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君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達到既教給學生知識,又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就要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下力氣。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巧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激發學習動機,就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認真把它學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學習。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文時,我以優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個如詩如畫的情景,然后引領學生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的同學時而驚訝喜悅,時而幸福滿足,時而悲傷嘆息……好像自己就是漁人進入桃源中,在與桃源人訴說衷腸。讀完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桃源的美景讓其向往,有的贊嘆桃源人生活的美景,有的為桃源外的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而嘆息……學生仿佛穿越時空,來到東晉末年,和陶淵明一起暢想未來。通過創設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抓住了學生渴望學習的心。
二、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其教法應以學生為主,自讀為主,讀書為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讀書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既要發揮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睘榇耍诮虒W中我們應摒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問題上做好充足的準備,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新知識。如執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在學生自讀課文后,我根據課文內容層層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都屬于魯迅童年的生活經歷,時隔多年,作者回憶起來,感情更傾向于哪一個?為什么?圈畫出你認為充分體現百草園樂趣的語句。在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重點寫了幾件趣事?作者重點寫了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園,那么冬季的百草園“樂”在何處?在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得出答案后,我又接著設問:你能圈畫出描寫捕鳥時動作的詞嗎?書屋中的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么不太喜歡在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反映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兒童生活,作者為什么要把它們寫在一篇文章中?這些問題,增強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急于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加主動學習、領會課文,加深理解課文。這樣,教學就真正達到了目的。同樣,學生在既忙碌又緊張、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學懂課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分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闭n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語文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或異想天開,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讓思維碰撞出火花,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還以上面的《桃花源記》教學為例,我在教學中采取分組教學的方法。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接著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探究解決,最后小組解決不了的全班討論解決。這樣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做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學習過程中既有分組的小討論,也有全體學生的大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進行嘗試和探究,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這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詳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借助現代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今,多媒體教學手段已成為教學的常態。這種教學手段可以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直觀地、立體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可以有效節約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作用。如在教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送別的曲子,讓學生體驗別友之情。在此基礎上,出示文章的寫作背景,再配以課件引領學生欣賞此詩,學生會在欣賞中體會到詩歌的情感,從而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所學的內容。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是科學就要講求效率。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到知識,不僅要考慮到自身的教,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教是為了學,是為了今后不需要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授課上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備好學生和教材,讓學生的個性在多彩的語文課上飛揚,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