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瑩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這首《清平樂·會昌》是1934年毛主席健步登上會昌山,寫下的壯麗詩篇。他通過寥寥數句,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當時不斷克服困難、拼搏奮進的努力傳達出來,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引導。
作為會昌人,我們早已習慣了在這種激昂的氛圍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力量,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來實實在在地改造著家鄉;而作為一名審計人,我和我的同事們也更是以革命先烈們勇于奉獻、不斷追求真理與自由的精神時時自勉,用精神武裝頭腦,用實干彰顯成績,切切實實的做好一名審計人的本分——在我們心里,是優秀的革命黨人用對民族、對人民的一片赤誠與責任之心換來了今天我們幸福安康的生活,而作為后人的我們則應該繼續以一種獨立、奉獻的精神將這來之不易的今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今天,有幸參加了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同志參與的會昌縣審計局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審計長的一番發自肺腑的講話、同事們真誠坦白的自我剖析,讓我對這種原本就屬于我們的擔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正如審計長所說,“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這是我們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后,審計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階段,這樣的認識無疑有助于我們審計人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依法、盡責、擔當”是我們審計人作為共產黨員所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因為依法,所以能夠執法有據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因為盡責,故而能將犯罪扼殺于搖籃之中;因為擔當,才能將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精神貫穿于審計工作,一脈相傳,從每一個細節上指導著我們審計人的日常工作。就我個人而言,仍舊記得在參加入黨培訓之時,黨課老師給我們演繹的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在不同行業內、擔當不同職責的共產黨人,用一種同樣的忠誠與奉獻為國家、為人民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點一滴;而在自己步入了審計隊伍,通過親身的實踐,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黨員干部在貫徹國家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引導群眾走在建設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的重要作用。只有以身作則、設身處地地為黨和國家、為社會和人民思考與行動,才是真正將黨員的責任與義務發揮到了極致,也才是真正做到了“依法、盡責、擔當”。
在會議中,審計長提到了“我們要以什么樣的作風來踐行群眾路線”的問題,領導從作為審計人員的基本的道德素質出發,闡述了“敢于作為、敢于亮劍”精神的可貴。事實也正是如此,審計機關是政府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維護人民權益、打擊腐敗犯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與濫用權勢與民爭利益的交鋒中,只有以人民利益為重,敢作敢為,才能真正體現出審計對人民負責的作用。而我作為審計隊伍的個體來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認為還需自身有“料”,才有資格去密切聯系群眾,去尋找自身工作的缺陷,去真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我也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找尋自己與優秀同事之間的不足,努力學習,積極向他們看齊。在工作十年的時間里,我迅速地取得中級審計師以及通過了中級計算機審計,用實打實的技術來證明自己忠于職守、奉獻人民的能力。盡管如此,在不斷前進成長的道路上,我還是認識到自己在學與用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情況,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
繼而審計長進一步提到了審計人員以什么樣的能力來踐行、來履行職責的問題。這是在踐行群眾路線的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提出的新問題。這一問題觸及到了體制、機制的大局問題,對于我們審計人員來說,一方面我們需要在現有的形勢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秉公執法讓已有的犯罪分子無處遁形;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揭示在工作中發現的種種問題來促進和加快我國體制機制建設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工作符合審計事業的本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真正達到這一高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而會議上開展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活動,也是我黨90多年歷史所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對這一傳統的繼承與發揚正是我們審計人員反省、警示自身行為的一種表現,我們需要通過這種形式來實現自我素質的提升,實現整體團隊戰斗力的提升。
中國共產黨相較于世界上數以百計的種種政黨,我想說,“風景這邊獨好”,因為這支政黨,領導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走上了獨立自主、復興文明的新道路;作為審計隊伍的一員,相較于祖國大江南北千千萬萬的同行,我想說,“風景這邊獨好”,因為在會昌這個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我們血液里從未停止過流淌繼承優秀革命先烈們的種種堅韌意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我們需要以這次民主生活會為契機,謹遵劉家義審計長的教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真正把黨的理想信念,把黨的宗旨貫穿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履行黨員的職責,認真落實與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讓會昌“風景這邊獨好”!
(作者單位:會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