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燕 何亞明
摘 要:在高速公路尤其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高填路堤病害問題一直困擾著工程界。造成路堤不穩定的因素眾多,不良地質、填土不密實,邊坡防護不當等都可以造成邊坡失穩,進而形成不穩定的裂縫,影響公路質量,嚴重時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本文對高填路堤病害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速公路 高填路堤 加固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45-0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十分迅速,然而由于我國在防護工程方面研究基礎薄弱,雖然公路被建成,但質量問題令人堪憂。如沈大、京石等高速公路均出現過水毀現象。其實隨著技術的日益先進,水毀現象已經少了很多。就在十多年前,內蒙古爆發特大洪澇災害,不僅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毀,就連高等級公路也未能幸免。東部地區數百條公路和橋梁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其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7億。這樣嚴重的問題不加以解決,那么國家每年都要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
1 高填路堤病害防治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由東南沿海向中西部的蔓延,“開山填谷”解決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項目日益增多,高填路堤的問題就更加突出。在公路建設完成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汽車荷載作用,填土密度及固結發生改變,產生了不均勻沉陷或局部沉陷,特別是在填挖方接頭處,這種現象更加顯著。路堤長期曝露在自然環境之下,受水、空氣、溫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發生物理力學性質的改變。如:浸水溫度變大,強度降低;水、溫度影響加劇巖土風化;溫差作用形成脹縮循環,濕差作用干濕循環,使路堤強度變低;地表水沖刷、地下水入侵等都可能引起路基病害。這些病害會導致路基強度下降,濕軟地基容易產生沉陷。對高填路堤進行整體治理有以下好處:(1)在路線跨越深溝時采用高填路堤方案,能加快工程進度,從而使高速公路建設上跨上一個新的臺階。(2)在跨越黃土地區各種沖溝時采用高填路堤方案,能夠解決黃土地基的各種弊病,使各項技術指標更加合理,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3)加筋法可以使邊坡更穩固,從而減少工程土石方量和占地面積,降低工程造價。這對高等級公路尤其是山區公路尤為必要。
2 高填路堤病害的預防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基礎,其受到破壞后維修難度大、工作量大,對交通影響也很大。因此要做好高填路堤的預防。
2.1 保證路基寬度
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規范來施工,同時要對觀測點沉降及位移資料加以分析,確定施工速度以及碾壓寬度,還要按其施工后沉降量預留一定寬度,這樣在出現沉降后不至于實際寬度小于理論寬度。
2.2 選擇合適的路基材料
理想的選擇材料是穩定性好、壓縮性小和便于施工的土石材料。在施工時不僅要考慮經濟性,還要考慮填料的性質。要分層填筑,每一層須采用同一種填料。為了保證更好的加固效果,還可以在路堤中加筋,這樣具有更好的效果。
2.3 處理好填挖結合部
填挖結合部位是最容易出現沉陷,造成病害的部位,一定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來完成。當填方區填至路槽底以下6~8 m時要設置土工格柵,一般做4層,每層1.5~2 m間距,這樣可有效防止不均勻沉降。
2.4 要符合高填方路基的路床要求
路床土質應均勻,在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以達規定強度;如有樹根、草皮等雜物時應及時清除;地表水影響路基時,可采取引排措施或用結構穩定的片石、沙礫填充,保證一定地透水性。
2.5 確定邊坡高度,做好坡面加固
邊坡設計要合理,在邊坡過高時應每隔8~10 m設一個寬1~3 m的平臺;如果使用透水性材料做邊坡,可適當提高邊坡陡度。
2.6 做好坡面的加固防護
主要是防止雨水沖刷、溫差、溫度等因素影響,提高路基的整體穩定性,同時兼顧一定的美化環境的要求。生物防護和礦料防護是兩種最常用的方法。植物防護可以美化路容、凈化環境,但宜選擇在坡高不大、坡面較平緩的坡面。網格固定播種是一種較好的防護方式,先在邊坡引入土工格柵,再在柵格內種上草種,這樣既克服了單純草皮長時間容易被沖刷掉的弊端,也更加經久耐用。這種方式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長期有效地防止邊坡被雨水沖毀。
2.7 嚴格按照設計規范
高填路基是基礎工作,必須對每一個施工環節加以重視。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來施工,填筑材料遵循適用、經濟原則。一般采用機械作業,保證順利施工,同時盡量避開雨季施工。
3 高填路堤病害的整治措施
在自然環境因素及汽車重復荷載的作用下,路基容易形成整體下沉或局部沉陷,在產生嚴重病害后就要進行有效處理,其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點。
3.1 換土復填法
一般是局部沉陷,下沉面積不大,可采取這種簡便方法。將病害部位的填土全部挖去,然后更換符合規范要求的新土,一般是級配較好的砂礫土進行回填;挖補面積要比病害部位大且形成逐層的臺階狀;機械壓實,高度比原路基高出2個百分點。
3.2 固化劑法
如果路基填料受到限制并且填筑量不大時,可在原材料的基礎上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劑,重新回填。這種方法在我國已有應用,效果不錯,值得一試。
3.3 粉噴樁法
在處理高度不超過10 m的路基下沉病害,這種方面十分理想。用機械將固化劑與地基軟土進行強制攪拌,兩者間發生一系列反應后強度、剛度大大增加,形成的復合地基來承擔外荷載。
3.4 灌漿法
灌漿法是利用液壓、氣壓或電化學原理將漿液均勻地注入地層中。漿液會與土粒或裂隙膠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結構強、化學穩定、防水性高的結合體,從而有效地承擔外荷載。這種方法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且效果非常顯著。
3.5 土工格柵法
在路基下沉不明顯且只出現縱向的開裂時,可采取土工格柵法。將病害處瀝青路面對稱切開,鋪設玻纖土工格柵,用鋼釘固定,最后恢復瀝青路面。這種方法簡便實用,經濟可靠,并且有較好的抑制沉降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填路堤病害的發生、發展是遵循一定規定的,如果能抓住這一規律,對癥下藥,完全可以在病害產生前進行解決,從而避免災害帶來的損失。根據高填路堤形成機理和邊坡穩定性現狀、發展演化規律的調查、分析,一般主要遵從以下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即找到病灶所以,有針對性地實施治理,從根源上將病害徹底拔除;二是綜合性原則,造成邊坡失穩的因素十分多,針對性對癥下藥還不夠,要把多種因素綜合起來加以防治,如將加固工程、生物工程和行政管理結合起來,才能產生理想的治理效果;三是及時性原則,一旦發現苗頭,立即進行處理,且不可等事態發展到非治不可的地步,亡羊補牢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根據災害特點,力爭做到“一經發現、立即治理、治早治小、力求根治”。
參考文獻
[1] 楊勇.高填路堤施工質量控制[J].甘肅科技,2014(6):124.
[2] 強扶平.對山區高速公路施工技術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9):182.
[3] 彭遠.淺談高填路堤下軟黃土地基處理[J].民營科技,201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