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芳
摘要:讓英語課堂生活化,使英語再現真實的生活中,就是我們英語教師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就要依據新課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又能根據學生實際調整教材。我們所用的“Go for it”每冊每個單元都是有關學生熟悉的話題,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有關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理想等等。而我們現有的教材對于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學校,某一個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因此這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整合,調整。有單元之間的調整,單元內的調整和課時的調整。使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因材施教,讓英語真正生活化,成為活的語言。
關鍵詞:英語課堂 生活 應材施 教創設情境
一、理論基礎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為生活服務。語言源于生活,只有有生活氣息的語言才會綻放魅力,才能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而英語也是一門語言。因此我們應創造性地將授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讓英語走進生活,讓生活再現英語,讓我們的英語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新課標規定: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的語言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的英語活動,使課堂活動貼近學生生活,使所學英語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英語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就以我的教育對象淺談英語課堂中濃郁的生活氣息。我的教育對象的家長80%來自于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數為流動人口,甚至許多都是留守兒童,能在這樣的條件下進入課堂實屬不易,尤其是學好英語也實屬不易,因此這些學生的認知、感知、信息的輸入和積累都是有限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讓我們的英語課堂生活化就需要創造性地整合教材,設計符合他們的有趣情境,使設計的情景貼近他們的生活。
在講“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時學生所使用的語言信息太貧乏了,本單元以這一話題學習關于國家名稱的詞匯,然而對于我們未出過省的學生來說談論國家話題有難度,我先以學生熟悉的地區導入本話題,然后出示相關國家的國旗熟悉國家名稱,進而假設他們的身份,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名人、偉人、明星、球星等等,然后在小組內展開“Pair work”,互相交流,互相討論,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還有講“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我們學生的上學、父母上班方式太單一,只有步行和騎自行車。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的照片放入其他的交通工具上,進行會話,整堂課既輕松又愉快。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英語實際上并不是課本上枯燥的字母、符號,而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連的。
然而課本中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不能滿足學生的理解、感知,積累,要想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就要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使課堂真正的生活化。我們學校的校訓是“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全力打造“實”字文化。就要求所有教師以“實”為出發點,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教師要根據每個階段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活動,把話題和任務結合在一起,開展以生活為中心的語言交流活動。
三、利用學生本身的資源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
(一)從學生自身的生活入手
學生所擁有的資源是天然資源,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等。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本身所擁有的資源開展語言交流,信息的輸入。比如,我在講“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單元時,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并且用形容詞簡單描述這些動物。我們班的學生90%都是回族學生,因此他們最喜歡的都是牛、羊、雞、鴨等。我沒有一上課就直奔主題,展示課本上的目標詞匯,而是順著他們的愛好讓他們暢所欲言。等激起學生興趣之后,我趁熱打鐵,問:“Do you like elephants/tigers/lions/koalas/giraffes?”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繼續問:“Why do you like...?” “Why dont you like...?”
繼而輸入本單元目標語言,這樣在課堂中不光是為學習而學習,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又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二)從學生家庭生活入手
學生的家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家庭成員、物品、衣食住行等,都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是學生最熟悉的內容,以這些為出發點,就不怕學生不感興趣。比如講“This is my sister”時,我們學生大多數都有big family,學生在介紹自己家庭的時候就要用到little sister/little brother.并且鼓勵學生介紹自己家所有的成員,而不會有不好意思等現象。
(三)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入手
學生的學校生活不僅包含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還包括學生在校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以及各式各樣的課內課外活動。這些都是學生生活的取材資源。將學生的學校生活巧妙用于英語課堂中,會使課堂煥發不一樣的精彩。在講授“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時,我知道他們最喜歡歷史,因為歷史教師幽默,平時跟他們打成一片,我問的最多的和提供的信息也傾向于歷史教師,這讓他們有感而發。用內心真實的語言來表達各科及科任教師,也有學生在這種氛圍的渲染下會真實地表達對某一學科的不滿及意見,這才是學生生活中真正的語言。
四、利用課外延伸使課堂回歸生活
美國教育學家華特·乃科委涅斯說:“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不單純以書本和教室為中心,還應將學生引向課外,引入生活,拓寬知識的來源。
教師在學生學習課本詞匯、語言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拓展他們急于想知道的課外詞匯、語言、名言警句、諺語等。在學習有關食物的單詞時學生在會話時會問地方色彩的食物,面片、炸醬面、蓋飯、蓋面、炮仗面、方便面、油炸莫(回族特有的)。我會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或請教其他教師。
還有就是在情感教育時我會適當地出示學生最熟悉的名言警句等: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我還會不定期地給他們播放英文版的電影,但多半都是輕松愉快又簡單易懂的動畫片。如Puss in Boots,Toy Story,Chicken Little。
還有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生活英語,縮寫詞:CBA,NBA,UFO,GDP,VIP等,英譯過來的詞coffee,chocolate,guitar.漢音詞kung fu,ping-pong,zon zi,等。還有學生生活中經常說的詞匯語句“handsome”,“Ill hand in my homework”,以及學生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廣告詞“So easy”,“You are out ”.我會在平時生活中搜集貼近學生生活的英語詞匯,英語日常用語,用含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英語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學生的學習增添色彩。
綜上所述,英語課堂要回歸生活,課堂要以生活為出發點,生活使英語再現。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巧妙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習英語、運用英語。邊學習,邊實踐,以用促學,學以致用。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活起來,讓英語綻放誘人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
[2]李榮.淺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成才之路.2009(32).
[3]丁言仁.英語語言學綱要.上海外語出版社,2001.
[4]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
[5]新課堂創新教法與經典案例評析(中學卷).世界知識出版社.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