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莉

摘要: 現階段統計管理工作不僅是對電廠內部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加工整理,還能實現統計的三大職能,系統通過引入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科學的分析方法,為各級管理部門提供經濟決策。
Abstract: Statistics management at present stage is not only to process the intern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power plant, but also realize the three functions of the statistics.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real time data, and provides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for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method.
關鍵詞: 數字化電廠;MOD(Management Optimization Decision);統計管理子系統;指標
Key words: digital power plant;MO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Decision);statistical management subsystem;indicators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8-0051-02
0 引言
電力生產是一種按電需建立起來的發、配、輸統一運行的系統,作為發電環節的發電廠離不開統計工作的支持。建立機組運行臺賬,積累大量的、原始的機組運行數據是統計工作的強項。只有在此基礎上,電廠技術及統計人員才能對機組進行靜態動態分析,從而來提高機組的運行效力。
1 概述
統計管理子系統是伊敏數字化電廠MOD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基于數字化電廠、MOD(Management Optimization
Decision)發電廠管理優化及決策系統的技術方案,分析用戶的具體需求,最后對統計管理子系統進行總體規劃與設計,確定統計管理子系統的構成及框架,以及分析各子模塊功能。
2 開發理念
現代企業統計管理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的管理工作,涉及面較廣,對于發電企業來說,擁有巨量的資產、設備,其各設備運行狀態及參數種類多,統計信息量大且變換頻繁,企業運行的高效能倚賴于統計信息的全面、準確、及時和一致。因此,必須加快供電企業信息化統計管理統計的建設進程,實現全廠運行和管理的自動化、現代化。做到科學規劃、規范設計,提高全廠生產的安全性,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對發電企業生產的全面管理。
統計管理子系統是一套對全廠所有設備運行參數的綜合管理,其業務涉及的部門眾多,主要包括檢修部、發電部、燃料部和安監科等;業務內容包括:指標定義、指標錄入、指標監控、實時數據管理、小指標競賽、指標超限管理等。
3 運行環境要求
統計管理子系統是MOD主要組成部分,其運行環境受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客服端工具等因數的約束。硬件平臺包括各種硬件設備,如服務器、微機工作站、網絡設備等。
為保證運行性能,設備子系統對客戶機最低配置作如下要求:
①奔騰Ⅱ400以上處理器。②1G內存。③10MB網卡。④操作系統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UNIX)和客戶端操作系統(如WINDOWS NT、WINDOWS 9X、WINDOWS2000、WINDOWSXP),它們位于硬件平臺之上,在硬件設備的支持下工作。網絡層在操作系統和硬件設備的支持下工作,它為整個系統提供網絡通信協議和網絡管理。本系統采用TCP/IP通訊協議。⑤數據庫在操作系統和網絡的支持下工作,它通過ORACLE 9i數據庫管理系統為統計管理子系統提供數據管理服務。統計管理子系統所有的數據存儲在ORACLE9i數據庫中。⑥應用軟件在操作系統、數據庫和網絡的共同支持下,實現統計管理業務計算機化,完成統計管理子系統所要求的各項功能。客戶端使用IE瀏覽器;業務邏輯在應用服務器上,采用IBM公司的應用服務器WEBSPHERE;數據庫使的用Oracle公司ORACLE9i。
4 系統實現流程
4.1 系統實現過程 ①建立指標體系數據庫,定義指標的屬性、規則和獲取方法等。②通過數據接口從控制系統、信息系統定期取得統計所需的基礎數據,保存到原始指標數據庫中。③在基礎數據的基礎上,結合指標的計算公式、方法,計算出統計系統所需要的各種指標數值,保存到應用指標數據庫中。④通過報表工具,從指標數據庫提取所需的指標數值,形成各種統計報表。⑤本系統功能主要包括:指標編碼規則定義、指標體系定義、原始數據的獲取、指標再次計算管理、生產指標綜合查詢和報表管理等。
4.2 系統實現流程圖(見圖1)
5 統計管理子系統框架
統計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指標定義管理、指標錄入管理、指標監控管理、實時數據管理、指標查詢管理、小指標競賽、指標超限管理等模塊,整個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2。
5.1 指標的定義
5.1.1 指標編碼設計 電廠的各種統計數據繁多,為了保證數據來源、結構、思路清晰,系統對所有的指標統一編碼,進行分組和分類,構成指標編碼樹。
指標編碼一旦建立并被使用后將不允許修改,做為該指標的唯一標識關鍵字。用戶可以增加新的指標,以豐富指標數據庫。但當指標被使用后,該指標的指標編碼是不允許修改的。這是所有指標的唯一關鍵字。
5.1.2 指標定義字典設計 用于快速方便地建立、增加指標。使用指標定義字典,只需定義指標的名稱、包括的機組數量、統計的時間間隔,系統自動構建包含不同機組、不同時間間隔的指標及指標編碼,保存到指標體系數據庫中,形成指標的基礎信息,提供給用戶修改完善該指標的其他屬性。endprint
5.1.3 指標體系數據庫功能設計 通過指標定義字典對指標的定義,形成指標體系數據庫,為全廠的經濟分析和運行分析提供的數據支持。在指標體系數據庫里,對每個指標的來源進行設置,從而保證每個指標數據來源清晰準確。同時,系統還提供了指標的用戶自定義過程,保證了指標體系數據庫的擴展性。
5.2 原始數據的獲得
5.2.1 原始指標數據庫設計 該數據庫存放從控制系統取得和手工錄入的數據。該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根據用戶權限進行校正。每個指標數據都可以根據日期時間等條件進行查詢。
5.2.2 從其它系統的數據庫獲取原始數據的方法設計 電廠指標基礎數據的來源有多種方式,為了獲取這些數據,系統將根據指標的獲取方法、指標時間間隔字段的定義,從PI數據庫、電量記錄數據庫等,定時獲取所需要的數據,保存到原始指標數據庫中。
5.2.3 原始數據手工錄入設計 對無法從其它系統數據庫取得的而統計又需要的數據,授權用戶可采用手工錄入的方法。
5.3 指標數據的計算
5.3.1 應用指標數據庫設計 該數據庫是所有指標體系中定義指標的數據匯集。用戶對指標數據的查詢全部來源于此數據庫中。該數據庫中的數據經過確認后是不允許修改的。
5.3.2 指標計算 系統根據指標體系數據庫中指標屬性的定義,結合原始指標數據庫的基礎數據,計算出所需的指標數值,保存到應用指標數據庫中。
5.4 指標的查詢
5.4.1 頁面查詢 用戶可以根據權限進行指標查詢。根據定義指標數據庫中設置用戶的權限,每個用戶看到的指標查詢樹是不一樣的。①頁面顯示指標:在本頁面將根據用戶權限設置生成用戶指標查詢樹,根據用戶選擇的查詢條件查詢出所有該指標的數據。②圖形顯示指標:選擇時間段顯示指定指標的圖形界面。圖形方式可以多樣化:餅圖、棒狀圖、曲線圖等。
5.4.2 數據轉出 用戶可選擇需要的指標,導出到EXCEL中。如果要修改統計數據,系統提供指標數據修改功能。如果對基礎指標數據修改,將引起和基礎指標數據相關的計算指標的修改。如果只需要改單個指標數據,可以修改該指標數據并且鎖定,系統將以用戶的數據為準。
5.4.3 報表顯示 統計的最終結果是形成用戶需要的報表。系統提供了報表的模板設置,根據用戶的需要靈活設置。系統最終自動生成用戶需要的報表數據,并按日期存放。用戶可以隨時調出查詢。①報表模板:定義報表模板,并在指定位置放入定義的指標標簽,保存在系統的數據庫中。每次系統自動生成報表,將會以此報表模板為基礎替換指標標簽,生成報表數據,并存放在指定的位置。②報表顯示:用戶可以選擇日期,根據報表模板生成所需的報表。
5.4.4 指標數據對比分析 用戶可選擇指標數據和去年同期、上月同期等進行對比分析。同一類型的指標可以選擇多個進行對比分析。
6 結論
統計管理子系統作用是直接從控制系統、信息系統定期取得統計所需的基礎數據,在基礎數據的基礎上,結合指標的計算公式、方法,計算出統計系統所需要的各種指標數值,通過報表工具的形式,為各級管理部門提供經濟決策,在線成本分析和支持。簡單地說,就是統計過程的計算機化或自動化。所以,這個系統不光是技術理論上的突破和更新,而是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和實際工作應用相結合,并且能切實改變現有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思路上的改進。
參與文獻:
[1]劉興杰.綜合統計的管理作用[J].中國石油企業,2011(07).
[2]俞正平.企業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局限[J].統計與決策,2003(03).
[3]GB9385,計算機軟件需求說明編制指南[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