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靜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大學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與以前相比大大增加,這一現象在其思想認識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心理的壓力而產生的問題也遠遠多于從前。在這個發展的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當前思想教育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與心理學相結合,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方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心理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227-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過對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進行研究,結合“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方針,對大學生展開的一系列針對其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進行教育的活動,靈活有效的運用心理學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引導,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大學生正確樹立人生理想,促使其道德品質以及政治覺悟的提高,使他們能夠更全面的發展。同時,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況對高校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能對高校的相關教育質量有最直接的反應。
1 存在于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1)預見性的不足。在現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其沒有足夠的預見性,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識不夠,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造成這種預見性缺失的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相關人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夠重視,這樣的問題直接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相應的重視,造成政策無法真正的貫徹落實,只停在喊口號的階段。
(2)科學性的不足。在傳統教育中,教育人員忽略了對人心的探究,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內容比較簡單,相關教育的科學性達不到所需要的要求,其教育內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視度太高,從而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忽視,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還有一點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沒有足夠的經驗。
(3)沒有足夠的針對性。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總是缺少對特殊群體的關注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不能從多角度出發,缺少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同學心理狀況的具體研究。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大多是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這種沒有足夠理由,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極容易引起學生的反彈,是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源頭。其中,對個別學生缺乏心理疏導,往往會導致一些失控的行為發生。
2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心理學起到的重要作用
2.1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預見性的增強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內表現在人們的行為或是表情中,這是人們心理活動最直接的體現。想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做好,就要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了解以及掌握其心理活動以及思想狀況,通過對心理學知識的運用來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活動特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從多方面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用公平的心態對待每一件事。
2.2 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的提高
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對自己的心態正確把握,準確認識客觀世界,在自我調控方面有足夠強的能力,沒有人格障礙以及缺陷就是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這些主要體現在其在人際交往中的關系是否和諧,對別人的評價以及自我的評價是否客觀等。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大學生自由的思想活動規律的基礎上的,而其心理活動規律對大學生的思想活動有直觀的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心理實際狀況,對挫折進行引導開解,促使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夠保持良好。其中,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心理學的發展性、目標性以及保密性等特點進行合理運用,結合實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2.3 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的提高
對心理學知識的良好掌握以及合理運用,可以從根本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進行提高。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心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從而使教育效果達到想要的高度。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要注意心理的溝通,保持誠懇的態度。
3 心理學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的應用
3.1 結合心理特點,對大學生進行引導
大學生這個階段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其世界觀以及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不能準確的認識社會,沒有足夠的辯證以及思考能力;擁有足夠的智力水平,辨識能力卻達不到要求的高度。其中,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學理論的熟練掌握以及對事物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對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以及其中的差異進行準確把握,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對大學生展開心理上的積極正面的引導,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全面的發展。
3.2 采取鼓勵政策,引導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對一件事存在一種渴望的心態就會自然而然去完成這件事,自覺去做的某一件事,人們往往會堅持下來,人們對這件事的渴望越強烈,成功的幾率就越大。因此,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巧妙合理的運用這種心態,引導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學習以及生活進行合理的規劃。而且,在一定情況下,人本身的觀念以及情感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別人的影響,所以,適當的期待、信任以及贊美都會成形一種能力,帶給人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進校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巧妙合理的運用這一心態,給予大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賞識,用更多的耐心以及責任心對其進行積極引導,促使他們想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這個階段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其世界觀以及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不能準確的認識社會,沒有足夠的辯證以及思考能力;擁有足夠的智力水平,辨識能力卻達不到要求的高度。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時,就要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了解以及掌握其心理活動以及思想狀況,通過對心理學知識的運用來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其中,還要注重對心理學的發展性、目標性以及保密性等特點進行合理運用,結合實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劉菁菁.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24(5):198-199.
[2] 李艷,田合雷,郭巧,等.運用心理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學理論,2010,21(24):192-193.
[3] 郭睿,郝紹菊.運用心理學原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華章,2012,21(4):195-196.
[4] 劉永平,劉峰,逢方圓.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心理學途徑[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3,21(5):193-1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