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反對特權必須深化制度改革

2014-10-15 22:41:22郭為桂
領導文萃 2014年19期
關鍵詞:規則制度

郭為桂

加強對公權力的約束和規范,成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不論是拒腐防變、正風肅紀,還是簡政放權、權力清單,都是這方面的切實舉措。其中,腐敗與特權,是公權力失范和異化的突出問題。如果說腐敗是權力異化和失范的顯性癥候,那么特權是權力失范和異化的隱性病根。管住權力,必先反對特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而反對特權根本的出路是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只有扎牢制度的籠子,才能切實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可以說,用制度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思想。深入學習和研究這一思想,是我們黨當前一項很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的任務。為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這一思想,我刊專訪了武漢大學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虞崇勝教授。

我國迎來制度建設的

空前自覺階段

《領導文萃》: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政治文明研究的政治學者之一,您從政治文明的角度怎么評價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特點?

虞崇勝: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特點是個大問題。特點當然可以歸納出很多,這里我想從專業角度表達個人學習和觀察的一個最深體會,那就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國迎來了制度建設的空前自覺階段。

處在轉型中后期的中國,正日益逼近制度成型的歷史關口,幸運的是也迎來制度建設的空前自覺階段。這種自覺,首先表現在對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上。十八大明確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熔鑄為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鄧小平當年的論斷,“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更重要的是把制度建設重要性的認知變為制度建設歷史使命的自覺擔當,習近平說,“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種自覺,突出體現對制度自信與制度改革關系的科學認識上,習近平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此外,還表現在對制度建設原則和制度約束力的把握上,強調“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著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注重實體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的結合和配套”;強調“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當下中國的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覺,順應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趨勢。政治文明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政治意識文明,二是政治制度文明,三是政治行為文明。在這三者中,制度文明是意識文明的凝結,是行為文明的規范,因而我們說政治文明的本質在于制度文明。制度文明好比政治文明的樞紐,抓住了樞紐,就抓住了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本質,也抓住了改革頂層設計的全局。古今中外政治發展的歷史證明,政治文明首先是制度文明,政治清明首先是制度清明。

《領導文萃》:我們也注意到學界和民間的一種論調,認為現代文明很容易陷入制度決定論的窠臼,形成所謂的“制度迷信”或“制度依賴”,對此您怎么看?

虞崇勝: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自然要摒棄制度決定論或者制度萬能論,決定政治文明高度的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特定共同體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文明成果的凝結和文明水平的體現,我們是從這個意義上強調制度的重要性。但制度畢竟是人造物,有好壞之分,有效用之別。鄧小平就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制度“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就是從好的制度文明的制度角度說的。好的制度要有科學性、穩定性和有效性,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具體規則無法有效反對

特權腐敗

《領導文萃》:這么說,是否意味著還需要對制度做出科學的界定和規范的辨析?

虞崇勝:是的。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著名論斷之后,制度一詞迅速躥紅。用制度反對特權腐敗,這一點人們基本上有共識,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制度基本概念沒有進行科學厘清,其中最普遍的誤解是將制度與規則混淆。從規范的學理來說,制度與規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規范的制度一般是從狹義上說的。狹義的制度是指那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特征的宏觀制度或基本制度,如經濟領域的生產資料全民制、生產資料集體制、生產資料私有制、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政治領域的權力委任制、權力考任制、權力選任制、君主制、民主制等。相應地,那些不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也就是廣義的制度,則特稱具體規則或微觀規則,如人們熟知的歷史上的宮廷太監制度,就是君主制的一種具體規則;又如現實中的黨風廉政建設條例,也屬于黨和國家制度中的具體規則。可目前我們對二者的差異及各自功能認識不清,對其別異之處缺少清晰地界定,不同政治家和學者之間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分歧,并且很多情況下對兩個概念不加區分,經常發生概念上的混淆。在我們看來,政界和學術界對于制度概念的混淆和濫用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嚴重乃至誤導的地步,致使我們對制度缺乏深刻科學的理解,因此在反對特權腐敗實踐中未能著手建設真正治本性的基本制度和宏觀制度。我們以為,這正是我國特權腐敗現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一個重要原因。

《領導文萃》:就是說,反對特權腐敗所遵循的治本的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制度,必須要有嚴格的界定。只有那些真正具有科學性、穩定性和有效性的狹義的制度,才是反腐敗特權的治本利器。

虞崇勝:正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制度反腐反特權的有效程度,與制度的科學性公平性程度成正比。這就意味著不僅要增加制度的“量”,更要提高制度的“質”。從量上說,黨和國家所制定的反腐敗特權的“制度”不可謂不多。單就黨內來說,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包括一部黨章、兩部準則、二十四部條例在內的黨內主干法規體系;此外還有幾千件規則、規定、辦法、細則,這是黨內法規體系的枝葉。國家層面的各種制度更是難計其數。人們一定會說,這么多“制度”都沒法扎牢權力的籠子,可見要么權力太過強大而且狡黠,要么這些制度的“材質”太差。在我看來,問題的實質在于人們對制度與規則的混淆。如果按照前述之界定,都是將具體規則等同于宏觀制度,在這類觀點的指導下,反對特權腐敗的實踐操作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人們多數時候自然滿足于具體規則層次的所謂制度,諸如在廉政建設中制訂了大量的規章制度,但特權腐敗現象“依然故我”,得不到根本遏制。

《領導文萃》:那么,制度與規則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虞崇勝:在區分制度與規則之前,我們還需要對制度的作用機制進一步進行深入探討。制度是利益的代表,是利益的“物化”形式,凡制度都會具有某種利益激勵機制。討論制度時我們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真正有效的制度,為人的行為構造了一種利益激勵約束機制,并通過形塑與影響行動者的動機及其對環境的辨識能力來影響行為選擇的社會結果。在利益誘導下,人的行為根據制度規范做出最優反應,目的為達到最小化交易成本和最大化福利結果。無論是通過積極主動的行為正向激勵(自然誘惑),還是消極被動的行為反向激勵(強制禁止),制度的約束功能在實際發生的行為選擇中,都會表現為趨向得到合乎于制度規范要求的行為結果。制度與規則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是否具有積極主動的利益激勵機制。制度具有積極、主動的利益激勵機制,為行為提供了動力機制,因而可在法制的框架內自動運行。因此,具有積極主動利益激勵機制的制度,必然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反觀具體規則,只有消極、被動的利益因素,即是行為反向激勵,沒有解決動力機制問題,需要外力操作運行。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就是權力委任制下配套的具體規則之一。我們可以用它來制約監督權力委任制的公正運行,但這只牽涉到具體規則的效用問題。

《領導文萃》:就是說,委任制才是管根本管長遠的制度,而《條例》只是這個制度的配套規則。人們的行為主要受委任制的利益激勵機制誘導,因而不管規則怎樣完善,人們都是被動順應,而眼光主動向上的方向都不會變。

虞崇勝:你的理解很正確。這種狀況就使得用規則反特權腐敗顯得十分乏力。規則有著自身無法克服與避免的局限,從而不能將具體規則作為預防和消除特權腐敗的長效機制。

首先,流變的規則缺乏長期性穩定性。從根本上說,作為“人造物”,不論規則還是制度,都是人類選擇的結果。宏觀制度的選擇,是歷史性的,是一個漸進的利益博弈過程。當然,選擇宏觀制度后,自動運行中還需要有具體規則來配套,以在操作技術上使之完善。而具體規則的選擇決定是即時性的,簡易化的,個性化的,它基本上是個成長問題。成長即是操作,其難處在穩定和長效,受制于操作者本身。活動變化著的操作者任期有限、生命有限、精力有限、動力有限、條件有限、意志有限、智力有限、道德有限等等,這些局限性決定著具體規則實施的效用容易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變。正因為如此,規則往往缺乏長期性、穩定性,容易淪落為“雨過地皮濕”的尷尬。

其次,人治的規則存在可操作性問題。規則的實施要靠活動變化著的人來操作,不僅人治色彩濃厚,而且規則自身可操作性強弱難易也大不相同。各種特權腐敗行為可分為淺層暴露性的與深層隱蔽性的兩類。前者如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游等擺在公眾眼前的特權腐敗,后者如貪污受賄、買官賣官、循私枉法等藏匿在地下的特權腐敗。對于淺層暴露性的特權腐敗行為,由于其發現取證相對比較簡單容易,可謂“一目了然”,有關具體規則實施的可操作性強、易于收效。對于深層隱蔽性的特權腐敗行為,特權腐敗既得利益者集團官官相護,攻守同盟,發現取證十分復雜,繁瑣困難,搞不好還有可能“引火燒身”。在這種特權腐敗行為面前,具體規則發生效用要靠操作者的強勢,而且要步步為營,豈會“四面出擊”。操作者的能力、精力、注意力、道德性等稍有差欠,便可能“功虧一簣”,特權腐敗現象過不久就會“死灰復燃”。此外,我們還要看到,在一個特權腐敗成風的社會里,采用嚴厲的反腐敗舉措反而可能增加腐敗的機會,因為反腐敗機構強化了的權力會加大被濫用、收買的風險。近期紀委系統幾位高官落馬,就是明證。而且,兩個層次的特權腐敗之間是相互聯系著的,必須兩者的治理整體上同時有效才真正可行,否則必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從長遠根本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再次,消極的規則無法解決消極腐敗和積極特權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反特權腐敗具體規則是一種權力者行為的“負面清單”。這種權力者行為“負面清單”,不僅對深層隱蔽性的特權腐敗行為無能為力,對不勤政不作為之類消極腐敗以及“合法傷害權”(吳思語)之類積極特權(權力優越越位)更是鞭長莫及。且與積極腐敗和消極特權相比,消極腐敗與積極特權在現實中更為普遍,對社會的危害也更為惡劣。如權力缺位不作為,即是黑社會或黑惡勢力產生的重要原因。消極腐敗還與積極腐敗密切聯系,正是它制造了權力尋租的社會環境,從而極易滋生公權私用的各種特權腐敗行為。如果公眾處處時時得不到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務,則時時處處都埋下了權力尋租的種子與誘惑,令權力者和非權力者都“無可奈何”。不久前我實地考察了中部省份的某縣,發現十八大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后,除了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現象有所明顯改變外,在其他方面,如民生保障、市場秩序、生態環境、醫療衛生、三農問題、社會治安、食品安全等等,一切都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黨政機關公務人員仍普遍“游手好閑”,工作輕松愜意,甚至“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部分領導及干部還開始暗地里私下產生某些不滿。對于此類消極腐敗,再多的規則也管不過來。

必須深挖特權腐敗現象的

制度根源

《領導文萃》:您上面花了不少篇幅為我們厘清了規則與制度的區別,總的意見是具體規則無法有效反特權腐敗,只有宏觀制度才是根本解決之道。但問題是,我們前面也討論到了,制度還有好壞之分。

虞崇勝:正因為如此,我們接下來還有必要對宏觀制度本身與特權腐敗現象的關系進行梳理。

真正的制度,在利益機制的作用下,有著內在動力。制度體系從簡單到復雜,各個子系統及大量規則相互作用聯系構成一個“有機體”,從而產生了“生命”,進而能夠自動運行。當然,即使好的制度也還是需要改革和完善,沒有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制度。這里我們側重講講不好的制度。制度的好壞之分,就是制度科學不科學、公平不公平、符合少數人還是多數人利益之分,這里的關鍵是要透過制度看到其背后的利益機制,也就是制度在維護誰的利益,因為這種利益機制一旦與少數人的權力和權利聯系起來,就會轉化為特權,表現為腐敗——這就是制度性特權腐敗的生成機制。產生特權腐敗的制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好的制度。

《領導文萃》:就是說,制度有可能是特權腐敗現象的死敵,也有可能是特權腐敗現象的母體或同謀。特權腐敗現象的根源歸根結底要從制度那里去挖掘,反對特權腐敗現象歸根結底要反對滋生這一現象的制度。

虞崇勝:不挖掘特權腐敗現象的制度根源,便會陷入前面所看到的用規則反腐敗的窠臼,場面上風風火火,底子里依然故我,因為宏觀制度的利益機制而不是制度的配套規則才是真正起作用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蘇聯時代學到很多教訓。我們不妨也從利益機制的角度尋找蘇聯時代特權現象的制度根源。這一根源就是“官職等級名錄制”。“官職等級名錄制”在俄語中是用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nomenklatura) 這個詞來表示的。它是指其人選由上級任命的職位名稱表。它是列寧病重不能視事時,斯大林為方便行使分配干部權而創立,是斯大林及蘇共各級領導掌控權力的最根本方式。

《領導文萃》:“官職等級名錄制”為什么會導致特權?其內在運作的邏輯是怎樣的?

虞崇勝:它的邏輯起點在于權力的天然優越性。權力是理性人爭相競取的一種優質資源和稀缺資源,因此權力的配置方式成為所有政治體的基礎性利益機制。“官職等級名錄制”即政務官委任制作為權力配置方式,否認權力的競爭性,將取得權位的決定權集中在“上面”,“一切皆取決于上”,是傳統的皇權世襲制的現代變種。在這種制度環境下,所有官場者要想求“進步”,都必須“眼睛向上”。這個制度無須部署“落實”,利益驅動之下,一切皆是上下級官員們積極、主動所為,就像高考制度下師生家長備考,上下一心,莫此為要。

雖然蘇聯也有民主集中制的組織路線,但組織路線的前提是委任,實質在集中,即使過程搞了民主,能動的主體始終是權力者。這樣一來,官員的任命往往能在小范圍核心權力者內部秘密確定產生,當權者可加操作使其符合自己之意圖,如憑私人依附關系親疏有別甚至買賣交易,其致使權力系統任用親信近親繁殖,進而抱團結幫與官官相護,久而久之便形成權力圈子,就是我們所說的特權集團。

“官職等級名錄制”表面上是一種官職人名的清單表,但其實質在于,這個名單的創制權掌握在居上位的權力者手中。形象地說,不同層級的權力者之間形成閉合性的權力生物鏈。從橫向看,權力生物鏈形塑了整個社會生態,但社會生態對權力生物鏈的作用力很小或者幾乎沒有;從縱向看,處在權力生物鏈頂端的人決定了權力的生態,并直接或者通過權力鏈條決定了整個社會生態。如此一來,具有天然優越性的權力通過單向性的自上而下的權力鏈塑造了整個社會。擁有社會各種資源和價值的權威性配置權的權力者,手握特權,很少受到約束,腐敗便大面積蔓延開來。制度化特權才是產生腐敗的溫床,特權比腐敗的危害更大。

必須深刻認識特權腐敗及其

嚴重危害性

《領導文萃》:建國以后,毛澤東就十分關注政權變色的問題,多次警告不要形成特權階級,不要形成新的貴族階層,并且采取運動式“大民主”、依靠群眾力量反對官僚特權,也產生了一定效應。對此,您怎么看?

虞崇勝:我國的政治制度與蘇聯時代有諸多“家族相似性”,斯大林體制的危害在五十年代中前期便已暴露,對此,第一代革命領袖是十分警惕的,所采取的種種措施,也讓大部分領導干部不敢貪腐,整體上干部比較清廉。建國后毛澤東多次提出反對官僚特權,但多年來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他最早想出的辦法就是整風,發動黨內外群眾給各級官員提意見,試圖用此和平方式來解決或減少官僚特權化問題,卻最終由于沒有觸動制度和體制問題,無異于“刻舟求劍”。后來采取群眾運動大民主的形式反對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但是,脫離法治軌道的運動式治國,破壞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即使這樣,特權現象并沒有消除,當時走后門、托關系已經在社會不同層面存在,領導干部生活上還是有一些特殊待遇。事實證明,“大民主”不能根本解決特權問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開放之初,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人就開始系統地反思特權問題。正是歷史的教訓促使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官僚特權現象有了新的認識。他曾指出:“搞特權,這是封建主義殘余影響尚未肅清的表現。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特權現象有時受到限制、批評和打擊,有時又重新滋長。克服特權現象,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因此,鄧小平始終堅持用法治的方式來反對官僚特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建立實現這一正確方式的制度前提——即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形成科學的政治制度和體制——這也是從蘇聯反特權教訓中得到的啟示,從而一直達不到所預期的目的,致使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在最近十余年間有了新的滋生和蔓延。正因為如此,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明確提出要“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領導文萃》:問題是,新時期特權腐敗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反而有蔓延的趨勢,造成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疏離,局部緊張。對于當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您是怎么判斷的?

虞崇勝:在當下的中國,雖然特權現象并未完全制度化,但是由于對特權現象打擊和清除不力,加之變革社會新舊制度交替所帶來的制度間隙,致使特權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清除,反而憑借其特別能擴張的本能迅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中國市場經濟大潮中,在房地產、礦山資源、金融證券以及能源等領域,政商勾結組成特殊利益群體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最近幾年,電力、交通、電信、能源等壟斷行業因為它們長期盤踞公共資源高地并獨占利潤,把相當一部分應當歸社會共享的成果變成部門利益,享受過高的收入和過高的福利。

本來,作為人民公仆的國家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論職位高低,其所享有的權利應是平等的,但事實上黨政機關等級森嚴,不同等級的機關人員其待遇是很不相同的。一些壟斷性國有企業、國有部門的高管人員不僅享有高薪,還享有諸多的特殊權利。為了調動不同階層人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許多單位和部門設立各種各樣的不利于社會公平的獎勵制度,如各種名目的“特聘”、“特任”、“特惠”制度,甚至一些學術性榮譽稱號也與特權聯系起來,比如院士、資深教授不僅享受副部級待遇,而且是不退休的終身制。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都感受到特權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似乎社會的每一角落都彌漫著特權的氣息。比如,老百姓十分反感的特權車、特權房、特權餐、特權養老金、公務消費、高干病房,以及名目繁多的VIP服務等;又如,雖然已有了明文的禁止醉駕的條例,但仍然有人能夠免于醉駕的處罰。在當下的中國,可能沒有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利益和權利(包括升學、升職、申報、就業、看病、辦事,等等),沒有找過或利用過自己的關系,甚至有的人無論做什么樣事情都是靠關系做成功的。因此,有的外國人將當下的中國戲稱為“關系中國”和“特權中國”。

《領導文萃》:對于特權思想與特權現象的危害性,您是怎么看的?

虞崇勝:對于特權思想與特權現象的危害性,從鄧小平到習近平,我們黨的領袖都有很深刻的認識,社會上也有不少的議論。總體上看,這種危害是全方位的,對國家權力結構、法律秩序、社會和諧、社會公正、社會信任等等方面都是有破壞性。具體危害表現為:(1)扭曲國家權力關系,導致公共權力異化;(2)改變權利平等屬性,導致權利不平等;(3)破壞正常法律秩序,導致人治現象泛濫;(4)加劇制度惰性,導致已有制度廢弛;(5)惡化黨群關系,導致執政合法性降低;(6)助長權力崇拜,導致權力追逐成為風氣;(7)破壞社會和諧,導致貧富分化和仇官仇富;(8)危害社會公正,導致社會正義缺失;(9)破壞社會信任,導致社會信任系統塌陷,等等。

反對特權腐敗必須深化

制度改革

《領導文萃》:應該說,中國現在到了必須下大決心遏制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關鍵時期。對此,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但是,怎么把這種指導原則變為行動方案,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虞崇勝:確實不容易,對于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我們要有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中國是個超大規模的文明古國,一是治理難度古今中外絕無僅有,二是傳統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三是近代化過程客觀上形成了強國家——弱社會格局,四是斯大林體制影響很深。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符合現代政治文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建構和完善的任務十分艱巨。

《領導文萃》:新一屆黨中央主政以后,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反特權腐敗的決心,也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方向,那就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虞崇勝: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制度自覺和制度自信,也就是說,中央領導對反對特權緊迫性的認識和判斷已經十分清醒到位,也相信通過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我們剛說過,治理中國的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局面,各方面的利益十分復雜,反對特權腐敗必須從改革制度著手。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對四風”等,是十分必要的,但主要還是局限在規則反特權腐敗,下一步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從改革制度上來進行頂層設計。

《領導文萃》:制度改革千頭萬緒,您認為應從何處入手才能抓住要害?

虞崇勝:現今中國正處于政治制度改革轉型時期,并且已經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正反兩方面反特權的經驗,只要我們認真吸取前蘇聯反特權的歷史教訓,是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成功的中國特色政治制度改革轉型之路。概括地講,這條可能成功之路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適度引入干部選拔的競爭制;其二,真正實行干部待遇公仆制。這其實就是140多年前巴黎公社英雄們創造的并受到馬克思恩格斯肯定的著名巴黎公社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體現。當年,恩格斯將巴黎公社原則概括為: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公社采取了兩個正確的辦法:第一,把行政、司法和國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職位交給由普選選出的人擔任,而且規定選舉者可以隨時撤換被選舉者;第二,對所有公職人員,不論職位高低,都付給跟其他工人同樣的工資。應該說,巴黎公社原則比較好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內在要求,是防止和遏制特權的制度屏障。它的核心是建立權力者產生的競爭制度。鄧小平早在1962年就說過:“不管黨也好,政也好,根本的問題是選舉。”俄共總書記久加諾夫也曾指出,蘇共的垮臺源于對政治權力的壟斷,對經濟和一切資源的壟斷,對真理的壟斷。而這三個壟斷中對于政治權力的壟斷是最基礎性的。諺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權力人事代謝中打破壟斷最有效的動能是權力競爭。只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央集權,即使不搞政黨競爭及全國普選,在政治治理上實行地方自治,用權力個體競爭來增強黨的活力,并將其納入法治的軌道而不讓資本或權勢介入,在黨的高度權威領導和引導下主動地開展有組織、有紀律、有節制的競爭,就并沒有那么可怕,其進程完全是可控性的。相反地,只有適度競爭,即有制度化的和平競爭,才是執政黨生命不息的動力和永葆青春的奧秘。人口規模相當于中國一個小地級市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政治實踐便是一例實證,一黨體制下的競爭性選舉使新加坡政治充滿活力。毛澤東生前曾不無擔憂地多次提到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可怕的是沒有了競爭對手,失去了競爭壓力,官僚特權階層內部就“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黃炎培語),最終乃至走向反面,再次去重蹈專制王朝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率之覆轍便是必然。可見,通過政治體制改革適度引入競爭機制,同時建立相對公平的利益機制,通過體制改革清除制度性和政策性特權,將成為遏制特權現象的重要制度化機制。這是從蘇聯特權體制垮臺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反特權的教訓中獲得的重要啟示,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反對和清除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必須解決的重要難題。

《領導文萃》:最后請您為廣大讀者展望一下中國反對特權腐敗的前景。

虞崇勝:對于前景,我總體上持樂觀態度,原因就在于新一代共產黨人的制度自覺和制度改革決心。在以30多年的奮斗走過別人上百年歷程之后,在取得舉世矚目的物質現代化成就之后,中國的改革正在開啟一條制度現代化之路,并決意用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奮斗來推進完成。鄧小平說過,“現在我們干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從未干過的事。這場改革不僅影響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中國充滿活力的制度文明與治理轉型,必將成為21世紀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變革。

猜你喜歡
規則制度
撐竿跳規則的制定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規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2
讓規則不規則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搜索新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一级福利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9久久性生片|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青青草91视频|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2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永久毛片在线播| 91丝袜乱伦|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无码高清专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色综合|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亚洲第一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片| 98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黄色网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a级免费视频|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久久无码av三级|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日本www色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