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莉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浙江永康 321300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仍然占所有疾病死因首位,心血管疾病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1-2]。為了提高患者對心血管介入知識的了解,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本研究對2013年1~12月來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治療的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患者52例,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來我院治療的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患者104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心臟介入方法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取基礎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①精神支持:首先,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以便了解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3],采用鼓勵的語言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開朗樂觀的心態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是臨床療效達到最佳。其次,爭取多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建議家屬盡可能多地給予患者鼓勵、安慰等正面的心理支持[4]。②松弛療法:一般連續呼吸20次以上,呼吸頻率為10~15次/min,訓練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思想專一,全身肌肉放松,平時每天練習1~2次,每次10~15 min,每個療程為15~20次。③音樂療法:優美悅耳的音樂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有助于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6]??筛鶕颊叩南埠?,選擇患者喜愛的音樂或歌曲[7]。一般3個月為1個療程,一次2 h,1周5次。④暗示療法:暗示療法與催眠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催眠是暗示的一種形式,即不是在清醒狀態下,而是在催眠狀態下對求治者進行的暗示。所謂暗示,即指人或環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個體發出某種信息,個體無意中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并做出相應行動的心理現象。它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于主觀上已肯定了它們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于這項內容。暗示療法可以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實現消除疾病癥狀或加強某種治療方法效果的目的[8]。
1.3.1 睡眠質量評價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9](PSQI)評定受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我評定問題和5個有睡眠同伴評定的問題構成,其中18個條目組成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3分等級計分,累積各因子得分為PSQI總分,得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
1.3.2 焦慮抑郁評價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10]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兩個量表分別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得分越高則焦慮抑郁越重。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前后PSQI總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PSQ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PSQ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總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總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2 52 11.20±3.34 11.44±3.09 7.94±1.63 10.71±2.56 9.34 1.23<0.05>0.05 1.32>0.05 8.45<0.05
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前后的SAS和SDS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干預前后的SAS和SD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SAS和SD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得分比較(分,±s)
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 例數 SAS得分干預前 干預后t值 P值SDS得分干預前 干預后t值 P值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2 52 67.52±9.06 68.18±10.83 51.60±7.14 62.53±9.10 10.67 2.02<0.05>0.05 68.11±11.25 69.23±8.55 50.19±5.94 64.49±7.07 7.86 1.83<0.05>0.05 0.87>0.05 7.43<0.05 1.66>0.05 8.92<0.05
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是指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即經血管穿刺路徑進入心腔內或血管內實施診斷或治療的技術[11]。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有很大的難度,通過人體外周動脈或靜脈,穿刺一個很小的通道,直徑1~2 mm。因這項技術對人體的創傷小,不需全身麻醉,術中患者清醒,可與醫生交流,也可欣賞音樂,特別是術后效果好,患者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治療之后不留瘢痕,因此很受患者歡迎。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術后恢復快等特點,易為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大多數患者術前缺乏關于心臟介入手術的知識,且心臟介入手術費用高、有創,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最終影響手術的效果[12]。本文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具有良好的抗應激作用[13-15],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對患者進行治療,以轉換和抵抗不良情緒的影響。
黃招玲等[16]將103例實施心臟介入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結果發現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后,患者的焦慮情緒明顯下降,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并提高療效。曾偉等[17]研究護理干預對心血管介入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影響,結果表明良好的睡眠狀態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路永芳等[18]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效果,發現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患者的焦慮抑郁療效顯著。
本研究選擇2013年1~12月來我院治療的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患者104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結果發現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SQI總分與干預前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PSQI總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與干預前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程度較低(P<0.05)。由此可知,心理護理干預的積極實施可有效提高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聶煒娟.健康教育在心血管介入手術前進行護理干預的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3):65-66.
[2]王璐.探討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的臨床護理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3,(8):356-357.
[3]吳紅梅,林梅香,張云香.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尿儲留的原因及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0):104-105,107.
[4]馬文蓮,鄒春莉,王麗.術前心理干預對心血管介入術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5):443.
[5]黃紅,陳娟,周秋紅.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策略[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6):863-864.
[6]Gould K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discharg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self-regulation of care for early discharge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atients[J].Dimens Crit Care Nurs,2011,30(2):117-125.
[7]Mudd-Martin G,Martinez MC,Rayens MK,et al.Sociocultural tailoring of a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among latinos[J].Prev Chronic Dis,2013,25(12):644-652.
[8]段素萍.護理干預對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致低血壓的臨床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3,(5):897-898.
[9]韋佩瑩,趙之香.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介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2,(11):13-14.
[10]Chang MY,Yeh SC,Chu MC,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Tai Chi Chung program,anxiety,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Am J Health Promot,2013,28(1):16-22.
[11]弭守玲,刁盈盈,徐磊,等.心臟介入治療手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11,18(5):16-22.
[12]李海青.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分析及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9):1327-1328.
[13]陸柳雪,陸青梅,陸小妮,等.心理護理對危重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態影響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9):101-102.
[14]皮曉玲,孔德明.心理護理對性病患者治療效果影響的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3,22(11):69-72.
[15]洪冬梅.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 ,2013,3(22):126-127,167.
[16]黃招玲,許佩華.術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心臟介入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1):1-3.
[17]曾偉,辛杰,王鳳,等.護理干預對心血管介入術術后病人睡眠障礙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7,28(12):977-979.
[18]路永芳,張麗紅,孟麗芳,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3,(2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