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摘 要:作為羅伯特·勃朗寧的兩部戲劇獨白詩歌,《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將這兩首十九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詩歌進行比較。作者通過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歸納總結法對相關細節進行調查研究。此外,應進一步深思的是,如果以愛之名殺死情人,這究竟算得上是什么愛。
關鍵詞:愛;謀殺;戲劇獨白;瘋狂的
引言:“許多古怪人物和許多偉大作家安息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沒有如此偉大的古怪人物,也沒有如此古怪的偉大作家?!盵1] 羅伯特·勃朗寧被譽為“人類的靈魂詩人”,擅長剖析人物的心靈和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思想。奧斯卡·王爾德如此評價他,“考慮到人物塑造的能力,他僅次于創造了哈姆雷特的那位偉大作家?!盵1] 作為羅伯特·勃朗寧的兩部戲劇獨白詩歌,《我的前公爵夫人》和《波菲利雅的情人》,兩部戲劇的主人公都向讀者展現了男人對于女人的病態操控和扭曲的靈魂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將這兩首十九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詩歌進行比較。
一、不同的男性主人公
(一)社會背景。
首先,兩首詩的男主人公分別來自于不同的社會背景。費拉拉公爵以阿方索二世為原型,作為第五任也是最后一任公爵,1559年到1597年統治費拉拉,但是在其三段婚姻中沒有子嗣。詩歌中描寫的前公爵夫人是他第一任妻子,于1561年,享年17歲。由此可見,公爵居住在宮殿里,是高尚的,富有的,享譽盛名的。相比之下,《波菲利雅的情人》中的男主人公是貧苦的平凡人,居住在項下的木屋。他的情人,波菲利雅,在暴風雨夜回到家里,把火生著,希望給家里帶來些許生氣, “and
kneeled and made the cheerless grate Blaze up, and all the cottage
warm” [2]。
(二)承認罪行的方式。
其次,詩中男主人公承認罪行的方式令人吃驚但也令人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在《我的前公爵夫人》中,有關前公爵夫人被殺害的過程描寫是十分隱晦的。公爵也許善妒而殺害了他的妻子,但是在窗簾后保留著她的一幅畫像,因此,若非有他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看到她的笑容,“…I gave commands;
Then all smiles stopped together. There she stands/As if alive…”[2]。然而,在《波菲利雅的情人》中敘事者描寫得十分明確。男主人公對于用頭發勒死愛人供認不諱,“…all her hair/ In long yellow string I would …And strangled her” [2]。
二、相同的殤情故事
(一)詩歌的敘述者
勃朗寧采用戲劇獨白對男性主人公在戀愛關系中的變態心理進行精心刻畫。首先,他們本身都作為詩歌的敘述者。在《我的前公爵夫人》中,費拉拉公爵向來自宮廷的媒人炫耀其前公爵夫人的畫像,也談及了有關情殺的內容。他吹噓之前有許多公爵夫人,為此感到自豪, “Thats my last Duchess painted on
the wall…”[2]. 在詩歌最后,公爵似乎忘記了他正在給來訪者講故事,而且暗示出他命人殺害了自己的前公爵夫人,“This grew; I gave commands…”[2]。然而, 在《波菲利雅的情人》中,男主人公殺害了他的情人,波菲利雅,然后看著愛人的美麗臉龐陷入沉思。
(二)瘋狂的占有欲和癡迷
此外,兩首詩歌的男主人公都對自己的愛人有著瘋狂的占有欲和執著的迷戀。公爵邀請宮廷來的媒人欣賞他前公爵夫人的畫像?!癐 call that piece a wonder, now…”[2] 也許他娶這位妻子只是為了把她的畫像掛起來欣賞。這幅畫像是一件藝術品,只有他自己可以欣賞,同時又可以防止他人的覬覦。在《波菲利雅的情人》中,男主人公希望時間停在這個完美的時刻,和愛人永不分離, “Three times her little throat around, And strangled her…”[2] 。
三、結語
“愛不主張占有,而是給予自由?!边@才是我們所說的“愛”,而不是男人對女人瘋狂的占有欲。如果僅僅因為自私的虛榮心而控制自己的愛人,這能稱之為“愛”嗎?如果僅僅因為瘋狂的嫉妒心而折磨自己的愛人,這能稱之為“愛”嗎?如果僅僅因為變態的心理而殺害自己的愛人,這能稱之為“愛”嗎? 這究竟是怎樣的“愛”呢?
參考文獻:
[1] http://www.bl.uk/learning/langlit/poetryperformance/browning/josephinehart/aboutbrowning.html
[2] 鄭振鐸:《泰戈爾英漢雙語詩集:飛鳥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