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豐
摘 要:注意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必要前提,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才能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有意注意 無意注意 注意轉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233-01
1 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要盡量防止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干擾,例如:教室周圍的環境要干凈,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教室內的裝飾不宜夠多。在直觀教具的過程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教師的衣著打扮要樸素,言語表情要自然,發型不宜過于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后,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的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下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并到貨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秩序的穩定。
(2)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力求新穎、豐富,缺乏新穎感的內容,不能引起注意。就比如創設內容情景時應注意:問題必須與學生的舊知識相聯系,使學生有可能思考探索。也有一部分是未知的,使學生認識到舊知識不夠用,讓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狀態,激發學生探索新問題的積極性,新舊知識相聯系,才能被學生所理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3)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富于變化,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既要講,也要讓學生看、練、談、寫、讀、討論、操作等。“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就是好的教學手段,不管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組織課堂,能讓課堂氣氛活躍的方式就是好方式。所以,我們要亮出膽子、想出點子、邁開步子、做出樣子。只有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堂組織靈活化,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4)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知識的講解與就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保持旺盛的注意。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確定課堂的吸引力,而精心設計每節課課堂的導語則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其次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對教師的內容卻無動于衷,教師把教材當成了貯存教材的“容器”,極大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教學顯得有聲無色。如果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討論、小組搶答,這樣的課堂不進城了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也成了學習的樂園。尤其對低年級的孩子更不能生幫硬套。
2 要善于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目的的教育中,不僅要向學生交代當前的具體目的任務,而且要重點說明它的社會意義,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對學習的目的、任務有清晰的了解時,就會提高自覺性,增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有時渙散,也會及時引起自我警覺,把分散的注意收攏回來。克服內部干擾,除了要避免用腦疲勞,保證充足的睡眠外,還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克服外部干擾,除了盡量避開影響注意外界的刺激外,還應適當地有意鍛煉自制力,培養“鬧中求靜”的心態,時注意能高度集中和穩定。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教師的講課內容和時間安排要緊湊,善于提出新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是學生沒有分散注意力的機會。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是十分寶貴的,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初的五分鐘時間,由于學生課前、課間活動剛結束,思想和情緒還未恢復平靜,他們所想的還是課前或課間活動的許多內容。所以,這段時間里教師不宜立即講課,而應當安排能夠使學生情緒和思想盡快靜下來,注意力能盡快集中起來的一些活動。
課中的25分鐘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最佳時間,學生經歷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敏捷,是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最好時刻。這段寶貴時間要充分利用好,師生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課末的10分鐘,在這段時間里,不少學生注意力又開始不自覺的轉移。所以,在這段時間里,不宜繼續講課,而應安排讓學生充分地動眼、動口、動腦、動筆、動手的活動。此時應創設課堂的第二次高潮,如安排“精煉反饋”“評價小結”等。
課內的每一分鐘都應精打細算,力爭做到每一分鐘都讓學生有事情做,每一分鐘都讓學生有所得。這樣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3 要運用幾種注意相互轉移的規律組織教學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所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一般說來:上課開始,就要通過組織教學,“動員”學生的有意注意;在講授重點和難點時,又要組織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逐漸被內容所吸引,全神貫注的聽課時,他們的注意已經轉為有意后注意了;鞏固新課和布置作業時,學生注意容易渙散,因此又需要提出要求,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總之,一堂課就這樣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節奏的互相交替著,使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不易疲勞。可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的學習,從始至終保持一定的注意。
參考文獻
[1] 廖贊碧.淺談老師如何利用注意規律提高教學效率[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2).
[2] 喬蕾.注意規律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