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娟
新課標在我國中小學當中地不斷深入和推進,使得我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教學理念的改變正是這種變化的重要體現。本文就將針對新課標之下高中數學教師角色的定位進行一個簡單地分析,并且針對新課程背景之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一、樹立有效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素材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實現。因此,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于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二、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很好地適應教學要求。面對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以及教師角色的轉變都要求我們改變教學方式。由于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智商和優點的不同。這就說明了教師如果只是運用從前單一的教學方法恐怕很難適合每個學生。這就會造成兩種情況,對于那些智力比較高,思維靈活性比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就會感覺教師講授的課程已經掌握了,因此,會對課堂內容和教學產生懈怠;而另外一種思維比較慢,智力因素不如前者的學生,就會覺得教師授課的內容太難,自己無法完全的掌握,因此大家都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不能很好地學習到知識。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更好地設計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更多的學生,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智力特點來學習自己適合的知識。
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實施情感教育,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教師要認識到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能積極配合教師教學,才能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學生在課堂上才會不斷地發現問題,主動與教師交流解決問題,學生的思想才能活躍起來,思維才能更為靈活,這對學生數學有效學習極為重要。
教師要有與學生平等的意識,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感、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多關心、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積極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激勵與表揚,并給學生創造出更多鍛煉自己、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能夠不斷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體驗到被教師重視的喜悅,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學習,努力發展。
四、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當今世界數學教育的改革熱點是討論如何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數學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在對問題分析和解決時才能有條理地進行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和實質。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發現時,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中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一些知識的重難點把握的不準確,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讓他們能不斷在正確的道路上進行探索和提高。數學的學習中,邏輯性和推理性較強,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可以把高中數學教材打亂,重新按照學生能適應的邏輯能力的培養進行教學,使學生能更輕松地獲得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方式在長期的影響下,使現在新課改的教學方式中還存在一些傳統的觀念。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通過提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這種教學方式看似讓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互動,但由于問題是教師進行提問的,學生只是對問題進行回答,還是處于被動狀態。要真正讓學生形成較強的邏輯能力,就需要讓學生進行主動質疑,才能使他們獲得發展。
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給出積極、肯定的評價
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鼓勵教學,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以鼓勵評價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無論是優生還是學困生,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教師肯定后,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以后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當學生在數學上有任何的進步,我們都要給予他們最誠懇的表揚。
五、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對數學運用進行體驗
在學生學習高中數學時,需要接觸和理解很多數學概念和理論,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不是記憶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學生是否能把這些概念和理論運用到實際問題中。中學生比較活潑,對教師提出的新奇問題感興趣,這些問題能快速地把學生引入到數學知識當中,通過讓學生對一個實際問題思考來引導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在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心理的發展狀況,使數學的學習能促使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形成,使學生在解決數學難題時能形成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的信念。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時,把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同數學知識相結合,能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培養他們對數學的喜愛之情。在對數學進行應用時,學生的興趣會讓他們對數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會再次遇到不懂的問題,通過他們的主動探索,把知識進行回憶和再現,通過綜合利用掌握的數學知識來使問題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孔企平.“有效教學”的幾個理論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
[2]孫曉天.關于有效教學與數學化問題[J].小學青年教師(數學版),2006(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