式與標準做了相應的調整。
教學內容方面,選取合同法具有代表性、常用性的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委托合同實例等做教學案例或教學項目。根據合同法的實際運行實施,引入實務中常見的合同問題及合同糾紛,以分析案例、完成項目為主。
在教學過程方面,綜合情景模擬、法律咨詢、項目化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對合同法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按照實務中合同協商成立、生效、履行、終止的流程設置各個模塊的任務。將合同法的基本知識貫穿在任務的解決過程中。例如,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案例材料,按照分組進行合同協商,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需閱讀、查找合同訂立相關法律規定及解釋,收集并修改相應的合同示范文本,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協商,并最終制定出合格的合同文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是點評、講解,而不再是一昧的講授。
課程考核方式與標準方面,改變以往的一次期末考定結果的局面,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試、實訓考試、平時出勤情況、課外作業、課外實踐(含閱讀等)、平時小測驗等部分組成。全面、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
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相應的法律崗位的能力要求為標準,對合同法課程做了較大的調整。也更能適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有效的避免了出現學校學習和崗位需求脫節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衡峰.合同法教學研究——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9上).
[2] 潘勁松.淺議合同法情景模擬教學方法[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3] 王寧.行動學習法在《合同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