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高崇慧
摘 要 現代社會由于觀念的轉變,離婚自由的觀念已被普遍接受,中國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離婚自由是男女雙方的權利,但對于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來說,父母的離婚自由可能會傷害到子女的切身利益。因此,通過完善父母離婚后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制度,給離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有力的保護。
關鍵詞 離異家庭 未成年子女 監護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Responsibilities of Guardianship of Minor Children of Divorced Families
BAI Xu, GAO Chonghui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650221)
Abstract Due to changing concepts of modern society, the concept of freedom of divorce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China's divorce rate is rising. Freedom is the right to divorce, both men and women, but there are minor children, families, freedom of divorce of parents may be harmful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children. Therefor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minor children after their parents' divorce guardianship system, minor children of divorced families to provide strong protection.
Key words divorced family; minor children; guardianship
1 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監護制度的意義
當今社會,男女雙方在選擇配偶方面都有較大的自由選擇權,結婚自由同樣離婚也是自由的,離婚與再婚現象已經被普遍認同。中國的離婚率不斷增長,2012年粗離婚率為2.3‰,粗結婚率為9.8‰,2012年離婚率的增幅超過結婚率增幅。①離婚家庭日益增多,而離異家庭子女也不斷的增多。這不僅涉及離婚男女雙方的財產權、人身權問題,更多的是要關注其子女的保護特別是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因此,盡量減少父母離婚對未成年子女的不良影響,確立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責任顯得尤為重要。
2 離異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行使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離異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行使的現狀
我國《婚姻法》并未明文直接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的概念,但《婚姻法》第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對于離婚后的家庭,子女雖然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但是卻只能與其父親或母親一方共同生活,雖然父母雙方仍對子女有監護權,但承擔的監護責任有所變化。
2.2 離異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行使存在的問題
(1)在中國家庭中,夫妻雙方和平分手的離婚并不多,對家庭財產的分割和孩子的撫養權方面往往爭得“魚死網破”、“頭破血流”,以至于發展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夫妻雙方可能會為了今后再婚不想被孩子拖累而都不想要孩子,或爭到孩子撫養權的那方可能會向孩子灌輸另一方不好的言論,不讓對方探望孩子,不支付撫養費,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了不好的陰影。離婚后組成再婚家庭形成不同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的適應能力提出挑戰。對于為了孩子考慮而不再另組家庭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失父母另一方的愛與教育,對其性格養成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并且單靠父親或母親一方經濟壓力相對較大。父母在離婚時考慮問題不是以子女利益為本位,而是以父母利益為中心。②(2)父母離婚后,子女只能由一方直接撫養,由另一方支付撫養費。父母離婚時,撫育費的數額一般是按照離婚時的工資收入確定的。在撫育子女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物價上漲、教育費用增加情況,而原定的撫養費過少無法滿足未成年子女生活、教育等方面需要。有的父母離婚時可能會減少或不要求撫育費以爭取對子女的撫養權,但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很好的滿足子女的日常需要而導致糾紛不斷。③(3)在實際生活中,對于一些離異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的侵權案件,當直接撫養子女一方要求另一方共同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時,未直接撫養一方往往以侵權是由于直接撫養方教育不當、未盡到監護責任所致,并沒有自己的責任為由而拒絕承擔侵權責任,這也造成離異父母之間爭議不斷。
3 離異家庭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存在的問題的成因分析
(1)對于離婚時子女監護權的行使原則,我國《婚姻法》尚無明文規定。我國在父母離婚時監護權的行使原則上采取共同監護的方式,父母任何一方在離婚后仍有監護子女的權利。在現實生活中,離婚后父母雙方不可能同時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且在中國離婚后夫妻雙方大多數不保能持友好關系,且夫妻雙方對子女的教育、生活等方面很少能達成一致意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規定了單獨監護和共同監護的雙軌制。我國對離婚家庭未成年子女采取共同監護原則,已不太適應現實需要。對于離婚后父母愿意采取輪流撫育、共同監護子女的方式的可以采用共同監護,不愿意在離婚后繼續行使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的則可以單方行使監護權。(2)我國規定哺乳期孩子一般由母親監護,特殊情形下父親監護。立法主要考慮了嬰兒對母親的需要,但父親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也有母親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今世界各國普遍對于父母離婚后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傾向于以“兒童的最佳利益原則”為根本指導原則。④我國在直接監護人確定問題上還沒有確立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我國立法這些規定是 “父母本位原則”,然而“父母利益”與“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是不一致的。endprint
4 離婚后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行使的完善
4.1 明確確立父母離婚時的監護制度
解決父母離婚未成年子女問題,應當從監護制度出發,來預防和解除離婚父母的因未成年子女產生的糾紛。《婚姻法》中應當盡快明確父母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監護問題的相關法律,包括具體的權利義務的劃分和如何履行等,實現與民法的監護制度的接軌。
4.2 離婚時子女監護權的行使原則
離婚時,在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先由父母協商決定單獨行使或雙方共同行使子女監護權。在未做協議或協議不成時,由法院依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判決監護權的行使方式。最終都要確定夫妻雙方以何種方式行使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劃分承擔監護權的范圍,并確定雙方各自承擔監護責任的范圍。
4.3 確立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核心內容,是要實現子女利益的最大化,將兒童作為獨立的個體,給予法律上的特別保護。在確立子女的直接監護人時,要考慮子女對父母的需求,除日常生活的照顧外,還有心理上的依賴,需要對過去、現在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而且還要考慮子女的繼續性利益,并綜合各種因素對子女未來的生活作出判斷和預測,使監護與子女的未來教育和發展相銜接。
4.4 撫養費的確定
在撫養費的確定上可以考慮父母雙方的經濟來源和需要、如果不離婚子女所能享有的生活水準、子女的生活狀況和受教育的需要等方面的因素。⑤對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子女,如果父母并不具備經濟能力,成年子女無權要求父母支付教育費用,如果父母具有撫養能力,則應該承擔撫養費用。
4.5 建立婚姻家庭咨詢服務機構
建立婚姻家庭咨詢服務機構,政府也應該利用傳播媒介加強宣傳教育,對父母或子女進行培訓輔導,幫助將夫妻之間的沖突和兒童的問題分別開來,化解夫妻敵對情緒消除對子女的不利影響,在夫妻離異后,跟蹤掌握夫妻對孩子的撫養與教育及孩子的心理等情況,建立離異家庭子女檔案,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加記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注釋
① 民政部.2012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② 呂英林.高離婚率下的撫育糾紛.法律與生活,2004(9).
③ 雷春紅.撫養期限與撫養費的分擔.理論界,2006(8).
④ 陳葦,謝京杰.論“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在我國的確立——兼論《婚姻法》等相關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法商研究,2005.
⑤ 夏吟蘭.美國現代婚姻制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94-200.
參考文獻
[1] 孫若軍.父母離婚后的子女監護問題研究.法學家,2005(3).
[2] 佟麗華.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立法思考與建議.法學雜志,2005(3).
[3] 曹賢余.離婚后子女之監護撫養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0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