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毛小剛 邢 輝
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湖北襄陽 441021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及普查的普及,對于宮頸癌患者在早期也可以被檢出,這樣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其生存時間[1],因此,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卵巢是機體重要的性激素分泌的器官,年期宮頸癌患者由于早期進行子宮根治術而將卵巢去除,進而引發了卵巢去勢綜合征,后者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2]因此,臨床上為了保留患者卵巢的正常功能,卵巢移位術得到了很大的應用,但傳統的卵巢移位術術后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因而,如何對上述技術進行改進降低術后并發癥,是本研究的重點。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襄陽市中心醫院治療的宮頸癌患者46例,根據術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30例患者,年齡28~45歲,平均(35.2±3.1)歲,患者均行改良式卵巢移位術;病理類型:鱗癌25例,腺癌5例;臨床分期:原位癌3例,Ⅰb期15例,Ⅱa期12例。對照組16例患者,年齡27~44歲,平均(34.9±3.2)歲,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腹膜外卵巢移位術;病理類型:鱗癌 14例,腺癌2例;臨床分期:原位癌 1例,Ⅰb期 13例,Ⅱa期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實驗組30例患者行改良式卵巢移位術,對于保留側卵巢,楔形切開,進行切片檢查,將卵巢固有韌帶鉗斷,在距離卵巢血管1 cm處,游離卵巢動靜脈12~14 cm;隨后行子宮根治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病理結果表明是正常組織后,可進行卵巢移位術,沿腹膜上緣將腹膜剪開,直到髂前上嵴上2~4 cm處,隨后將游離側卵巢固定于腹壁,觀察卵巢血管是否出現異常(扭轉或成角),縫合腹膜,暴露卵巢。
1.2.2 對照組16例患者行腹膜外卵巢移位術,對于保留側卵巢,楔形切開,進行切片檢查,將卵巢固有韌帶鉗斷,在距離卵巢血管1 cm處,游離卵巢動靜脈12~14 cm;若病理報告顯示為正常卵巢,沿腹膜上緣向結腸旁溝方向剪開腹膜,直至髂前上嵴上2~4 cm處,隨后將卵巢血管游離16~20 cm,卵巢移到髂前上嵴以上3 cm處,固定在腹外斜肌筋膜下。
1.3.1 兩組患者術后按常規進行陰道細胞學檢查。
1.3.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個月,采用放射免疫法,對血清中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含量進行檢測。
1.3.3 兩組患者術后1、6個月,采用彩超觀察卵巢大小、動脈口徑、血流速度、血流阻力和有無異常情況。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細胞學檢查,均沒有異常。
所有患者術前血清 E2、P、FSH 及 LH 水平[(173.58±59.55)U/L、(1.16±0.83)U/L、(5.84±1.04)pg/mL、(9.42±3.59)g/mL]與術后 6 個月比較 [(169.97±53.64)U/L、(1.29±0.75)U/L、(5.66±0.94)pg/mL、(9.05±4.01)g/mL],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卵巢功能無明顯變化。見表1。

表1 卵巢移位患者術前、術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術后1、6個月進行彩超檢查,實驗組30例患者中,卵巢形態和血供情況均沒有出現異常;對照組16患者中,有5例在0.5~1.5年出現移位側腹部和盆腔疼痛,彩超提示:其中4例患者移位卵巢區分別有直徑6、4.5、4、3 cm 的無回聲區,2例無異常變化。 另 3例經反復抗炎加理療癥狀持續4~6個月緩解。2例卵巢皮下移位術的病例中,有1例術后1個月移位卵巢部位發生劇烈疼痛,彩超提示:直徑5 cm混合光團,切開移位部位皮膚見移位卵巢局部瘀血壞死,切除壞死部分卵巢,術后癥狀消失,卵巢功能測定正常。結果表明,實驗組沒有出現并發癥,對照組患者有7例出現并發癥,其中5例患者出現移位側腹部和盆腔疼痛,2例為卵巢皮下移位,其并發癥發生率為43.75%(7/16),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頸癌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婦科惡性腫瘤,對于早期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近年來,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存率,常常增加一些治療[3],包括輸卵管懸吊術、膀胱造瘺術及卵巢移位術等,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電子陰道鏡等檢查方法應用越來越普及而很大程度提高了宮頸癌的檢出率,使得年輕患者越來越多,然后醫學技術的發展增加了宮頸癌的治愈率及生存時間,因此,如何提高年輕患者的生存質量是治療的關鍵。卵巢是機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年輕患者行子宮根治術后,可出現潮熱、多汗等癥狀[4],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臨床上為了保留患者的卵巢,卵巢移位術隨之普及,大大降低了卵巢轉移率[5],其中Ⅰb期子宮頸鱗癌患者,其卵巢轉移率僅僅為0.5%,腺癌患者發生卵巢轉移僅為1.7%,因此,早期子宮頸癌患者發生卵巢轉移的概率較低。
卵巢移位術后保留了卵巢功能,本組53例病例術前和術后1、6個月性激素的測定表明了這一點,其關鍵步驟在于對卵巢進行移位時要遠離盆腔,避免放療的照射。卵巢移位術可以避免對卵巢功能的影響,但由于手術帶來的并發癥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問題。本組資料顯示,經改進的卵巢移位術將卵巢暴露于腹腔內,置卵巢于寬擴的空間,減少了粘連的發生,促進排卵后積液的吸收[6],因此,術后沒有并發癥的發生。而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與改良式卵巢移位術的并發癥發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于卵巢腹部皮下移位術而言,由于患者的皮下間隙較小,容易導致瘀血及壞死等發生;而對于卵巢腹部腹膜后移位術而言,容易發生粘連等,導致積液不易吸收,引起局限性積液的發生[7-10]。
綜上所述,無論任何一種卵巢移位術只要卵巢遠離盆腔,術后均可保留45歲以下宮頸癌患者的卵巢功能。但改良卵巢移位術能夠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是一值得推薦的手術。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21.
[2]陶銀貴,崔金全.子宮頸癌患者卵巢移位術后卵巢功能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09,25(23):35-36.
[3]Sutton GP,Bundy BN,Delgado G,et al.Ovarian metastasis in stage IB carcinoma of the cervix:a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 [J].Am J Obstet Gynecol,1992,166(1):50-53.
[4]王建六.宮頸癌卵巢移位術后盆腔放療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2(8):579-580.
[5]朱莉,史文華,金鏞.年輕宮頸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手術24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9):704-705.
[6]Molpus KL,Wedergren JS,Carlson MA.Robotically assisted endo-scopic ovarian transposition[J].JSLS,2010,7(1):59-62.
[7]王建六,張曉紅,梁旭東,等.子宮頸癌患者卵巢腹腔內移位術后卵巢功能的評價[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4):229-232.
[8]康金玉,林仲秋,陳勍,等.宮頸癌卵巢側面移位術后卵巢內分泌功能及并發癥的監測[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3):184-186.
[9]南陽,苑中甫.腹腔鏡下卵巢移位加陰道延長在年輕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0):1619-1621.
[10]吳小華,李子庭,黃嘯.放療對早期子宮頸癌患者移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40(4):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