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鷹
我們在生活或運動中常會發生一些創傷,例如挫傷、扭傷或軟組織、關節紅腫疼痛發炎等。這時,如果采取了正確、及時的處理手段,就能緩解損傷。而利用溫度這種物理因子來治療的方法就是比較方便的一種。冷、熱治療方法是運用低于或高于人體溫度的物理因子刺激,進行治療的一種物理療法。那么,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冰敷,什么情況下使用熱敷?治療時該注意什么呢?
前后有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因此,一般的閉合性損傷可遵循“先冰敷,后熱敷”的口訣。但遇到復雜的損傷,該熱敷還是冷敷,還是需要咨詢專業醫生。
分次冰敷,小心凍壞肌膚。冰敷應該分次做,每次間隔時間至少要30分鐘,更重要的是每次冰敷的時間不應超過15分鐘,冰敷太久會使局部血管收縮造成凍傷,甚至產生壞死。
神奇熱敷,功效多多。熱敷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有助于移除肌肉疲勞所產生的乳酸堆積或炎性物質,有消炎作用。因此,對慢性肌腱炎、腰背痛、局部酸痛,甚至失眠有相當的緩解作用。
冷熱交替,水療有奇效。一些運動傷害后局部久腫不消,可采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將局部先泡于38℃~45℃熱水4~6分鐘,再立即浸泡在10℃~15℃冷水中2~3分鐘,往返交替進行5次,每天做2~3回,2周內可見效。
熱療適用于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后期(48小時后),也適用于慢性損傷。熱療可單獨應用,也可與其他方法綜合應用。凡是軟組織挫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出血期一過即可應用熱療。熱療有哪些方法呢?
蒸薰法 用配好的藥物加水煮沸,將需要治療部位直接在蒸汽上熏。每次熏蒸20~40分鐘,每日1次。
熱敷法 用濕熱毛巾或經過熱醋或中草藥處理的濕熱毛巾貼敷于傷部,無熱感時應立即更換,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此外,亦可用熱水袋、熱沙袋、熱鹽袋等敷于傷部。
★小貼士:熱療和冷療的注意事項
熱療雖簡便易行,但是某些特定情況下是絕對不能使用熱療的,并且使用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也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安全隱患,因此,熱療的注意事項一定要謹記。
1.對小兒、老人、知覺遲鈍者、昏迷患者,在應用熱水袋時除了應注意水溫外,還應隔一條毛毯,或再外包毛巾,應定時查看局部情況,如發現皮膚發紅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低溫燙傷。
2.對急腹癥診斷未明確、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時、軟組織損傷48小時內、細菌性結膜炎、出血性疾病禁用熱敷。
3.熱療時應注意燈距的調節,應防止各類光線直射眼睛。
4.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高熱、出血患者禁用熱療。
冷療作為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可以達到止血、止痛、退熱、增進舒適的功能。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下面這些注意事項務必放在心上。
1.大片組織受損,慢性炎癥或深部有化膿病灶處,萬萬不可使用冷療。
2.枕后、耳廓、陰囊處,不能使用冷療,以防凍傷。
3.腹部不能用冷療,以防腹瀉。
4.冰敷過程中,患者如出現皮膚蒼白、青紫應停止使用。
5.冷療時間每次不應超過15分鐘。
鄧永泓摘自《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2014年第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