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求

從2008年的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樹地震、2013年蘆山地震,再到今年8月發生的云南魯甸地震,在歷次重大自然災害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下簡稱中央電臺)和各地方電臺的同志們不畏艱難、勇于探索,進行了應急廣播的有益嘗試。尤其是2013年的蘆山應急電臺和今年的魯甸應急電臺,就是中央電臺與地方電臺合作的兩次成功嘗試。在這兩次災難中,我們以“國家應急廣播”為呼號,迅速啟動對災區民眾定點、定向播出的廣播,顯示出應急廣播的巨大作用。開辦應急電臺,既是中國廣播人傳播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各級廣播電臺成功合作的經典案例。
74年前,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窯洞中,那振聾發聵的聲音為尚處黑暗中的國人送去奔向光明的決心;74年后,在云南魯甸的帳篷里,那貼心溫暖的聲音為災難中的人民帶來重建家園的希望。不同的年代,同樣的聲音,傳遞的是中國廣播人心系人民、服務大眾的拳拳赤子之心!
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高度重視應急廣播工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要求。而開展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需要各方密切合作。中央電臺作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運行、維護的主要成員單位,深深感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強大的應急信息源支持、沒有廣泛的應急信息傳輸渠道、沒有百姓易于使用的應急信息接收終端,應急廣播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因此,從2013年開始,以合作為切入點,中央電臺開展了探索合作路徑、建立合作機制的工作。我們先后與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水利部、民政部、國家林業局、公安部實現了應急信息實時共享;與水利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開展了預警信息發布試驗;與四川新聞出版廣電局簽署了《開展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相關試點試驗協議》,與廣西新聞出版廣電局簽署了《共同開展應急廣播洪水預警發布試驗的協議》,與云南廣播電視臺簽署了《關于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無線局簽署了《關于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我們還廣泛聯系與應急相關的各領域專家,建立了國家應急廣播專家庫。
目前,我們已經開展的各項合作卓有成效,但是應該說,在應急廣播合作領域里,我們還有巨大的空間需要填補。我希望廣電系統內部加強精誠合作,加快推進四級聯動的應急廣播機制建設,在突發災難來臨時切實發揮廣播服務社會的強大功能。我還希望廣播界大力加強與相關企業的溝通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共同構建應急廣播跨領域合作的新格局。同時,也希望國家各部委繼續一如繼往地關心、支持應急廣播的發展,在應急信息互通等方面加強協作和指導,希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各相關司局繼續加強國家應急廣播體制、機制、法制、預案建設,引領和幫助中央電臺國家應急廣播中心更好地發揮作用。眾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加強溝通,凝聚共識,群策群力,共同肩負起構建國家應急廣播體系的歷史重任!
建設國家應急廣播體系,是一項關乎人民福祉、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需要我們這一代甚至幾代廣播人付出極大的努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國際組織的熱誠幫助下,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領導指揮下,在各級廣播電臺的積極參與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應急廣播事業一定能在高起點上獲得大發展、發揮大作用,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