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俠
摘 要:通過研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中閱讀,寫作的個性化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精神,促使其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個性化閱讀的目標是個性化寫作,個性化閱讀與個性化寫作是語文素養提升的雙翼。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因素 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91-01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是開放式的,是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學習語文,能激起學生的表現欲、講話欲、表演欲、特長展示欲,讓學生有自信心、成就感、快樂感。同時語文學習也應是學生的心靈活動,應是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求知求真的過程。在流淌著個性化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帶著個性化的體驗,充滿著審美的愉悅,定能多角度地詮釋課堂的內容。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思考、想像、寫作,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顯示自己的個性。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呢?
教學環境——寬松和諧、注重情趣。(1)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閱讀,討論,研究,辯論中給學生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引導的積極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老師。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說,愛說,即使有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也要鼓勵。(2)有情有趣的教學形式。面對童趣十足的學生,教師要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氣息的學習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發展出健康活潑的個性。例如:教學“金秋梨回家”,課結束的時候,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金秋梨”的廣告,這樣學生的興趣很濃。他們結合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設計一個美麗的金秋梨的廣告。有的說:“秋白梨,香甜又可口”,說的非常通俗;有的說:“秋白梨,天下第一梨”,顯得非常大氣;還有的說:“秋白梨,天天見”,說的非常時尚等等。學生們各抒己見,為課堂增添了濃厚的情趣。(3)拓展時空。讓學生和自己的個性,不能讓他們固定在課堂上,局限于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導觀察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是不錯的選擇。
閱讀可以說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途徑。可是,許多初中生的閱讀還存在著少慢差費,即讀的量少,讀得慢、效果差、時間浪費等不理想的狀況,具體說來,是因為閱讀中還存在以下幾個誤區:(1)讀而不記。閱讀只為看熱鬧,消磨時間,滿足好奇心,書漫無目的地看過了,也就忘了。(2)讀而不思。閱讀的過程應該是質疑問難、聯想比較的過程。有的文章較深,不少地方不懂,有疑難,自然要質疑。不妨“于無疑處生疑”,不能淺嘗輒止,滿足一知半解。(3)讀而不寫。在邊讀邊思的過程中,有了很多感受、體會、心得與靈感,這些思維的火花稍縱即逝。(4)讀而不選。逮到什么讀什么,毫不選擇,隨波逐流,率性而讀,這是初中生閱讀易犯的通病。現代社會信息多源,書海茫茫,讀之不盡。故初中生的閱讀一定要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嚴格篩選。語文大綱規定了初中生必讀的文學名著,初中生必背的文言詩文,這些明示了閱讀的范圍和方向、希望同學們克服以上的閱讀毛病,做到博聞強記、讀思結合、讀悟兼容、讀寫同步,采取個性化的閱讀方式,這樣閱讀質量就會得到提高,閱讀才會發揮它應有的重要作用。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于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語文因閱讀而美麗,閱讀因個性而精彩。《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和行為,不應該閱讀的做法,而不是學生教師的分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個性化閱讀越來越引起語言教師和語言教學改革的關注,很快成為光明的一面旗幟。因此,有必要開展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生在語言教學的培訓,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引學生主動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其次,注意教學的直觀性。
根據學生求知欲強、興趣廣泛,注意力能夠集中,但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語言直觀、文字直觀、實物直觀、電化直觀等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錄音、錄像、投影、漫畫、多媒體等電化直觀手段,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其中,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也是當今教學的發展趨勢。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而且有利于其鉆研教材、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特別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就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
營造民主氛圍,搭建個性舞臺。要想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那么教師應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來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并試圖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文本解讀平臺。然而長期以來,傳道、授業、解惑,這幾個詞影響、指導著為人師者,可是傳、授、解的主體都是師,這樣一來,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將老師課堂教學的主體,所有的老師唱主導作用,課堂變成了教師績效的地方,同學們都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個性受到束縛,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只有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能力才能異常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高漲,學生的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起來,創新的火花會不斷閃爍。由此可見,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有課堂上的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促,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長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養分。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受到激勵,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張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做“因人”施教,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充滿信心和期望,熱情的關懷集體成長,冷靜的分析個性差異,使所有學生在其一生最重要的生命歷程中都煥發出生命活力,在他們的成長發展過程中都有“閃光”的階段。
參考文獻
[1] 駱孝偉.參考答案應彰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J].語文教學通訊,2008(35):56-58.
[2] 楊德山.綜合構建個性化教育模式[J].常熟高專學報,2000(6):2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