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軍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零距離”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倡導教與學的平等關系,是零距離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得以實現的基礎。
關鍵詞:“零距離”理論 教學觀念 引入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96-01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推行教師用“零距離”的理念來傳授知識,倡導師生間平等互動的學習關系及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師生之間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將對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零距離”理論作一具體闡述。
1 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及教學水平是實現“零距離”的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說:“理想、原則、信念、興致、趣味、好惡、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準則在教師言行上取得一致、和諧,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靈中的火花。”這說明教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作用影響極大,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最重要的保證。因此要求教師要做到:
(1)愛崗敬業,獻身教育事業。作為教師要把全部的精力和滿腔的熱情獻給教育事業。教師應尊重自己的選擇而無怨無悔,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應盡心盡責,樂業愛教,敢于挑戰困難。
(2)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教師要首先胸懷寬廣,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為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表,體現出內在的知識修養,使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態度、生活作風。
(3)團結協作,互勉共進。在工作中教師之間要互相關心、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面對困難與挫折共同解決,形成一種教育的合力。教師的這種工作作風與態度也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學生,同學們會在教師齊心協力的治學態度下積極認真的學習,完成自己的學業。
(4)愛生如子,誨人不倦。教師的愛應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待每一名同學都應負有責任心和愛心,不論學生表現的好與不好,教師要始終富有一顆愛心,用自己的行動和愛來感化學生,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因為有一部分同學的學習自制力不強,所以還要求教師在教導學生時要有耐心。
(5)嚴謹治學,勤于進取。這是教師完成教師職責必須具備的品德,教師對待自己所要傳授的知識要一絲不茍,反復推敲,把最正確、最抽象的知識經過教師的分解、解析來完整而直觀的傳授給學生。
總之,以上五點提出了提高教師的個人素質及教學水平是實現“零距離”的前提。
2 課堂教學中講求師生平等、互動的“零距離”教學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渴望一種和諧、民主、充滿溫情的課堂氛圍,希望教師的授課像與自己的朋友談心一樣親切、自然,學生在教師寬容、真誠的教學態度下,愉悅地完成學習,在遇到問題時大膽地提出質疑和不同的見解看法,教師耐心和細心地為學生解答疑惑,使課堂教學變為師生之間“零距離”的互動教學,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變得積極高漲,接受到的知識會很自然的理解、內化并加深。
例如,教師在教學八年級語文《敬畏自然》一課時,是這樣引入新課的。教師通過查閱資料摘取了一首古詩《村行》中的一句:“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教師有感情地吟誦完這一句后,為同學們解析此句的意思是:大自然的聲音從無數山溝傳來,一個個山峰默默地立于夕陽之中。然后讓同學們發言說出這句古詩帶給他們的感受,一位同學舉手發言到:“這首詩描述的形象細膩,抓住了景物特點,讀后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時老師讓同學們一起為這位同學精彩的回答鼓掌,這位同學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鼓掌的氣氛也感染了其他的同學們,學習的氛圍瞬間形成,同學們各個躍躍欲試,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這就是教師要首先“零距離”拉近與同學間的關系,關系融洽了近了,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也會相應地發生轉變,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以上是這堂課的引入環節,接著教師向同學們介紹這篇課文的背景資料:課文節選自《大自然的智慧》,當時人們的觀點是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是被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地位明顯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加強,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種思想雖然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過積極作用,可是也導致了許多惡果,如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對自然過度開發等等。這時教師提出一個現實問題:人與自然到底應該如何相處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不禁小聲議論起來,老師看到同學們在議論的時候并不強調同學們安靜下來,而是讓同學們前后桌分組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大概經過同學們5分鐘的討論后,同學們踴躍地說出了如何與自然相處的想法:愛護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樹木,不亂扔垃圾,見到污染水資源的行為要舉報等等。教師聽到同學們的想法,欣慰地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的想法和措施都很好,老師把你們的想法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要愛自然,敬畏自然,這句話正是我們本節所要學習的一課《敬畏自然》”。同學們都很興奮同時又有些小小的驚奇,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老師用這種方式把他們帶入到了本課的學習中,這種拋磚引玉的教學方式給他們的感受很新穎很獨特,學習起本課來印象更加深刻,理解起課文會更直觀。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這篇課文所講的內容與同學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就是與同學們平時生活的環境緊密相連,所以同學們接受起來會更加容易,發言時才會有話可說。
綜上所述,“零距離”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使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增加,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增多,同時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間的感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情為基調,以趣為橋梁,以動為支撐,人本相融,使教學、生活合一的“零距離”教學模式正是適合當前學校課堂教育的產物。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同學們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被灌輸者,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學習興趣得不到發展,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實施者,而是與同學們共同探討知識和問題的同行者。師、生、知識三者在“零距離”理念的滲透下有機的統一起來,師生之間在以知識為橋梁和紐帶下,把“零距離”的教育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提高同學們的聽課效率,讓同學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最大,這才是真正教育實施改革的目的所在。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上,同學們通過教師一堂堂精心設計的教學課,培養了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為同學們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穎.零距離理論對于本真課堂語文教學的啟示[J].新課程學習(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