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川 戰宇
摘 要:本文研究復合材料大開口壁板的穩定性能,應用商用有限元軟件ABAQUS對該結構進行有限元建模,開展數值分析,選用Hashin準則,對界面選用Quards二次應力判據分別判斷其失效,得到壁板的屈曲載荷和屈曲模態,然后對壁板進行后屈曲分析,進一步得到結構的破壞載荷和破壞方式。從分析結果表明該結構具有較強的后屈曲承載能力。
關鍵詞:復合材料 壁板 后屈曲 穩定性 大開口
中圖分類號:TB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067-01
復合材料結構的典型形式之一是復合材料加筋壁板,該結構主要由層合板和長桁組成,該結構大量應用在飛機上,由于裝配、維修等原因,在這種典型結構上經常設置口蓋,一般該結構在承受壓縮、彎曲、扭轉和剪切載荷作用下,容易發生失效即一般意義上的喪失穩定性,亦可稱之為屈曲[1],結構在失穩之后,還能夠繼續承載,此時又涉及到了結構的后屈曲行為特性,為了研究飛機結構的穩定性要求,保證結構的使用安全,工程人員往往需要對結構做穩定性分析。[2]
2 有限元分析
2.1 邊界及加載
復合材料大開孔壁板和長桁均采用SC8R連續體殼單元離散,同時在蒙皮和長桁之間預置一層粘接元,粘接元采用COH3D8單元模擬。
有限元模型及邊界條件圖1,右端施加20 mm均勻壓縮位移載荷,左端固支,夾持端采用約束Y方向上的位移來模擬,同時在兩側邊限制X和Y方向上的位移,以及繞X軸和Y軸的轉角來模擬側邊夾具的支持。
2.2 屈曲分析
計算結構的屈曲模態時,壓縮位移載荷設為1 mm。經過前屈曲分析得到結構的前三階屈曲模態,對應的特征值分別為2.58,2.68和3.97。
2.3 后屈曲分析
在屈曲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后屈曲分析時,在結構中引入的初始擾動為前屈曲的一階模態。結構的載荷位移曲線見圖2,曲線存在很長的線性段,且突然發生掉載,說明破壞是突然發生的。載荷位移曲線掉載時,位移載荷為6.86 mm,結構的支反力為755.76 kN,結構應變水平約為3000微應變。
結構在復合材料出現損傷之前,蒙皮和長桁之間的界面首先發生脫粘,模型中以粘接元的損傷來體現,粘接元起始位置為中間長桁的被打斷處,支持端附近粘接元的損傷緊隨其后,隨著載荷的繼續增加,復合材料開始出現損傷,損傷模式為基體壓縮損傷,損傷出現在兩側長桁中部,緊接著出現的損傷模式為復合材料纖維壓縮損傷,損傷位置和基體壓縮損傷位置相同。當復合纖維損傷達到一定面積之后,結構達到承載能力最大值,此時加載端位移為6.86 mm,支反力為755.76 kN。
3 結論
(1)長桁和蒙皮之間首先發生脫粘,之后兩側長桁發生屈曲,進而導致復合材料基體和纖維發生壓縮破壞;當復合材料纖維損傷達到一定面積之后,結構達到承載能力的極限,載荷位移曲線掉載,結構的極限承載能力為755.76 kN;(2)由屈曲分析得到結構的一階屈曲特征值為2.58,在此位移下,結構的載荷位移曲線的斜率并未出現明顯的變化,這從側面說明,結構的局部屈曲對結構整體的剛度影響不大;(3)試件破壞載荷遠大于屈曲載荷,說明本文研究的結構具有較強的后屈曲承載能力,在工程應用中應充分發揮該種結構的效能。
參考文獻
[1] 中國航空研究院.復合材料結構穩定性指南[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2.
[2] Zimmermann R,Klein H,Kling A.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of stringer stiffened fiber composite curved panels-Tests and computations. Composite Structures,2006.